雖然用戶使用尚未受到太大影響,但博客網位于北京中關村新中關大廈10層的辦公場所早已人去樓空,大門緊閉。
號稱全球最大的中文博客網站,第一博客生活社區的博客網在全球經濟危機的寒風里徹底“冬眠”了。
“第一博”人去樓空
曾經“燒錢”的博客網已經“淪落”到被員工堵門討薪的地步。11月4日晚,博客網創始人方興東、博客網副總裁陳古龍被近百名博客網員工圍堵,徹夜討薪。
博客網一名工作人員表示,從今年7月開始,博客網欠發員工7、8月工資的40%和9、10月的全額工資,以及保險、公積金等所有相關費用。陳古龍也曾公開承認,博客網已拖欠四、五十名員工薪水,其中工資部分約有80萬。不只是拖欠員工薪水,因為欠費,博客網的辦公室被物業公司停水斷電,這才被迫搬離。目前博客網僅有七八名員工維持運營,并且只能在家工作。
事實上,關于博客網解散的傳言早在10月份便已經開始出現。當時有媒體報道稱:“博客網進行了封閉會議,宣布員工可自由離職,也可留下,不過沒有工資。”輿論一時嘩然,為此博客網在10月29日專門發表了官方聲明,聲明稱:“由于受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為更好地做好準備度過這次來勢很猛的互聯網冬天,公司決定繼續對相關非核心業務進行調整,減少非核心業務比重,重點發展核心業務,同時減少成本,壓縮費用。因此在調整的過程中,將肯定涉及部分崗位的調整,此次結構和人員調整僅是企業的正常行為。”
不過,員工討薪、人員大量流失已經讓傳言慢慢變成了現實。中國風險投資領域最為成功的風險投資家之一、賽富亞洲基金首席合伙人閻焱在2005年代表軟銀亞洲與Granite、Mobius、BessemerVentures等著名投資機構一起向博客網投資約1000萬美元。時過境遷,近日,閻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既然是風險投資,肯定是有成功有失敗,博客網是個相對失敗的案例。”
從先驅到先烈
博客網自2002年8月成立以來,一度成為全球中文第一博客網站,其創始人方興東更是將Blog音譯為博客的第一人。
在新浪網執行副總陳彤還認為“博客也不是一個新概念,只是BBS的一個變種,更強調個性化的寫作”、“博客有太多主觀的東西,目前中國博客主要就是個人意見的表達,觀點太多就不值錢了,需要加強客觀信息的傳遞”的時候,博客網已經獲得千萬美元投資,成為最大的中文博客網站。方興東甚至表示:“一年之內公司發展到500人,并在2007年實現上市。”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新浪、網易、搜狐等門戶網站的“覺醒”,中文博客網站遍地開花,互聯網用戶除了專業博客網站之外有了更多的選擇。對于門戶網站推出博客系統,方興東一度異常輕視,“博客服務只不過是門戶所提供的服務中的一項,提供的流量不過1%,所以永遠不可能成為他們的主要業務”。
不過,事實遠沒有博客網預想的簡單。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06年新浪博客頻道已經位居新浪網站的頻道訪問量之首。百良調查數據也顯示,在博客網獲得風險投資的第二年,博客網遠遠落后于2005年下半年才剛剛推出的新浪博客。此后,博客網元氣大傷,一蹶不振。
被“專業”率先擊垮
大規模招聘、又大規模裁員、高管出走、市場定位多變,博客網的大起大落,或許是其在經濟危機中率先倒下的主因。在新浪這樣的門戶網站、校內網這樣的SNS網站的圍攻下,中國互聯網留給傳統專業博客網站的生存空間已經不多,而全球經濟危機的到來更是雪上加霜。
業內人士指出,在經濟危機下,風投大多“捂緊錢包”過冬,“燒錢”的互聯網將更加寒冷。像專業博客網站這樣既沒有盈利模式又缺乏現金流的網站將會最先被拖垮,畢竟與同樣缺乏盈利模式的SNS網站相比,專業博客網站就連互聯網企業最基本的“人氣”也被后來居上的競爭者瓜分了。
有數據顯示,到2007年,新浪、搜狐、網易、騰訊等四大門戶網站的博客服務已經占據了中國整個博客市場85%以上的份額。與此同時,四大門戶網站的博客服務還壟斷著七成以上的品牌廠告營收,專業博客網站的未來一片迷茫。博客大巴CEO竇毅甚至認為,“未來能活下來的專業博客網站也許只有一兩家”。
為了避免淘汰,包括博客大巴在內的部分專業博客網站已經降低對傳統網絡廣告的期望,博客大巴甚至將其公司名稱改為博識文化傳播公司。除了推出會員收費模式、互動廣告之外,博客大巴更推出了一本名為《城客》的雜志,充分利用博客資源,向用戶征集稿件,這不僅為博客大巴創造了新的收入模式,更增加了用戶粘性,使其用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易分流。
專業博客網站只有更加的細分化、專門化,創造有粘性的用戶群,才能“迷途知返”,迎來自己的春天。畢竟如竇毅所說,“博客作為信息發布平臺不可能過時,但在這個平臺上挖掘用戶的價值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