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平波
TCL多媒體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中國業務中心福州TCL電器銷售有限公司 總經理
張平波,一名不一般的職業經理人。用他的話說:“我是TCL系統中最年輕的總經理。”
作為福州TCL電器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平波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總不忘提示自己是根正苗紅的TCL人。“從大學畢業后就進入TCL工作,整整八年。”——言語間,不僅有著他作為TCL人充分優越的自豪感,更有一份對彩電銷售這份工作的狂熱。
張平波的籍貫是湖北,但給人的感覺更像個“出品地點不詳的家伙”,既有北方人的豪爽,又有南方人的細膩。通常情況下,他可能顯得略微有些高調和張揚,甚至可以聽見他霸氣十足地和下屬說話;而更多的時候,他卻喜歡用溫和的語氣和你泡上一壺茶緩著勁兒悠閑地聊天。當我們談到和別墅生活有關的采訪正題時,他樂了:“一談別墅,那我們TCL的52寸液晶電視又有市場啦!”于是,對話就在這幽默的調侃氛圍中展開。
買別墅是實現自我價值的張揚
對于城市中的大多數人來說,別墅只是一個夢想。因為它一定是昂貴的;它一定在離市區很遠的山邊或者海邊或者湖邊;它一定是極少數人的“王國”。而現實中,我們的想象,也被北京、上海等國內重點城市動輒上千萬的高端別墅一一印證。這些高端別墅項目對個人在金錢積累、交通工具、工作時間、生活安排等方面都提出了極高要求,而一切似乎也正在成為中國別墅市場的“常態”,因此我們大多數人都認定別墅與自己無關。
對此,張平波卻說:“雖然說我現在還沒有買別墅,但我不是買不起別墅,而是我認為現在還不是享受住別墅的時候。再說,現在的工作狀態也容不得我投入太多的精力去享受悠閑的生活。”1978年出生的他舉了網絡上流行的“70后、80后和90后的區別”來說明自己,在他看來,自己在家庭觀念、工作方式等方面就是典型的70后。他認為,現在還是創業打拼的階段,繼續保持樸素的生活狀態,以前進的姿態繼續向上,是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普遍的心態。而到了適當年齡階段,該買別墅或者是住進別墅,他都肯定會去享受這樣的人生。
別墅的真正意義往往更多的是著承載我們的生活理想,而眼下很多人卻將別墅視作財富、權力、地位等的標榜。對此,張平波坦言并不否認擁有別墅是一種成功的象征,但同時他表示,除此之外,買別墅更是實現自我價值的張揚。同時也的確代表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一種坦然、寬廣的生活態度。雖說自己的家安在遠在千里之外的河南鄭州,但相較于我們談話中所描述到的閑適生活,張平波還是更樂衷于現在的工作狀態——就是每天和市場分析、銷量業績等各種數據報表打交道。“我們做市場經營的人,停不下來,注定了四海為家。”因此,除了每個月飛一趟鄭州回家看望愛人和孩子,張平波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工作上。
具體到設計細節的別墅理想
別墅一直是無數人向往的理想生活方式,從花園、露臺、草坪到奢適的生活空間,還有現代生活的萬種風情,往往在別墅生活中淋漓盡顯。而對于未來的別墅理想,張平波顯然有自己的打算。他說:“夜深人靜時曾無數次在描繪自己夢想中家的樣子,甚至具體到設計細節。”
畢業于西安交通大學的張平波,曾經是校園詩人,甚至懷揣過作家夢。張平波熱愛中國傳統文化,喜歡讀書,特別是歷史傳記,更是孜孜不倦。張平波舉了很多例子來表述自己骨子里根深蒂固的復古情結。他說,從小一直受著嚴格的家教,接受傳統的教育方式和道德觀的熏陶,因此,未來的別墅生活無論是將中國古老元素去繁從簡,還是許將西方現代設計化直為柔。在我想來,他的理想肯定會更多地去體現中國元素的華貴大氣和古老東方的含蓄意蘊。
對于未來的家居風格,他揣度最多的就是書房。對于鐘愛閱讀的人來說,書房有它獨享的私屬性,陳列書籍和藝術品基本上都以方便實用為原則。陳列其中的書籍很大一部分是主人對生活習慣的體察,也體現了主人的性情。整面墻的組合書柜,可以將藏書完美體現,同時也充當了另一種意義上的裝飾。這才是張平波想象中的書房樣板。他說:“要有一大片面積的書柜,把自己愛讀的書,全部陳列在里面,也許以后還會有自己出版的詩集或者職場回顧錄。”張平波說,在職場上打拼了十幾年,回家后溫一壺茶,寫幾幅字,寫一寫,歇一歇,就是享受。
選擇別墅是生活方式的更迭
張平波從事的工作,換一個角度看其實也就是一個“再平凡不過,也稱不上神奇”的工作。但即使是這樣,在他的思維里,普通的工作一樣可以像夏日的星光一般熠熠奪目。他說:“在TCL,我就是榜樣。而且這種榜樣是很難復制的。”他的自信滿滿,源于他信奉的“成功五要素”——堅定的信念、優秀的思維方式、明確的目標,良好的態度和習慣。
張平波認定的人生的目標是階段性的,每一個人生階段對目標的渴求都是不一樣的。其實,如果要為他的別墅理想找一句話來形容,那就是生活方式的更迭。“我的原則就是,到了該享受的時候再享受。”對于前面的表達,張平波是這樣補充解釋的。
你是在選擇住宅,還是在選擇一種生活方式?在你的內心里,別墅是一種建筑形態,還是一種居住狀態?當收入越來越高,工作也更加繁忙,我們是否會開始更加注重用別墅居住空間來改善自己的生活品質,但怎樣來平衡改善居住品質與生活便利性的沖突,又如何在居住品質與消費力之間取得良好的平衡呢?顯然,就像之前闡述過的一樣,張平波的答案毫無疑問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他說,如果步入一定的年齡層次,當他選擇購買別墅作為自住的時候,那么肯定就是生活方式在進行更迭,它們與家庭成員融為了一體,營造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他說:“別墅生活就是我骨子里的生活理念——回歸自然,做本真的自我。”
一個真正的高端別墅不是只靠一個點來支撐,而應該是綜合品質的體現。張平波說,他追求的是一種能親近自然、澄凈心靈、遠離喧囂的感受,一種純粹生態的閑適生活。這種說法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部分人群對別墅生活的理想。
一種令人流連的幸福感
記得看過一部譯制片,名字叫《看得見風景的房間》。片中一對新人蜜月旅行到意大利,他們在旅館特意挑選了看得見風景的房間,可以想象,當傍晚金色的陽光灑滿房間時,相依偎的身影映襯在意大利鮮亮熱烈的風景上,人、房間和風景構成了一幅美好的畫面。
其實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過夢想:從我們房間的窗戶,早晨能看見朝霞,能看見太陽從樹梢升起;中午能看見水池中凌凌跳動的波光,以及樹木充滿生機的綠色和它的變幻莫測的投影;晚上能看見滿天繁星,還有在夜風中婆娑的樹的剪影。我們的房間有窗戶,于是我們的視野不再局限于一室一屋,我們擁有了窗外目力所及的景色。我們不僅是房屋的主人,我們也是房屋的窗中所見的風景的主人;窗中的風景充滿生命力,具有日月季節的變化;一扇窗就是一片景致。
當別墅成為第一居所使用的時候,已不單單是一所房子、一處居所,這其間往往已經摻雜感情投入和對生活方式的選擇。如別墅生活給他提供的一種幸福感就變得更為重要。張平波說他理想中的別墅是在有山有水的地方,寬闊的庭院,獨立的居所,悠然的花園。“心隨景異,意隨心而動。景由天成,境由心生。”我們總是期待從理想的居所尋找到的心理享受。
“生活的理想就是理想的生活著。”未來理想的生活是什么樣的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不過,對于張平波來說,是在35歲左右退休,然后回歸到自然本真的生活狀態。
“我和愛人商量好了,等到35歲左右,我就退休。到時候換一種生活方式,那時候,我的孩子也上小學了。我們買了別墅,在陽光燦爛的日子,一家人可以在庭院的草坪上聚餐,享受溫馨美好的家庭生活。周末還可以駕著車帶上老婆孩子去度假旅游。職場江湖上的廝殺爭奪在這里似乎就慢慢遠離了,生活始終風光無限,一切似乎正在體驗。”張平波情真意切地描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