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企業對茶葉的過度包裝,不僅造成資源浪費,提高企業的生產成本,同時這也是導致茶葉價格上漲的重要因素之一。茶葉包裝,會不會變成下一個月餅,令人擔憂。
繼我國對月餅過度包裝進行明文規定的限制后,茶葉過度包裝也即將被“叫停”!近日,由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中國包裝聯合會等單位制定的國家標準《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以下簡稱“《要求》”)已完成公開征求意見階段。新標準規定,飲料酒、糕點、茶葉、化妝品這4類商品的包裝層數必須不超過3層,糧食的包裝層數必須不超過2層。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相關人士告訴記者,《要求》發布后,將在半年或一年后實施。
福建省是茶葉生產、銷售大省,茶葉產量占全國20%,位居全國第一。烏龍茶、紅茶、綠茶、花茶香飄海內外,2006年福建涉茶行業產值近200億元。《要求》實施在即,福建茶葉包裝面臨“瘦身”考驗,其中,講究茶葉保鮮的鐵觀音,如手提袋、禮盒、內罐、內膜、小泡袋等常見的鐵觀音“五件裝”搭檔包裝更是面臨包裝“瘦身”大考。
市場:茶葉包裝普遍超標
福州五里亭一帶的茶葉市場大小茶葉包裝店見縫插針,店面一個開的比一個大。漢唐文化城、火車站東浦茶葉市場、金山茶城等福州茶葉市場也有不同的茶葉包裝店入駐。
采訪中,我們在上述茶葉批發市場發現一些茶葉包裝店提供的包裝達數千種,各種包裝擺放在一起,供茶葉檔口經營者選擇。禮盒、手提袋、鋁罐、內膜、小泡袋,不同的包裝可任意組合。禮盒的價位從二十幾元至數百元不等,手提袋、鋁罐每個有賣2元,也有賣3元的。內膜按捆銷售,每捆1000余個內膜,售價5元,折合每個內膜0.05元。泡袋每捆100個,每個0.039~0.05元。
“在茶葉市場賣茶葉不一定賺錢,但賣包裝一般虧不了錢。”在福州五里亭周邊眾多茶葉市場當中,李先生經營的茶葉檔口在近五六百個茶葉檔口當中并不顯眼。
李先生經營的茶葉檔口營業面積25平方左右,每月租金、人員工資、水電三項主要開銷5000元上下。不過,李先生用于購買茶葉包裝的費用每個月要2500元。
記者跟隨李先生走訪了幾個茶葉包裝店,發現包裝店總有來往不斷的客源。據一茶葉包裝店經營者透露,這些客源不僅有來自福州市內的茶葉店經營者,甚至包含福州八縣的一些茶葉店經營者。
茶葉包裝店店員告訴記者,由于茶葉銷售還未完全明碼標價,茶葉店往往需要依附包裝提升茶葉銷售附加值,包裝店幾乎每天都有新式包裝供應給茶葉店。
不同的茶葉店經營者買回包裝后,如果是禮盒裝,經層層加碼后,普遍要5層包裝,超過《要求》的三層包裝規定。禮盒自身已是三件套構成,即手提袋、禮盒、內罐,而內罐里頭再加上店主配上的由內膜、小泡袋兩層包裝組合的茶葉小泡裝,茶客拿到手的禮盒裝茶葉就是著實的五層裝。
記者調查發現,即使是普通包裝,福州茶葉店基本會用到手提袋、內罐、內膜、小泡袋等四層包裝。
《要求》對包裝層數進行了細致規定,完全包裹指定商品的包裝均認定為一層。計算銷售包裝內的初始包裝為第0層,接觸初始包裝的完全包裹的包裝為第1層,依此類推,銷售包裝的最外層為第N層,N即是包裝的層數。
焦點:包裝層數越多越好?
對巖茶、綠茶、普洱茶而言,放置在干燥通風處為保存的上佳條件,在包裝上這幾類茶比鐵觀音簡單,包裝層數普遍在三層以內,大多包裝層數為兩層。包裝需要成本,鐵觀音包裝層數為何越來越多?
“對于茶商而言,在包裝上不斷相互跟風是導致鐵觀音包裝層數不斷增加的一大原因。”福建省一茶葉連鎖企業負責人表示,鐵觀音包裝層數增多,不僅加重企業的負擔,同時通過成本轉嫁,也讓消費者買茶費用增加。
一位茶商回憶,鐵觀音包裝經過了一個演變的過程。上世紀90年代初期,鐵觀音從茶農手中流入到市面時,包裝往往只是一個塑料袋甚至只用一層包裝紙。隨著鐵觀音逐漸熱賣,鐵觀音在包裝過程中開始使用真空機包裝,這樣可避免鐵觀音加速氧化。不過,這時的包裝基本以250克、500克為單位。
此后,隨著鐵觀音不斷熱銷,鐵觀音包裝也逐漸升級,一方面包裝企業適時地推出禮盒包裝;另一方面,茶葉店在分裝茶葉時開始使用上小泡袋。2005年前后,隨著內膜在茶葉包裝過程中的運用,至此,鐵觀音包裝從里到外層數不斷增多。
福建省茶葉協會有關人士表示,茶葉中的一些成分不穩定,需要一定的保存保鮮技術,以防止保存條件不好加速其自身氧化及霉變。即在一定的物理、化學作用下,易發生變化,即茶變。這位人士表示,鐵觀音包裝不是層數越多越好,消費者最終喝到口的是茶,只要把茶葉保存好,包裝大可不必浪費。
破解:簡化包裝將提速
“《要求》實施后,我們肯定得按《要求》去做,但選擇包裝的主動權掌握在消費者手中。”福州茶商葉女士表示,她從7月份開始轉變銷售茶葉的方式,即茶葉的銷售價與包裝價分開算,消費者選中自己滿意的茶葉后,包裝由消費者自行選擇,包裝費用也由消費者自行結算。
據葉女士介紹,這種做法推行一個月以來,得到消費者的理解,畢竟羊毛出在羊身上,把茶價與包裝價分開算,消費者不僅透明消費還可減少包裝費用的不必要支出。
福建省茶葉協會有關人士表示茶葉包裝不能超過三層,鐵觀音包裝要合乎規范,預計茶商“瘦身”的直接做法就是去除內膜,減少包裝層數。
除了減少包裝之外,還有一個推行辦法,茶葉裝上小泡袋入罐后,除了繼續可使用傳統的手提袋裝之外,還可設計帶有企業LOGO的無紡布手提袋取代傳統的手提袋。這樣不僅沒有增加茶葉的包裝層數,也可減少浪費。
另外,推行簡易包裝也是個趨勢。記者發現,市場上已經出現一種簡易包裝方式,茶葉用小泡袋裝好后直接裝進透明盒,透明盒可裝250克或者500克,消費者可直接把透明盒抓在手中,省去過多包裝帶來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