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間,雖然對市場有利的因素有增無減,但仍未擺脫前期震蕩下行的走勢;雖然指數沒能創出新低,但個股殺跌勢頭不減,特別是前期跌幅較小的基金重倉股的二三線強勢品種更是圖窮匕現,成為近階段跌幅最大的一族,說明這類品種的市場風險仍有待進一步釋放。
應該說,近期急跌的基金重倉的基本面都有可圈可點之處,業績也堪稱是行業內的佼佼者,相當多的個股曾是令市場矚目的明星,股價表現也一度相當抗跌。但是時過境遷,一些支撐其業績的因素正在出現松動甚至消失。比如,煤炭板塊受益于需求緊張、價格大幅上漲等因素,曾經得到基金等機構的青睞,即使在二季度仍成為基金買進的主要品種,市場表現相當強勢。但進入7月份,隨著國際油價的大幅下跌、政府對煤炭價格的限制、提高出口關稅等利空消息的接踵而至,煤炭價格進一步上漲的可能基本消失,于是新老基金開始對這一板塊采取了減倉操作,導致該板塊持續下跌;再如,8月份以來,草甘膦價格一改前期的持續上揚轉而出現了明顯的下跌,造成新安股份、華星化工、江山股份等個股應聲而下。
另外,由于基金對經濟形勢的不樂觀預期,雖然鋼鐵、有色金屬、海運等多個周期性行業的累計跌幅已經十分巨大,但仍然遭到了基金的堅決拋出。
而有些基金重倉二線股,由于其流通盤較小,基金介入的程度較深,在行情處于上升趨勢中的時候,基金可以互相抬轎,維持一個較高的市值,大家相安無事,抱團取暖是這個階段的主要生存模式。而在市場出現斷崖式下跌的時候,即使基金想對這類個股進行賣出操作,但由于對手盤十分有限,所以根本無法順利出局,只好無奈地持有。
隨著市場估值重心的快速下移,這類個股的股價從原來的合理變成了高估甚至明顯高估,各家基金都希望盡早兌現離場,下跌的壓力越來越大。由于這類個股是多家基金持有,所以只要有一家拋售,使籌碼出現松動,勢必造成連鎖反應,股價往往表現為急速的暴跌,像近期的冠農股份、海油工程、康緣藥業、置信電氣、大商股份、華海藥業等等。可見,原來的攻守同盟在利益的驅使下也變得不堪一擊,誰能夠先一步離開是非之地,誰的損失就最小,落袋為安成了唯一的選擇。而更可怕的是一旦基金決定出手的活,其賣出行為不計成本,十分堅決,所以這類品種的殺跌可能僅僅是個開始。
短短10個月的時間,指數跌幅超過60%,這在世界證券市場的歷史上也十分罕見。暴跌之下,基金資產也迅速縮水。由于沒有做空機制來對沖風險,再加上基金最低持倉比例的限制,即使基金對行情的性質做出了正確的判斷,也無法逃脫虧損的命運。面對始料不及的持續暴跌,不僅前兩年豐厚的投資收益在短期內化為烏有,新發基金凈值的持續縮水也大大地增加了基金的經營壓力。原來基金經理認可的估值區川變得不堪一擊,一個個估值底線和心理關口被輕易擊破,使基金對其原來信奉的估值體系產生了動搖,甚至對自身的能力產生了懷疑,恐懼心理隨之產生。
在這樣的心態支配下,對利好麻木不仁熟視無睹、對利空杯弓蛇影無限放大已經成為很多人的習慣。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基金重倉的股票基本面沒有什么問題,估值也已經十分理想,但在大幅下跌之后仍然出現繼續的殺跌,這種走勢只能說明基金出現了恐慌性拋售,而在這種多殺多的過程中,錯殺品種也同時出現,這或許也是市場面臨最后一跌的前兆。而有些個股明顯是基金剛剛在低位建倉,而后出現快速殺跌則不排除”假摔”的可能。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在熊市中沒有絕對安全的避風港,真正安全的只何現金。隨著基金曾經的抱團取暖股輪爵跳水,羊群效應開始顯現,投資者應盡量回避個股的補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