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佘雷,福建元一律師事務所副主任,先后擔任了香港海景國際集團、福建省九龍寶典機構、福建海聯商務大酒店有限公司、福建省華航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福建省宏博科技公司、匯城房地產公司、福建省衛生廳等數十家單位的常年法律顧問,應邀參與談判和審查修改各類合同幾百份,涉案金額數十億元人民幣。作為企事業單位的法律顧問,佘律師一般每個月拜訪顧問單位一次,以便企業咨詢和反饋新情況新問題。
“非訴訟業務是律師業作為商務服務業的主要內容。”
據佘律師介紹,律師跟企業的關系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傳統的、中國歷史沿襲下來的訴訟,就是當企業發生糾紛,沒法協商解決時需要依靠律師通過訴訟解決,這里面涉及到民事、刑事、行政,還有仲裁;還有一塊就是非訴訟業務,目前范圍比較廣,通用的、大家比較熟悉的非訴訟業務就是企業法律顧問這種方式。“律師的非訴訟業務就是律師接受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委托,在其職權范圍內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不與法院和仲裁委員會發生司法意義上的聯系,直接為委托人辦理某種法律事務的業務活動。”佘律師解釋了非訴訟業務的意思。
對于商務服務業中非訴訟業務的具體內容,佘律師說:“合同事務是律師最主要的非訴訟業務,它的范圍非常廣,涵蓋了投資決策、招標投標。項目可行性研究、房地產開發與轉讓、知識產權、企業改制、股份轉讓等各個經濟領域的事務,包括了合同的談判、起草、審查、修改、擬訂、履行監管。”另外,作為企業的法律顧問還會從事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就某一事件出具法律意見書和律師函、協助企業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解答法律咨詢、進行法制宣傳和教育培訓、代辦登記注冊等法律事務、參與尚未形成訴訟的糾紛調解、代為發表聲明或公告、提供法律法規變化及其影響的信息等等。
隨后,佘律師舉了個合同糾紛的案例:一建筑公司承攬某樓盤的施工項目,將4號樓土建工程交由袁某施工。袁某承包的方式為包工,由建筑公司提供施工用具材料,承包價款為每平方米建筑面積100元,建筑面積按實際施工圖紙面積計算。合同簽訂后,袁某組織施工,其中2~6層及閣樓建筑面積為5324.81平方米,一層車庫儲藏室標高未達到2.2米,面積為944.02平方米。工程竣工驗收時,該建筑公司認為根據當地建設廳頒發的《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指引》,車庫儲藏室未達2.2米(施工圖紙標高為2.18米),不屬于建筑面積,不應當計算工程款。雙方為此發生紛爭,袁某狀告該建筑公司,要求其付清全額工程款。
“這個案例的關鍵點在于原告袁某與被告建筑公司之間的關系是建筑法上承包或分包關系還是勞務合同關系,這決定了《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指引》的約束力。實際上,被告本是施工單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及相關法律規定,建筑工程不能擅自轉包或分包給無資質的單位或個人施工。原告是不具備施工資質的個人,因而雙方并非建筑法上的承包或分包關系。從雙方簽訂合同的目的考量,被告是建筑公司,無固定的施工人員,通過內部承包的方式聘用原告為其施工負責人。因此,袁某與被告建筑公司間是勞務合同關系,雙方結算的是勞動報酬。另外,雙方在合同中已明確建筑面積是指實際施工圖紙面積,應當嚴格按照合同來確定當事人的權利義務。至于被告所提的《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指引》依據,該份計價指引只對本案被告具有約束力,并且擬定合同時被告未明確告知原告雙方結算應適用當地的計價指引作為結算依據。綜上所述,建筑公司應當按原告施工的面積即6268.83平方米計算工程款。”
“企業的發展需求使得非訴訟業務服務的范圍擴大。”
據介紹,近年來非訴訟律師業務還有一些正在發展的新業務,如律師見證。“我國法律未明確規定律師見證業務,在實踐中的律師見證已日漸增多。特別在涉外經濟活動中,律師見證已成為一項新興的業務活動。律師見證是指律師事務所接受當事人的委托或申請,指派具有律師資格或法律職業資格,并有律師執業證書的律師,以律師事務所和見證律師的名義,就有關的法律行為或法律事實的真實性和合法性謹慎審查證明的一種律師非訴訟業務活動。律師見證的兩個目的,一是見證某一法律行為或法律事實的真實性,二是見證某一法律行為或法律事實的合法性。律師見證必須依法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才可直接作為證據使用。”
“接受企業的委托,對其下屬公司及管理人員進行監督,也是非訴訟業務服務內容新的拓展。這項業務在發達國家已非常普遍,但在中國內地,僅有大型外資公司聘請香港地區外國律師事務所辦理該業務。該業務有大的發展空間,但律師事務所的責任和風險也很大。”佘律師說,“另外,從企業生存的社會法律環境來看,除了依法治國外,建立誠信和諧社會也是很重要的。中國在這么多年的經濟高速發展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誠信危機增加了很多交易成本。這也催生了一項新的非訴訟業務——就委托人委托的事項進行調查取證,這與訴訟中的調查取證不同,這種調查取證不僅僅限于法律賦予的查閱檔案和詢問證人的權利,而是律師憑借其廣泛的社會關系和專業知識為委托人收集、整理有利的信息,例如合作者的誠信度、歷史背景、利害關系等,這種調查取證并不是專為訴訟而收集的。”
“培養證據意識,提高法律觀念,多和律師交朋友。”
佘律師表示,企業在經營管理中需要處理與各種不同主體之間的關系,包括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關系、企業與工商稅務等有關管理部門的關系、企業與員工之間的關系等等,這其中面臨著諸多的法律風險,而風險的最集中表現就是合同,因為許多事務最終都要形成合同。合同事務的處理包括兩個階段:合同的設立階段,時間跨度為從一方發出要約或要約邀請直到合同生效,具體事務有調查情況、參與洽談、制作合同文本、審查、修改,擬訂合同、申報批準或登記;合同的履行階段,時間跨度為從合同生效到合同終止,具體事務是根據實際情況,判斷合同是否需要中止、變更、解除,并且及時以協商和調解方式解決糾紛。
“譬如一個企業通過貿易、加工或者其他方式產生合同行為,這里面就涉及到簽訂合同需要注意的問題,各個行業的規范不一樣,企業跟有關單位發生合同關系的時候,必須先要審查對方的主體資格,確定對方是否有權與企業合作或是做交易,對方是不是有簽訂履行該合同的資格和能力。在簽訂合同過程中,還涉及到合同內容有沒可能違反法律規定,有沒可能存在欺詐,包括對方資信的一些調查。除此之外,合同履行過程中也要注意風險的控制。有的合同雖然已經簽好,但是在合同履行過程中企業沒有證據意識,不注意證據的收集,什么時候付款給對方,什么時候收貨,對貨物的質量有異議時未按合同中約定什么期限提出來則視為認可。單單簽合同很精明是沒有用的,關鍵在于合同履行過程中實施人員的法律意識。”
問及近年來企業對法律服務方面的需求情況,佘律師說在他的服務對象中,有些企業主個人具有較強的法律意識,在企業成立之初創立公司時就邀請律師介入,幫助設計完善公司章程,其中包括了股東之間的根據投資比例如何分紅的協議、重大事項怎么決議、董事會權力有多大、董事長與經理等重要職位如何產生……佘律師建議企業,尤其是企業主,要重視法律服務,不要舍不得在企業法律服務這方面的投入。“有時候法律服務一年的費用是2~3萬,而為企業挽回的經濟損失、排除的風險可能價值高達幾百上千萬。多跟律師交朋友對企業而言是很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