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美,新型的工業設計公司向企業提供全面的服務,越來越多的企業將設在企業內部的研究機構削減,轉而采用社會合作的方式,既減少開支,也能更廣泛地尋求社會上專業資源的合作。而在中國,在福建,工業設計作為商務服務業的一員,其發展情況又如何呢?就此,記者走訪了本土的工業設計公司盛世天工。盛世天工(福州)工業設計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產品造型設計、工業設計咨詢和顧問、二維及三維計算機輔助設計、產品模具開發、城市景觀設計等全方面的專業設計公司。該公司曾經為實達、新大陸、飛毛腿等眾多大陸企業及臺灣、香港客戶提供服務,現主要致力于通訊數碼、醫療健體、IT設備、汽車電子等領域。
工業設計是整個產業的靈魂
黃少聰,盛世天工設計總監,首先向記者闡述了自己對工業設計的理解:“工業設計是科學與藝術結合的邊緣學科,它不像繪畫、廣告等那么純藝術,可以天馬行空地想像、創意,它受到現實的局限,比如工藝、材料、技術等等。另外,它還需要考慮到人機工程、生產制造、成本控制。”目前,工業設計被廣泛采用的定義是國際工業設計協會聯合會(ICSII)在1980年的巴黎年會上為其下的修正定義——就批量生產的工業產品而言,憑借訓練、技術知識、經驗及視覺感受而賦予材料、結構、形態、色彩、表面加工及裝飾以新的品質和資格,叫做工業設計。
工業設計在企業中有著廣闊的應用空間。從企業對工業設計的需求層次角度來分析工業設計的內容,包括產品設計、企業形象設計、環境設計、設計管理等等。其中,產品設計是工業設計的核心,是企業運用設計的關鍵環節,它實現了將原料的形態改變為更有價值的形態。工業設計對企業的貢獻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第一、設計是企業與市場的橋梁,它一方面將生產和技術轉化為適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另一方面將市場信息反饋到企業促進企業的發展;第二、工業設計是產品增值的手段,對企業的最大作用是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這種附加的價值不是有形物質存在,更多表現在無形之中,如外觀、產品形象等;第三、工業設計是企業的一項重要資源,好的設計會使企業具有更好的信譽,使得企業更具有活力,成為公司發展的工具;第四、設計是建立完整的企業視覺形象的手段,企業視覺形象是公司建立品牌形象最好的外觀,也是公司一種特有的風格。
談到工業設計在企業中的地位和作用,黃總監說:“工業設計是整個產業的靈魂。只有通過工業設計,準確定位產品,才能使產品更加貼近消費者,獲得消費者的青睞。從消費購物行為模式來看,產品的外觀往往給消費者的第一印象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甚至是購買的決定因素。而現在產品的同質化很嚴重,在很多情況下,產品的外觀、創意設計等這些產品的附加值決定了消費者的購買選擇。為什么蘋果、索尼的產品價格賣得高,就是其在工業設計方面大量的投入,蘋果外觀可以做到最簡潔,比例做到最完美,工藝做到最先進,材料做到最好,優秀的工業設計再加上產品品牌的互動,它的產品價值就體現出來了,這是其他企業沒法模仿的。我們國內企業和國外企業的差距就在這里了,為什么同樣功能的產品在價格上會有天壤之別,這主要是工業設計上的欠缺,這也導致了我們國內的一些產品不得不走低端路線。”
工業設計需要依托企業發展
在西方國家,工業設計真正為人們所認識和發揮作用是在工業革命爆發之后,以工業化大批量生產為條件發展起來的。當時大量工業產品粗制濫造,已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工業設計作為改變當時狀況的必然手段登上了歷史的舞臺。傳統的工業設計是指對以工業手段生產的產品所進行的規劃與設計,使之與使用的人之間取得最佳匹配的創造性活動。傳統工業設計的核心是產品設計。伴隨著歷史的發展,設計內涵的發展也趨于更加廣泛和深入。現在,人類社會的發展已進入了現代工業社會,工業設計所帶來的物質成就及其對人類生存狀態和生活方式的影響是過去任何時代所無法比擬的,現代工業設計的概念由此應運而生。
結合西方國家工業設計發展的歷程來看,談到本土工業設計的發展情況時,黃總監說:“工業設計目前在中國還處于起步階段,跟國外有很大的差距。放眼中國,福建與北京、上海、深圳之間又有一定的差距。我們的制造業、工業相比之下還是比較落后的,制造配套等還有待完善。據我所知,福州工業設計的公司正式注冊大概有5家左右,其他還有一些個人工作室性質的。福州的工業設計整體環境還處于發展初期,比較低迷。為什么這個行業狀態會這樣?這主要與它的土壤有關,任何做設計的行業都離不開它的土壤,我們做工業設計的服務對象是工業產品企業,但是在福州甚至福建這樣的企業并不多。比如在家電這方面,家電制造企業沒有福州的,又如數碼類的產品也缺乏本土制造,而這些領域的產品是最需要工業設計的。因而,工業設計產業也受到了局限。像深圳、上海、北京,這些城市的工業設計能蓬勃發展,就是依托了當地上千家的企業資源。另外,受地緣因素影響,福州工業的起步比較晚,整體工業環境比較落后,這也是原因之一。”
“現在很多企業有了品牌意識,開始做品牌建設,不可否認品牌的影響力,但是品牌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產品品質之上,脫離了產品這個基礎,品牌就是個空殼。產品是品牌的最好詮釋。有的企業還沒認識到這一點,有的認識到了卻投入不足。就我們公司和企業合作的情況來看,加大在工業設計上投入的企業已經獲得了很好的回報,它已經與其他沒有進行工業設計調整的企業拉開差距,邁開腳步向國際化的企業靠攏。有些小企業的產品經過我們設計使得與大企業競爭時,因為產品外觀、工藝、結構方面勝人一籌,所以在競標的時候打敗大企業,獲得了訂單,幫助小企業扭虧為盈。”談到企業對工業設計的認知度時,黃總監如此回答。
“工業設計的最終目的是滿足人的生理與心理多方面的最大需求,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它的首要目的就是通過對產品的合理規劃,而使人們能更方便地使用它們,使其更好地發揮效力,滿足人們的生理需要即產品功能,如一個杯子必須能用于喝水,一支鋼筆必須能用來寫字,一輛自行車必須能代步,一輛卡車必須能載物等等。在研究產品性能的基礎上,工業設計還通過合理的造型手段,使產品能夠具備富有時代精神,符合產品性能、與環境協調的產品形態,使人們得到美的享受。”聊到工業設計的未來,黃總監充滿信心,“現在政府方面也比較關注這一塊,開展了一系列的研討會、展示會,我們也都有參加。今年,6?18展會上福建工業館專門設立工業設計館,經貿委邀請了六家單位參展,除了廈大、福大、師大、華僑四個高校,就是我們和廈門的另外一家企業。這是我們第一次以工業設計的形式來參展6?18,也是今年6?18工業館的一個亮點,這也說明政府已經開始重視工業設計這個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