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中國證監會宣布正式啟動融資融券試點,被市場當作救市利好來解讀。10月6日,長假后的首個交易日,上證綜指以暴跌5.23%的表現給融資融券作了一個更為市場化的解讀。
利好還是利空?
在目前啟動融資融券,無疑表明了管理層的一種“救市”態度,但到底對A股市場能不能形成利好效果,恐怕連力推融資融券的相關部門都沒有太大的把握,否則也不會在2006年6月30日發布《證券公司融資融券試點管理辦法》后,時隔兩年多才啟動試點了。
目前被大多數人當作利好的功能主要有:
1、融資融券可以改變國內證券市場只能做多不能做空的“單邊市”現狀,形成“做空機制”。但有沒有做空機制并不能改變投資者的盈利模式,在有做空機制的香港股市,QDII們同樣賠得一塌糊涂。所以,實在沒必要把做空機制當作對股市的利好。
2 有利于增加資金和證券的供給,活躍市場交易,增加市場流動性和連續性。融資業務能夠帶來多少增量資金,主要看融資人持有多少股票,要帶來1萬元的增量資金,就需要融資者有1萬元以上的資金以股票的形式沉淀在股市里,恐怕任何人都會明白,這不僅不是在增加市場流動性,反而是在降低證券市場的效率。
3、有利于投資者利用衍生工具的交易進行避險和套利。任何一種交易模式,都是做對了賺錢,做錯了賠錢。融資融券只不過把賺錢和賠錢的時間縮短了而已,談不上利好與利空。
4、有利于提高監管的有效性。如果說連美國那樣監管法律體系健全的國家都抵擋不了次級債的沖擊,力圖通過限制賣空股票的方式來救市的話,又有什么理由讓投資者相信,融資融券可以提高中國股市監管的有效性呢?反而會有更多的漏洞繼續考驗管理層的智慧。
在利好因素缺乏足夠支持依據的同時,融資融券的利空作用卻不容忽視。首先,融資融券對標的證券具有助漲助跌作用,將增大市場的波動性和投機性。其次,融資融券在引入信用交易后具有杠桿效應,將使證券交易更容易被操縱,從而使投資無道,投機猖獗。第三,融資融券采用的是信用交易和保證金制度,一旦資金鏈斷裂,可能對金融體系的穩定帶來一定威脅,加劇股市動蕩,這也是證監會在幾年前叫停部分非法融資融券業務的原因之一。
此外,還有一個更可怕的可能,就是“大小非”以融券的形式直接進入二級市場流通,從而形成更猛烈的拋壓。
融資規模有限
融資融券題材收效甚微是必然的事情,目前融資融券不會給券商帶來多少利潤,業績得不到根本的提升??赡芙o券商帶來顯著收益的主要是融資業務,不過這并不能成為刺激證券業景氣逆轉的關鍵因素。一方面,券商的凈資本有多少可以轉化為可以賺取融資收入和經紀收入的資本尚難確定,另一方面資本市場的走熊也導致很少有投資者敢于使用杠桿投資。
市場公認的有望進入首批融資融券試點的20家創新類券商2008半年報凈資產規模2133億元,申銀萬國預期按40%比例計算融資規模只在800億左右。而來自券商內部的說法是,保守券商的融資規??赡苤挥袃糍Y產的10%。
融資融券的實質是保證金制度以及賣空個股,券商可以從融資業務中賺取利息收入和傭金收入,但融券的實質是券商和客戶對賭一只股票的漲跌,對于券商利益存在雙向影響的可能。因此,分析融資融券對于券商的影響主要還是看融資業務。
聯合證券一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融資融券對券商的影響主要是對經紀業務有影響,獲得新業務資格的券商可以吸引優質大客戶,增加經紀業務的收入,但對券商的利潤沒有多大的促進作用,“主要是資金規模有限?!?/p>
由于試點還沒有具體的細則,用于融資的自用資金比例難以確定,但一般來看券商可用于融資的自有資金受制于凈資本的約束。據他預測,證監會將會制定一個統一的風險控制管理辦法,按照各個券商資產管理配置,計提一個資產。如果券商的資產配置高風險、流動性高,那么計提的資本就會多一些;如果說券商的資產配置比較謹慎,風險低,那么計提的資本就會少一些。
另一家今年獲得上市資格的券商投行負責人認為,在考慮不對自營業務開展有影響的情況下,再激進的券商,他們的融資融券的規模也不會超過50%,保守的券商也可能只有10%左右。以中信證券為例,2008年中期其凈資本約423億元,如按50%測算,可用于融資的自有資金大約210多億,融資規模和對券商的盈利影響都比較有限。
自有資金規模和券商的收入有密切的聯系,由于今年熊市自營業務虧損,經紀業務收入下降,導致自營資金嚴重縮水。私募經理吳國平認為,券商進行融資融券的自有資金規模不是很樂觀??赡芟裰行抛C券、海通證券等優質券商不會面臨資金壓力,但是對于其他券商來說,究竟可以拿出多少資金進行融資融券還是一個未知數。
根據申銀萬國分析員測算,在現行融資成本和40%融資比例條件下,資金供給增量將在800億元左右,僅占9月末流通A股市值的1.62%;如果考慮券商自有資金緊張和做多需求偏弱狀況,比20%比例估計,新增資金額將為400億元。也就是說,試點期間的資金供給增量僅相當于一只大盤股的融資額。
私募:暫不參與融資融券
另一大制約融資業務的負面因素是,在股市持續下跌的當下,誰還敢以保證金形式加倉買入股票?聯合證券投行部的負責人也認為,融資融券雖然對于券商來說是一個利好,目前來說對這項業務肯定有需求,但需求不會太多。
“市場持續低迷,股民都虧了很多錢,有誰還愿意去借錢炒股?”私募經理吳國平說:“暫時不會嘗試融資融券,因為現在市場走勢很難判斷?!?/p>
他認為,融資融券業務不是一件新的創新業務,在國外是非常正常的業務,只是中國股市制度完善的一個環節,并不是多么震撼的事,更多的是為了以后股值期貨的推出作準備。在目前股市動蕩的環境下推出,雖然一方面有利于交易資金的增量,吸引新的投資者進場,提高股市的活躍度;但另一方面融資融券的杠桿交易也放大了風險。
一位浸染股市多年的股民告訴記者,“在熊市的環境中,如果參與,我不僅要承擔股市下行帶來的風險,還要繼續向券商繳納利息,得不償失。”他認為,愿意參與融資融券業務的主體是那些實力雄厚的機構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