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中一些人眼中,“去杠桿化”已經是未來一個時代的主題詞,它是全球金融市場的重大變化,是對過去三十年世界金融發展路徑的“修正”。這股浩浩蕩蕩席卷全球的“去杠桿化”風潮,究竟會給世界經濟和市場帶來哪些影響呢?在全球化背景下,內地投資者該如何應對呢?
綜合各方的說法,“去杠桿化”就是一個公司或個人減少使用金融杠桿的過程。把原先通過各種方式(或工具)“借”到的錢退還出去的潮流。
單個公司或機構“去杠桿化”并不會對市場和經濟產生多大影響。但是如果整個市場都進入這個進程,大部分機構和投資者都被迫或主動地把過去采用杠桿方法“借”的錢吐出來,那這個影響顯然不一般。
一些機構認為,如果這股風潮蔓延,那么原先支持金融市場的大量復雜的組合、杠桿放大的投資工具會被解散。衍生品市場萎縮、相關行業受創,市場流動性因此大幅縮減,并導致經濟遭遇衰退。甚至有機構投資者認為,美國即將進入大規模去杠桿化的過程,這種影響將逐步向實體經濟擴散,導致美國陷入衰退,整個經濟調整期或許將需要十年。
那么去杠桿化將如何影響當前的資本品和資本市場呢?
美國債券之王比爾·格羅斯的最新觀點是,美國去杠桿化進程,已經導致了該國三大主要資產類別(股票、債券、房地產)價格的整體下跌。
格羅斯認為,全球金融市場目前處于去杠桿化的進程中,這將導致大多數資產的價格出現下降,包括黃金、鉆石、谷物這樣的東西。“我們經常說總有機會存在于市場的某個地方,但我要說現在不是時候。”
格羅斯表示,一旦進入去杠桿化進程,包括風險利差、流動性利差、市場波動水平、乃至期限溢酬都會上升。資產價格將因此受到沖擊。而且這個進程將不是單向的,而是互相影響、彼此加強的。比如,當投資者意識到次貸風險并解除在次級債券上的投資杠桿時,那些和這些債券有套利關系的其他債券、持有這些債券的其他投資者,以及他們持有的其他品種,都會遭受影響。這個過程可能從有“瑕疵”的債券蔓延到無瑕疵的債券,并最終影響市場的流動性,進而沖擊實體經濟。
那么面對“去杠桿化”,各路投資者的對策是什么呢?部分機構投資者認為,考慮到去杠桿化導致的通貨緊縮后果,在去杠桿化集中釋放的階段,應該盡量堅持“現金為王”的態度,如果要選擇股票,也要盡量選擇那些現金充裕、資產杠桿低的公司,因為,他們可能是未來兼并潮中的食人鯊。
還有投資者認為,要關注短期通縮后部分新興地區的中長期通脹可能。當然,這是較長時期的一個考慮。而目前達成共識的是,資產價格將結束浩浩蕩蕩的上漲波段,轉而進入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