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金庸的小說,看到老頑童讓郭靖叫他大哥、黃老邪稱楊過為小友,覺得好玩得緊,這樣的幾個妙人,如果拘于禮法,互以前輩后生相稱,便會索然無味了。特別羨慕這樣意氣相投的忘年交,一老一少海闊天空的神侃,聊到得意忘形之處一同哈哈大笑,那是何等逍遙自在的境界。
榕樹下曾經有個年屆古稀的老年作家曹樹厚,不甘寂寞,到處宣傳自己的作品。雖然他的創作并沒有得到太多人的認可,但他那種老有所樂、積極向上的精神卻拉近了和年輕人之間的距離。他在榕樹下的簽名我至今還記得,“我是一位喜歡與年輕人交朋友的老人,歡迎年輕人和我成為忘年之交的好朋友!”
現在上網的老年人越來越多了,很多老人堅持更新自己的博客,我很喜歡去看。老人們的文字里有一種歷經滄桑后的從容淡泊,樸素的字句里又透出對生命的樂觀和睿智,讓人感到老樹逢春的生機。
不久前,我得到一個為我們學校一位人生經歷頗為傳奇的老教師寫傳記的機會,老先生已經九十多歲了,依然精神矍鑠。初次上門拜訪,我畢恭畢敬,后來得知老先生從小在天津長大,而我剛在天津讀完四年大學,一下就覺得親切起來。后來因傳記寫作的問題我又登門拜訪了好多次,每次都聊得很開心。老先生平時并沒有太多可以說話的人,就算有,也都是兒孫后輩,說起來總是一些家長里短,沒什么意思。
我樂得認識一位大我七十歲的老友,在剛剛認識的后生輩面前,老年人可以暫時忘記自己作為父親和爺爺的身份,像面對年少知交一樣敞開心懷。年長的人總想在年輕人面前建立一種威嚴,這種威嚴也是一道鴻溝,他們對后輩關閉了自己的內心世界,切斷了真誠交流的通道。其實人的感情都是相通的,如果能捅破這層紙,幾代人之間就會增進一些了解,而一旦卸下長者的防備,中老年人頓時便會輕松和可愛許多。
電影中也有這樣的忘年交,而且往往都是打動人心的精品,其中《聞香識女人》和《心靈捕手》更是表現忘年交的上佳之作。
《聞香識女人》,看片名好像是一部浪漫的愛情片,實則與女人并沒有太大關系。電影的主角是一老一少兩個男人,查理是一個普通的中學生,他因為見證著一件惡作劇但又不想出賣朋友,于是面臨著一道艱難的選擇題——要么坦白,要么被學校勒退失去獲得獎學金上哈佛大學的機會。而弗蘭克中校曾經是巴頓將軍的副官,經歷過許多戰役和政治上的挫折,在一次意外事故中雙眼被炸瞎,退休后賦閑在家,人生從頂點的輝煌滑落谷底。因為看不見光明,他喪失了對人性的信任和生活的勇氣,他將自己的心靈也深深地關閉在黑暗中。
自從兩人的人生有了交集,命運的轉折慢慢清晰。弗蘭克打算結束失去了意義的生活,于是在查理的陪伴下,盡情享受著人生最后一趟出行。他吃最美味的佳肴,買光鮮的汽車,在狹窄的街道上飚車,住在豪華的套房里,跟隨陌生女子的裊裊香水味,跳一段優雅性感的探戈……極樂的瘋狂后,他拿槍對準了自己的頭顱。然而,查理聲嘶力竭的勸阻改變了一切,生命的曙光亦漸漸在這個老人心中重新升起。弗蘭克放棄了自殺的打算,伴隨查理回到學校,他在學校禮堂激昂演說,既諷刺了學校的偽善,挽救了查理的前途,又重新體會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原本將要熄滅的生命之火在這次激情四射的演講中又熊熊燃燒起來。
此片中最經典的是弗蘭克中校和餐廳邂逅的美麗年輕女子共舞的一曲探戈。有人說過:“好的香水,只要滴落一滴,就可留下一屋子的芬芳。”這支探戈便是這部電影滴落的香水。在這支充滿激奮而又華麗傷感的旋律中,心如槁木的弗蘭克中校攜著年輕美貌的少女,隨著鏗鏘的節奏踏出激昂的舞步,那一刻,這個志氣消沉的老人應該從少女身上感受到了生命的美麗和光輝吧。
《聞香識女人》講的是一個老人的心靈毀滅與重生的過程,而《心靈捕手》則講的是一個孤傲的少年天才,在一個中年心理專家的開導下,逐步打開心扉,走出了孤獨的陰影,看清了實現自我的方向。
成長于波士頓南區貧民窟的威爾,是位絕頂聰明卻叛逆不羈的年輕人。平日除了在麻省理工學院擔任大樓的清潔工作之外,便是與三五好友在一起喝酒閑逛。一人獨處之時,就一目十行地吞咽各式人文與科學的新知。某天隨意解答數學系藍勃教授所留下的數學難題,旋即引起學校師生們的驚異。在與他人打架滋事,并宣判送進少年觀護所之后,藍勃教授便費心地將他保釋出來,要求他參與數學研討與接受心理輔導。藍勃教授期望威爾能重視并發揮自己的天賦異稟,不再浪費自己的天才而耗費生命,但威爾卻毫不在意,經常耍弄前來為他輔導治療的心理專家。
藍勃教授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只好求助于他的大學好友尚恩,開導并救助前途岌岌可危的威爾。尚恩以“不以作之師而以作之友”的心態傾聽威爾的知性問難與情緒宣泄,日漸撫慰他受創的心靈,幫助他重新拾回對人的信任,并鼓起勇氣向女友表達愛意。在此同時,難忘喪妻之痛的尚恩在與威爾的這場心靈角力中,受到來自威爾猛烈莽撞的生命力沖擊,亦逐漸開啟因喪妻而封閉的心房,重新追尋情感的歸宿。
毛姆曾說,年輕人總以為前人都是老朽,實際他們連嘲諷的神情都與前輩并無二致。此片中尚恩坐在長椅上對威爾所說的那段話,折服了無數驕傲的年輕人。
“你只是個孩子,根本不曉得你在說什么。問你藝術,你可能會提出藝術書籍中的粗淺論調,有關米開朗基羅,你知道很多,他的政治抱負、他和教皇的性向,所有作品,對嗎?但你不知道西斯汀教堂的氣味,你從沒站在那兒觀賞過天花板,我看過。如果我問關于女人的事,你八成會說出個人偏好的謬論,你可能上過幾次床,但你說不出在女人身旁醒來的幸福滋味。問戰爭,你會朗誦莎士比亞的‘共赴戰場,親愛的朋友’,但你從沒接近過戰爭,從沒有把好友的頭抱在膝蓋上,看著他吐出最后一口氣。問愛情,你會引述十四行詩,但你從沒看過女人的脆弱,她能以雙眼擊倒你,感覺上帝讓天使為你下凡……你不了解真正的失去,唯有愛別人勝于自己才能體會。我懷疑你敢那樣愛人,看著你,我沒看到聰明自信,我看到被嚇壞的狂妄孩子……”
兩部電影都有一個美好的結局,穿越時間相碰的兩顆心靈最終都得到了一次新的洗禮和升華。忘年交是匯聚在一起的曲調不同的琴音,撫平了歲月的崎嶇演奏出的是生命的光彩和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