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交際極像精彩的故事,且大多有兩個特點:一是交際者目的明確,從不做“無用功”;二是交際者極善引導,總能牢牢地掌控著那故事的走向。
A
春秋時,齊國的管仲曾流落異國,如果身份敗露將難逃死路,好在他得到了一個逃脫的機會,居然在危機關頭坐上一輛前往齊國的馬車。他心急如焚,就盼著那車快點,可那車偏偏慢得像蝸牛。更讓人無奈的是,那趕車的車夫更是悠悠然,邊趕車還邊唱著一支節奏極緩慢的小曲。于是此時此刻,聰明的管仲想出了一個妙方,他親切地對車夫說:“您又要趕車又要唱歌,多累呀!還是我為你唱歌吧!”車夫大喜,從此閉口不再唱。而管仲也就唱著唱著,在不知不覺中把曲子換成了節奏漸快且越來越快的。車夫聽得入了迷,也就在不知不覺之中不斷揮鞭,使馬車越走越快,很快就出了國境到了齊國,管仲也因此平安脫險。
B
戰國時,齊國的孟嘗君禮賢下士,極善彈琴的雍門周也來到了他的門下。不料有一次,孟嘗君突然問了雍門周一句:“先生,您能彈琴讓我哭嗎?”這可是個很難應對的怪題,如果真的把孟嘗君弄哭了,豈不是有失禮貌?如果不能讓他潸然淚下,豈不說明我全無本事?請看雍門周的妙答:“公子此言差矣!我之所以不遠千里投奔公子,乃是一心一意要用我的琴聲給您帶來歡樂的,從來就沒有想過讓您哭。不過,既然投奔了您,也就理應時時關注您。您想啊!您如今聲名赫赫,天下人仰之慕之,可是,不論是誰都會有自己的百年之后,天道如此啊!到了那時,人們把您掩埋了,為您壘起了高高的土墳,又過了幾年,您的墳上已是芳草凄凄。突然有那么一天,一個放牛的小牧童路過,他橫騎牛背,一邊看著他的牛極悠然地吃草,一邊拍著牛角極感傷地唱了起來:孟嘗君啊孟嘗君,你也有今天,你也有今天……”聽到這,孟嘗君覺得鼻子發酸,而雍門周也就輕輕地彈響了琴弦,隨著叮叮咚咚的琴聲,孟嘗君的眼淚果然掉了下來。這可真的,不怕你不哭,只要先營造一種極感傷極壓抑極悲涼的氣氛然后再撥響琴弦,包你淚下如雨!
C
1792年,英法之間曾有過一場戰爭,恰逢在這樣一個時刻,正在英國旅行的法國大作家伏爾泰被一群憤怒的英國人抓住了。出于狹隘的民族情緒,憤怒的英國人非要絞死他,盡管同行的英國朋友反復解釋,說他只是個學者,從不過問政治,但憤怒的英國人還是堅持要把他送上絞架。令人想不到的是,正是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站在絞架前的伏爾泰從從容容地問了一句:“那么,能不能讓我這個即將告別人世的人說上幾句心里話?”英國人答應了。伏爾泰立刻發表了如下的演說:“作為法國人的我一直在幻想著,幻想著能成為一名高貴的英國人,可我努力了一輩子也沒能實現,天!對于不幸的我。如此懲罰難道還不夠嗎?”于是,就因為這一句,在場的英國人全開心地笑了,立即放走了伏爾泰。
D
二百多年前,為了號召農民多種原產于南美的馬鈴薯,法國農業部曾傷透了腦筋,因為有牧師斷言,說馬鈴薯是“魔鬼的蘋果”,致使農民無人理睬。但農業部的專家們并沒有因此而止步,他們堅信,法國的土地完全適合種植,不料農業部的宣傳再次落空,深信牧師的農民們仍然按兵不動。但也正是在這樣一個山窮水盡的時刻,農學家巴蒙蒂想了個絕招,這就是選了一塊土地,故意“神乎其神地”在那里種上馬鈴薯,還派出士兵日夜“看守”。此舉引起了農民極大的興趣,就悄悄地偷走地里的馬鈴薯,種在自己的地里細細觀察,小心侍弄,結果,這些偷種馬鈴薯的農民都“豐收”了,他們目睹了馬鈴薯的高產,于是一傳十十傳百,農民們開始爭著搶著種馬鈴薯,農業部的設想也終于實現了。
如此看來,牧師不可怕,魔鬼不可怕,“困境”與“險境”皆不可怕,只要人們肯動腦筋,循循善誘,照樣能變“山窮水盡”為“柳暗花明”。
E
一群孩子常在宿舍樓后一輛報廢的破汽車上亂蹦亂跳,其聲嘭嘭振耳欲聾,且大人們越是干預孩子們越是蹦得歡,看來,大人們別無選擇,只能忍受那無奈的噪音了。可也就在此時,一個聰明的大學生來到孩子們中間,說:“今天比賽比賽,誰蹦得最歡,就獎給誰一支玩具手槍!”孩子們大喜,便盡情地瘋盡情地蹦,而那個蹦得最歡的孩子也就果然得到了一支漂亮的小手槍。第二天,那個聰明的大學生又來了,說:“今天繼續比賽,但獎品是兩塊奶糖。”孩子們見獎品的價值大跌,興趣一下子減了一半,愿意“盡情”蹦上一番的人也立刻變得寥寥可數。第三天,聰明的大學生又說:“比賽繼續,獎品是兩顆糖豆。”孩子們聽了失望之極,一下子走開了,且從此再也沒有孩子在這里“又蹦又跳”了!為什么?因為此舉已在不知不覺中使孩子們認定,為了兩顆糖豆蹦了又蹦的孩子肯定是傻瓜。而我們決不當傻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