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當他們用裸露的胸膛擋住滾滾激流,當他們用紅腫的雙肩托起巍巍大壩,當他們用血肉之軀筑起的鋼鐵長城護衛著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長江將水遠銘記抗洪將士的不朽功勛。
——長江不會忘記,面對無情的洪水,抗洪將士把黨和人民的召喚,作為最崇高的使命。黨中央、中央軍委一聲令下,從陸軍、海軍,到空軍、武警,全軍上下聞令而動;從將軍到士兵,三軍將士召之即來。一江罕見的大洪水,引來了一次空前的大出兵:4個大軍區、3個軍兵種、12所院校和武警部隊的17萬官兵迅即云集長江兩岸。在他們中間,有12對夫妻兵,9對父子、父女兵,14對兄弟、姐妹兵,有860多人是從電視中看到災情,從休假地直接趕到抗洪第一線的。在千里江堤,在茫茫災區,100多位勇挑重擔的將軍身先士卒,與年輕的官兵一樣的水壺背包迷彩服,一樣的一身雨水一身泥;在搶險現場,在洪浪尖上,4萬多名黨員干部沖鋒在前、犧牲在前,用自身的榜樣力量,凝聚千軍萬馬,筑起了一道道沖不垮的鋼鐵大壩。抗洪將士在關鍵時刻、關鍵地段發揮的關鍵作用,受到了江總書記、朱總理等中央領導同志的高度贊揚。
——長江不會忘記,面對無情的洪水,抗洪將士把服從服務于黨和國家大局,作為最高的行動準則。在戰士的心中,祖國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永遠高于一切。抗洪大軍中,有6支部隊、23個軍分區武裝部和武警部隊的營區進水,8個部隊農場被淹,近1/4的湖北、湖南、江西籍官兵家中受災,但三軍將士默默承受著這一切,不顧小家保大家,把抗洪搶險看作壓倒一切的任務。
——長江不會忘記,面對無情洪水,抗洪將士置個人安危于腦后,把人民的需要作為共同的信念和選擇。九江大堤決口,上至年過半百的將軍,下至十八九歲的士兵,都冒著隨時被洪浪卷走的危險,跳進激流打樁壘石;孟溪大垸潰堤,舟橋部隊官兵不顧樓倒屋塌,摸黑搜尋出了全部群眾;洪水襲擊簰洲灣,400多名與群眾同時遇險的官兵將身上的救生器材讓給群眾,19位平均年齡不足23歲的官兵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將生的希望讓給群眾,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這種崇高的精神,體現在每一次搶險救生過程中,體現在全體將士的行動中。
——長江不會忘記,面對無情的洪水,抗洪將士把災區當故鄉,視災民為親人,與人民群眾生死與共、血肉相連。救災部隊轉戰千里秋毫無犯,即使一身泥水躺在大堤上,也決不給災區政府和群眾添一絲麻煩。災區一度缺水少糧,部隊讓出帶來的食品和飲料;災區病人增多,140多支部隊醫療小分隊踏浪而來;為確保災區學校按時開學,3萬多借宿校舍的部隊一夜之間就搬出了學校……災區廣大人民群眾與抗洪部隊同甘苦、共患難,像當年渡將戰役時支前一樣關懷愛護子弟兵。盡管抗洪部隊再三辭謝,自發前來慰問的群眾仍源源不斷,魚水深情溢滿大江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