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時想講一個美麗或者哀傷的故事,但又怕自己像王安憶在《叔叔的故事》的最后所說的“講完這個故事,我再也不會講快樂的故事了”,所以以一種自己的節(jié)奏,慢慢地做一個文身般的烙印,紀念著走過的歲月,當皺紋爬滿自己的額頭如同青藤爬過窗戶時,回頭可以看得到自己的腳印。
喜歡河內(nèi)
河內(nèi),意思是“坐落在河灣處的城市”,將法國殖民風格與越南傳統(tǒng)風情融為一體。在這個無拘無束的城市多逗留幾日,沿著還劍湖邊散步,參觀幾座法國殖民色彩的建筑,拜訪兩座教堂,購買一些心儀的飾品,好好寵愛一下自己,你就會愛上這座城市。
回憶的時候,才發(fā)覺我真的蠻喜歡河內(nèi)的。
收拾了一些河內(nèi)的片段,一些細碎的記憶。這個城市遠沒有西貢有名,也因為大搞經(jīng)濟顯得有些雜亂,但我真的很喜歡這個城市,雖然嚴格算來,我只在河內(nèi)呆了一個清晨、兩個下午、一個夜晚。
還記得我到達越南的第二天,清晨的時候,起大早乘大巴趕赴下龍灣。隔著車窗,也能感受到城市的清新。街上已經(jīng)有了早起的行人,赤足、拖鞋,斗笠下是黝黑清瘦的面孔。街的兩邊沒有高大的建筑,最多不過三四層,在密密匝匝的空間里緊挨著。窄窄的門庭、拱型的窗戶、石階、門柱,還有從陽臺上垂下的花花草草,所有的細節(jié)都透露著異國風情。不少位于鬧市的法式民居一樓的門廊已被拓寬,開起了店鋪,但大多還是保持了原樣。如今的法式民居不知道已經(jīng)更換了多少主人,但樓上的百葉窗還是半明半暗地掩著,如果不是陽臺上支起的竹竿上飄著幾件當?shù)氐那鍥霰∩溃茉獾木吧珪屇阋詾榘偃~窗背后仍站立著一位挽著優(yōu)雅發(fā)髻的女主人,正用她那雙深藍色的眸子,打量著靜靜流動的街景。
越南的三輪車是乘客在前面坐,車夫在后面蹬。這樣一來,乘客可以更好地觀賞街景。據(jù)說這樣的設(shè)計是為了防止乘客用傘尖戳車夫的后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多如過江之鯽的摩托車,對紅綠燈視若無睹,隨心所欲地穿行在大大小小的公交車、私家車之間,毫無交通法規(guī)可言。
我在河內(nèi)的幾段時光,大多圍繞著還劍湖。她的魅力在于圍湖的法式民居和古街古巷。穿梭于湖邊深藏的古街,著實讓我入迷。還劍湖邊上的古街,古有“三十六街”之說,但“三十六”只是個概數(shù),具體有多少也沒有人去深究。沿湖的店鋪銷售的大都是特色手工藝品,一排排色彩濃艷的臉譜和燈籠在風中招搖。每一條街道都只單單銷售一種商品,或是古玩,或是飾品,或是水果。只要你看到一只鞋子,緊接著就可以看到一整街的鞋子,只要遠遠聞到一縷草藥香,就可以帶出一整街的中草藥,有的店鋪還打出了“祖?zhèn)髅胤健钡臐h字招牌。整個古街群簡直就是一個分類齊全的露天大超市。
流連于快要絕跡的手工作坊,買一樣喜歡的民族飾品,細細打量一棟也許掩藏著愛情故事的法式民居,在行走中體驗一個城市最不設(shè)防的生存狀態(tài)……也許,在路的拐角你會撞見我,在不經(jīng)意的回首間。
“惠”聲“惠”色——順化
順化,越南中部的城市,英文叫做“Hue”。我喜歡且固執(zhí)地叫她“惠”。從越南回來,我時常想起“惠”,與友人說起時,我總會說,如果給我多一天時間,我會留在惠,或許我的記憶已大部分遺落在了這座遙遠的古城。在淺淺的記憶中,惠,是一位身穿白裙的女子。她的美麗和誘惑,并非采自她豐滿的胸脯、纖細的腰肢或修長的大腿。她真正的魅力,在于她的古色古香,安詳寧靜,和憶起她時在心底掠過的微微顫動的傷感。從河內(nèi)到順化是痛苦漫長的一夜,倦意洶涌如潮,卻幾乎不曾睡著。每次睜眼,窗外都是漆黑一片,伴著滂沱的雨聲。車行山中,間或有遙遠的燈光忽隱忽現(xiàn)。近了,強光仿佛利刃,將濃稠的夜撕開一角,心一驚,再看已復歸黑暗。經(jīng)過一夜大巴的顛簸,清晨近7點的時候才下車。此時晨曦初露,尚未散盡的薄霧還飄浮在半空,天邊的山巒盡被渲染得溫情脈脈。租了輛自行車,決定和同伴分開來走,相信即將的獨行使我能以一種感性的態(tài)度去接近這座城市。
于是,在陽光耀眼的清晨,我騎著單車,游蕩在惠的街道上。很多游記都毫無例外地提到了順化皇城。對于這座城市的地標性建筑,我卻沒什么興致,此時此刻,我只想拋開沉重的歷史,看些清新的景色,感受些人文的氣息,可是后來才知道,這層層疊疊的歷史痕跡早已深入了惠的骨髓。行走在惠,猶如走入一幅古老的圖畫中。
有詩云:“一江碧水引青山,波光峰巒兩纏綿。”這碧水,就是“香江”,一條溫柔的江,寬廣而不起伏,微波粼粼,溫潤的綠色把人的心都揉皺了。香江蜿蜒清澈地穿過古城,將惠分出南北——江北老城、江南新城,塑造出不少風景雅致的角落。可惜我在惠只待了一天,倘若多一天,我定會花2美元參加香江一日游——從日出到日落,坐在船頭,曬著太陽,看江上捕魚的人們,看船上的孩子羞澀地轉(zhuǎn)過臉去,看岸邊對著丈夫的鏡頭淺淺微笑的美麗少婦。
我一直沿著香江騎行,但凡看到美麗的建筑,便會將車丟在路邊,舉著相機去獵艷,一路騎騎停停,沉醉在清爽迷人的景致中。經(jīng)過橫跨香江的Trang Tien鐵橋,右轉(zhuǎn)就是東巴傳統(tǒng)市場——以一棟白色建筑為軸心,放射狀地分布著各式各樣的攤位,據(jù)說在這里不會越語又不會殺價的只能甘做冤大頭。沒多久,一個不算大的廠場進入眼簾,直到現(xiàn)在我都沒搞清它叫什么。安安靜靜的斷壁頹垣散落在綠油油瘋長著的雜草中,那些精美的雕塑和花紋向我傾訴著它曾經(jīng)擁有的榮華。殘存的琉璃瓦頂著白花花的太陽,絢爛奪目。青磚古道旁,花枝累累,眼前的一切仿佛費穆版電影《小城之春》,散發(fā)著觸目驚心的光芒。幾個孩子在踢足球,光著腳毫無顧忌地奔跑;幾個上了年紀的越南人在曬太陽,見到我,遙遙地招呼,態(tài)度灑脫。我把車丟在路邊,坐在開滿了紫色平陵花的大樹下,時間就在這樣的凝望中靜靜地流淌。
一些上學途中的女中學生,三三兩兩地騎著車與我擦肩而過,白色的奧黛裙輕輕地兜起陣陣微風。惠給我的感覺便像這白衣飄飄的風景,淡泊而極富風韻。不遠處,兩座紅白相間的學校并排而立,分別為男校和女校。順化人家風嚴謹,再加上山清水秀,所以這里的女子大多舉止嫻雅,姿態(tài)卓越。我偷偷溜進紅色磚墻的女校,想在這里見識一下全越南男子都夢寐以求的順化淑女。恰巧 位身著淺黃色奧黛裙的女子走向了我,年約三十,齊耳短發(fā),手提黑色的公文包。她先用日語跟我打招呼,我告訴她我是中國人后,她便用嫻熟的英語告訴我,這里是謝絕參觀的,但是可以在中午學生休息的時候來。這該是典型的越南職業(yè)女性吧,溫暖的笑臉、輕柔的言語,讓人頓忘凡塵。
繼續(xù)在惠的街道上騎行,高大的熱帶樹在兩旁婆娑搖曳,看著時間的流淌,有一點淡淡的幸福時光的感覺。
對于惠最忘不掉的應(yīng)該是越南的咖啡和教堂,貌似風馬牛不相及,卻給了我最好的記憶。
去越南之前,就知道“Vietnam Coffee”,但到了惠,我才喝到真正的。有趣的是,發(fā)現(xiàn)它的過程也是蠻意外的。我一路騎行,不小心拐到一條生僻的小道,左手是香江、田野、群山,右邊是一個一個的院落、祠堂。廟宇。不多時,一座座郁郁蔥蔥的院落映入眼簾,開始以為是一座小祠堂,我停放好車,走進門口,登時呆住——院中有一小池,池邊種滿了各種植物,池水微瀾,林木蔥郁。院子正中,有一間古色古香的半透明小屋,一群越南青年人正在喝咖啡。看到我進來,每人都揚起友好的笑容,原來這是個咖啡屋。我在池邊一張小桌旁坐下。正午的暖風吹過,菠蘿蜜樹和不知名的植物在午后的風里搖曳,發(fā)出使人愉快的鳴響,空氣中濃郁的咖啡香讓我覺得很幸福。點了杯加奶的越南咖啡,侍者先給了我一杯加了冰塊的青色的水,喝起來,好清涼啊,有淡淡的幽香,后來才知道,這就是“Vietnam Tee”。不多會兒,咖啡上來了,好奇特啊,咖啡杯里有些煉乳,杯口架著一個鋁制的容器,里面是現(xiàn)磨的咖啡粉,容器底部有很多小孔。往容器中加入熱水,就能看到有棕褐色的液體滴入杯中,和煉乳相容,開始只是淡淡的清香,似有似無地纏繞著,漸漸地那股香味開始一點一滴加濃,于是整個人都慢慢被包圍在咖啡的香味中。我一直盯著看這些棕色的小精靈歡快地滴下,心里滿是期待,當容器中的水滴完時,再往咖啡杯里加上冰塊,攪拌,就是正宗的越南咖啡了。入口時有些苦,但絕無澀味,然后就被一種更香濃的味道掩蓋,順著喉嚨滑下,而口中尚存那股香濃,久久不散。日子就該這么悠悠閑閑的吧,我?guī)缀跄膬阂膊幌肴チ恕O雭矸浅8阈Φ氖牵斘蚁硎芸Х鹊拿烂顣r,一個留著絡(luò)腮胡子的壯漢騎著摩托車轟轟轟地闖了進來。我還暗想,越南的古惑仔也蠻像樣的,結(jié)果結(jié)賬時才知道,他就是這家別致咖啡屋的老板。
離開咖啡屋,漫無目的地游走,遠遠地就看到了PhuCam教堂。棕櫚圍伴著,藍天白云下,透著莊嚴與肅穆。這座以天藍色為主的教堂在陽光的照耀下披著閃閃金光,越走近越覺得高聳似入云,須仰視才能見頂,前面有尊高高的白色耶穌石像,他伸出手是準備擁抱世人嗎?
教堂外,幾個孩子在玩,他們羞澀地笑著,撲到我懷里來拍照。
回程路上,迷了無數(shù)次路,一路問了很多人,那些熱心又愛笑的剛放學的孩子、路邊小店的客人,有位司機甚至還給我畫了張地圖。同樣暖色的笑容、熱帶金色的陽光、天藍色的教堂、綠色的闊葉樹、黃色的法式建筑、褐色的咖啡、紅色的鳳凰花,“惠”聲“惠”色,叫我難以忘卻。
前世中的城市——會安
抵達會安時是晚上,這座小城常被人比作越南的麗江,走在路上,到處燈光閃爍而迷離,光影交錯,恍然如夢。長街古巷中的仿古建筑因著夜色沒了造作。顯得分外優(yōu)雅動人。
這里也有一條小河穿城而過,叫做秋盆河,不似香江那樣寬廣,卻也充滿了田園的氣息,同樣將會安分為老城區(qū)和新城區(qū)。新城區(qū)被稱為會安半島,沒了老城區(qū)的精致,卻另有一種平凡和閑逸,少見游客的蹤影,而老城區(qū)的迷人之處應(yīng)該是在夜晚,各色的燈籠散發(fā)著或明或暗的燈光,制造出一種朦朧的美,把古城裝點得迷人而富有生機。這燈籠就是會安著名的絲綢燈籠,形若中國的燈籠,但是添了新的韻味,亮起時,五彩繽紛,如同南國的各色水果,透著婀娜和精致。一橋之隔的古城和新城,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景。
兩岸的燈光印在穿城而過的秋盆河中,已風情萬種,而河中央飄蕩著的點點燈光竟會隨著水流去,原來是河燈。河燈是燭光的,被風吹著了卻不滅,只是有些閃,水中的光影也閃著。這光影連綿成一片,順著水漂著,蕩蕩的,好美。循著這光,往上游看去,暗影里隱約有艘小船,而那點點光影就從那里流了出來。
沿著河邊都是些小巧的法式建筑,全是酒吧或者餐館,沒有吵人的音樂聲,很安靜,適合發(fā)呆。找一個臨街的位子坐下來,看看頭頂?shù)臒艋\透出朦朦朧朧的燈光,如水的夜色中,再次迷失了自己。
白天時候,再看會安,街上滿是稱作Art gallery的小店,店里掛滿了各色繪畫,水粉畫、油畫……多半有著明亮的色彩,很印象也很時尚的風格。畫的主題多半是越南的海灘、河流、少女,很有地方特色。除了這些畫,會安的手工藝品、服裝也同樣出名。
各家各戶擺開了攤子,店主們坐在街口閑聊,賣燈籠的老太太坐在門口一點點縫制手中的燈籠,身后擺滿了未成形的燈籠骨架,時而可以聽到巷口幾句詢價的聲音,一切都是柔和的。不知哪里傳來的音樂,悠揚地回蕩在整個古城上空。
最能傳達會安風韻的,是滿街的裁縫店,成堆的絲綢布料、琳瑯的服裝樣式圖冊,讓所有男人女人都挪不動腳步。這里的裁縫似乎無所不能,不過女孩子們最向往的,還是挑一塊潔白無瑕的綢緞,做一件奧黛裙,好體會一下越南美女的飄逸動人。我也做了件淡紫色的,柔軟的絲綢,七分的袖子,袷腰、盤扣,掛在哪里都美得不行。
除此之外,最吸引人的還有各種房子。那些房子,頹敗的,留下漫長的時光痕跡。陽光照在連片的淺藍或鵝黃的法式老房子上,卻又那么鮮艷、刺眼。干凈的院落,有綠蔓伸出的墻頭,狹窄的石板路。長長的百葉木格子窗,是深深的土耳其藍,被雨水淋得發(fā)白了。大露臺上垂著細竹簾。有大簇大簇的艷麗花朵。衣服在陽光里曬干,風吹過,呼啦啦地飄。
一條街一條街地走,用相機記錄那些舊房子。它們有些在天空下高高地突兀著,有些隱藏在濃密的樹陰背后,發(fā)出輕輕的呼吸。里面不知曾經(jīng)有過多少鮮活的生命,尋求著世間的一席短暫地寄存。古街上最好的建筑是華人所建的會館,瓊府、福建、中華、廣肇,等等,不一而足,都是典型的中國建筑,飛翹的檐蓋、雕梁畫柱,影壁上畫滿了中國的神話,是西方游客必定參觀的景點,如果你會說廣東話或者閩南話,就不用買票。
市場里大把翠綠的蔬菜把越南女人的臉映得富有生氣。她們用越南語大聲交談,穿越南絲做的淺色褂子和棉布的深色長褲,梳根長辮,頭發(fā)像海藻樣黑。雖然街頭餐館、商店林立,游人眾多,但多數(shù)居民的生活步調(diào)依舊緩慢,做生意似乎也沒有太多的功利心,似乎時光早就凝結(jié)在了百年以前。
仿佛這是前世中的城市,是沒來由就會愛至落淚的城市。
關(guān)于河內(nèi)的Tips
1 河內(nèi)一日游:早上去越南人類學博物館漫步,然后去文廟前吃頓午餐,在P Hoang Dieu路的法國殖民時代使館建筑群中閑逛后,再步行到胡志明陵墓建筑群,最后回到老街區(qū),找家酒吧,結(jié)束一天簡單、便宜又充實的行程。
2 河內(nèi)很多東西比西貢要便宜很多,例如越南著名的版畫和漆器。
3 還劍湖邊的老城區(qū),是背包客聚集區(qū)。在這里你可以找到很好的背包客旅館、很棒的酒吧以及遍地美食。
關(guān)于順化的Tips
1 順化以順化皇城和順化新娘而著名。順化皇城是越南最后一個皇朝的皇城,是越南的故宮,為越南現(xiàn)存最大和較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順化民風保守。家教嚴格,順化姑娘以婉約賢惠、穩(wěn)重端莊而著名,是全越南的男人夢寐以求的終生伴侶。
2 “一江碧水引青山,波光峰巒兩纏綿”。這碧水,就是將順化分成南北的“香江——Song Hung(Perfume River)”;而峰巒,就是松樹成林的御屏山,清晨的時候,籠罩在裊裊婷婷一片黛色霧靄中,分外妖嬈。據(jù)說天氣晴朗時,在山頂上可以極目望到大海。
3 如果時間充裕,強烈建議在順化住上一晚,白天可以租自行車沿著香江騎行,也可花2美元參加香江一日游——乘船去下游的天姥寶塔和阮氏皇陵。最喜歡嗣德陵的風格清雅,據(jù)說那位喜愛藝術(shù)與文學的皇帝經(jīng)常在湖邊吟詩作賦。
關(guān)于會安的Tips
1 會安位于越南中部,蜆港以南30多公里,與蜆港、順化同為越南旅游不得不去的三個地方。這里完好地保留著16~18世紀的古建筑。
2 老城區(qū)的標志性建筑——日本橋,據(jù)說由日本和中國商人共同建于17世紀初。橋上建廟,廟里有殿,殿中央供奉鎮(zhèn)水怪保平安的神靈,門楣上方掛匾,紅底燙金的“來遠橋”三個漢字分外醒目,兩側(cè)對聯(lián): “屹然砥柱中流立,由此云衢萬里通。”橋兩頭分別端坐著猴和狗的雕像,有人說這是日本人喜歡的吉祥物,也有人說是紀念建橋工程始于猴年,成于狗年。但是白天去日本橋要收費。
3 在會安,一定要安排的項目就是做奧黛。“裳者,如衣之長揚也,垂于邊際。”這是古書中對越南國服的形象描述。越南的國服被稱作“AODAI”,上衣像中國的旗袍,長至膝蓋,只是胸部勒緊,兩側(cè)腰收緊,從腰部開叉,特意露出一段潔白的側(cè)腰,引人注目;下身配一條白色或是同花色的褲子,褲腳足有喇叭褲的兩倍寬。女孩子穿上它,苗條挺拔,嫻靜中透著不羈。經(jīng)營奧黛的多是老年婦女,她們都是富有經(jīng)驗的裁縫,穿著深顏色、剪裁合體的奧黛,和藹可親。很多店已有七八十年的歷史,往往是祖?zhèn)鞯幕鶚I(yè)。由于全是手工縫制,奧黛價格不便宜,每套售價在20~100美金之間,卻仍然生意興隆。買奧黛一定要問清楚衣服是否是在店里制作,很多店會拿到新城機器制作,雖然價格會便宜些,手工卻會差很多。
4 在我后悔沒從越南買回的所有東西中,會安的燈籠是排首位的。這里的燈籠是用布、綢緞和木頭制成的,大一點的還可以折疊。顏色豐富亮麗,形態(tài)各異,非常漂亮。農(nóng)歷每月的十四、十五日是會安的“懷舊日”,這一天全城將會統(tǒng)一停電,家家戶戶穿古裝、掛燈籠,居民和游客一起回到從前那個沒有電燈、日落而息的農(nóng)耕年代。
5 會安的美味小吃很多,不得不嘗的是著名的Cao Lau——一種有點像撈面的食物,放進薄荷葉等配料,味道獨特。街邊的肉骨頭粥、老翁推著木制手推車叫賣的青椰子、放學的孩子們圍在榨汁機旁吮吸的清甜的甘蔗汁。也一定要嘗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