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劉震云(如果是演員,就得說是著名影星了,而作家是不配著名的,連曹雪芹、魯迅都不是著名作家,何況他人乎?)在談到中國電影的缺乏想象力時說:“現在的一些中國電影就像粽子和月餅,包裝越來越華麗,但一層層剝開之后,最里面的餡卻是餿的。”深刻,精到,一語中的!然而,時下中國的影視作品中,最糟糕、最惡劣、最不值錢、最讓人匪夷所思的首推電視劇,特別是那些像懶婆娘的裹腳條子般又臭又長的貨,特別是那些篡改名著、娃娃演名著,把好端端的一部現實主義影片、戲劇(或優秀的長篇小說原作)弄成亂七八糟、漏洞百出、讓人難以忍受的蹩腳東西。
這兩年我總是想弄明白卻怎么也弄不明白一個問題:是誰刮起的肆意篡改風?怎么呼啦一下子好像電視劇創作者齊心協力要把一批優秀的現實主義作品全部糟蹋了?這鹽打哪兒咸醋打哪酸呢?
不明白。
因這個大不明白而起,便生出一個小不明白:那些原作者為什么統統一樣的好脾氣?眼看著人家把自己的孩子“捉鼓”(胡亂打扮)得不男不女、不倫不類、不人不鬼、一塌糊涂,居然空前一致地保持沉默?莫非如此亂改是事先征得了他們的同意?可他們怎么會同意呢?他們中絕大部分都是人民喜愛的嚴肅作家呀!這是怎么啦?
拍電影的、編電影的和演電影的人,弄不出好東西了,求不來好東西了,于是就炒老先生們留下的那些影響巨大、深入人心的舊作,這本是一著險棋,沒有兩下子的人是不敢輕易操刀改編的,那是需要水平和膽識的。想當年,某著名導演改編魯通先生的《祝?!窌r,可以說是戰戰兢兢,下了很大的工夫,費了很大的力氣,反復推敲,才改編成功??墒乾F在的情況怎樣呢?完全變了!現在安著兩個耳朵就可以改編,而且把一部經典長篇小說改編成百十集的電視連續劇就像是吃小蔥兒一般容易。現在的人們真是長本事啦!據說,中國每年的電視劇拍攝集數已居世界第一,但能夠“走出去”的電視劇作品卻是少之又少。
然而,別說走向世界,別說世界第一,問問中國的觀眾,真正讓他們買賬的電視劇有幾部?像《鄉村愛情》那樣受觀眾歡迎的電視劇作品不僅少,而且還是出自一些非專業演員和制作人之手。我就納悶了,那些劣質的東西都是怎么“生”出來的?它們在“妊娠期間”就一次檢查也不做嗎?如果做了,發現是弱智或有先天性缺陷怎么就不打胎做“人流”呢?浪費國家和人民的血汗錢,就為你自己的口袋里能鼓一點兒,人心何在呀!
回到題目上,中國的電視劇怎么了?這個問題恐怕只有所謂的“圈里人”才最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