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上,四月的風,依然狂野。
經過一路的蒼涼和寒冷,距離格爾木160公里的玉珠峰像穿著白衣長裙的仙女一樣,在我的西行探險之路上列隊相迎,讓我感受著圣潔與純凈。路從這里由西向南,拐了個大彎兒。終于走過昆侖山口,近在咫尺的雪山大阪,讓心中漾起一片親切和溫暖。
高高的瑪尼堆上,掛滿彩色的經幡和潔白的哈達。1994年為保護藏羚羊而與盜獵歹徒搏斗犧牲的索南達杰的紀念碑,已經成為英雄的符號,在這片高原上與日月同輝。雄渾的詩意中,我體會著獻身的悲壯。
這就是神秘的可可西里。這就是夢想中的雪域高原。多年企盼的探秘之旅,終于在這一刻變成現實。
可可西里,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唐古拉山和昆侖山之間,面積約為8.3萬平方公里,海拔從4200米到6860米,是世界第三、中國第一大無人區,被稱為“最后一塊保留原生態的自然之地”、“人類生命的禁區”。可可西里山和冬布勒山貫穿中部地區,山地間有兩個寬谷湖盆帶,5500米以上的山地有現代冰川發育和小規模冰川分布。溫度低、降水少、大風多、區域差異大是這里的氣候特點。

對于可可西里,無論是字面上的意思還是地域上的概念,在藏語和蒙語中都有不同的理解。蒙語里意為“青色的山梁”,又說是“美麗的少女”。藏語則稱可可西里為“阿欽公加”,意為“萬山之王”。可可西里居于半干旱地區內,高寒草原是它的主要自然景觀,還零星分布高寒草甸子和高寒荒漠草原,氣候嚴酷,自然條件惡劣,一直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旅途,常常與勇敢、與冒險,與荒涼、與悲壯聯系在一起。無論是那些剽悍的蒙古族騎手、豪放的藏族牧民、還是驕傲的維族漢子,總是把可可西里的話題,放在酒后的篝火堆旁陪伴著漫漫長夜。
為了保護藏羚羊和它們的棲息地,為了保護青藏高原這片世界上最獨特的自然生物寶庫,我國建立了可可西里國家自然保護區、羌塘自然保護區和阿爾金山自然保護區,并對十分猖獗的盜獵藏羚羊、走私藏羚羊絨的違法犯罪活動,展開了嚴厲打擊。打擊,同時還要保護。青藏鐵路可可西里清水河長達12公里以橋代路特大橋的獨特設計,保護了藏羚羊、藏野驢等野生動物產仔、飲水和遷徙的自由通道。在唐古拉山,在頭二九山,在可可西里,這樣的以橋代路特大橋還有許多座。
可可西里,對于人類來說,就像代表著高寒、缺氧、荒涼與死亡的魔咒,阻擋著人們西行的腳步。但是,她又像一個充滿誘惑的愛情魔女,激蕩著一次次西行的夢想,成就著一個個創造的奇跡。可可西里,就這樣記載下人與自然的掠奪爭斗與和諧共存的發展歷史。
從格爾木南山口遙望那片大山。那片高原就像掛在天上。白云與冰雪繚繞在夢幻里。許多神秘,伴隨著遠古的神話與傳說,歷史的塵煙與碎片,更加充滿誘惑。走過干溝、納赤臺,不時地仰望。昆侖山上,昆侖玉和西王母的天池一起閃著炫目的波光。不凍泉、五道梁,玄奘師徒西行取經的遺跡,在冰雪高原上一路蜿蜒,永恒成文明的勝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