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網絡貿易騙局,調查了解采購商資質和慎重選擇支付方式十分必要
中小企業在開展網絡貿易時, 因為相對于網絡個人賣家來說單筆的交易金額數量較大,所以一定要警惕網絡騙局。筆者做貿易近5年,下面根據自己的網絡貿易實踐經驗列舉兩個外貿騙局案例,希望給大家一些啟示和借鑒。
案例一
這是筆者親身經歷的一個故事。筆者在外貿公司做外銷員的時候,通過網絡認識了一個印度客人。經過網絡聯系后,客人下了一個金額為2萬美金的訂單,產品是旅游用的露營燈,由筆者公司下屬的工廠負責制造。訂單生產完畢后,客人安排他的檢驗員檢驗貨物。因為如今外貿出口壓力比較大,工廠一般都比較重視新客人,所以產品質量非常不錯。但是在檢驗過程中,客人的檢驗員總是說貨有問題:要么電池有問題,要么包裝有問題。同時非常不客氣地告訴工廠,這批貨質量通不過,然后揚長而去。
目前中小企業外貿出口可操作的付款方式一般有2種。第一:30%電匯。第二:信用證。我們這次使用的付款方式是30%前T/T。等于工廠僅僅收到30%的錢就需要把貨全部生產出來。本來我們還以為通不過是這個檢驗員的問題,但過了幾天客人發E-mail告訴我:因為貨物質量通不過,這批貨他們不要了,同時保留追回30%定金的權利,這下工廠急壞了。第一,工廠目前僅僅收到30%的錢;第二,這批出口到印度的貨上都印刷著客人特殊要求的標志,這樣的產品非常不容易轉賣;第三,2萬美金的產品積壓對一個普通小工廠來說意味著不小的災難。第四,雖然自己的產品質量沒問題,但是走國際法律途徑對一個小企業來說非常不現實。所以工廠督促我再次跟客人溝通,因為本質上這批貨的質量是過關的,同時客人也壓著30%定金的風險,于是我通過E-mail和電話的方式,再三和客人溝通,但是客人卻一直表現得很消極。總是說再考慮考慮這樣的話。
這樣時間又過去了接近一個月。工廠實在急了:2萬美金的貨壓在工廠確實壓不起,經過我再次與對方交流,那個印度客人終于亮出了底牌:他表示要付款是可以的,但是希望在原始價格上再打大的折扣。雖然大家都知道實際上這批貨質量沒問題。但在這次心理和實力的抗衡中,可憐的工廠因為實在承擔不起2萬美金庫存貨的風險,非常委屈地在原本非常低廉的價格上再次打了折,虧本把這批貨賣給了印度人。
案例二
以下的案例比上個案例更為嚴重。
某服裝工廠業務員通過網絡認識了一個韓國客人,經過交流以后,此服裝工廠接到了這位客人的一筆大額訂單。付款方式是30%前T/T,產品服裝的前胸部分被客人要求印刷指定標志。貨物生產完畢后,客人在檢驗過程中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指責服裝產品質量有問題,同時他告訴工廠因為貨有質量問題,他需要回總公司跟其他老板商量有關處理事項。跟上個案例不同的是,這次客人離開以后工廠無論如何都聯系不上這個客人,客人就像人間蒸發一樣消失了,在這里大家也許會感覺到奇怪:客人也付了30%的預付款啊!難道他會不明不白地放棄30%的訂金?其實這樣的問題同樣困惑著工廠。這樣過了大概一個多月,前一個客人一直就這樣人間蒸發般地消失,工廠卻接到一個專門采購庫存服裝的公司的電話,他們非常明確地告訴工廠,他們通過某種途徑知道工廠庫存著這樣一批服裝,同時他們也知道這批服裝的標志特殊,一般非常難轉賣,最后幾經講價,工廠以庫存價格賣了這批貨物。后來工廠了解到第一次來的客人跟第二次來收購庫存的實際上是同一個公司。
思考和啟示
這兩個案例有非常大的迷惑性,進行外貿出口的中小企業很容易被這樣的騙局所迷惑,從而給企業帶來損失。那么到底該怎么防備呢?
必要的調查了解
隨著匯率和出口退稅的不斷調整,目前國內中小出口企業已經越來越感覺到企業生存發展的壓力,企業勞動力和原材料價格提升,則更加重了企業對新客人的重視程度。很多外銷員認為接到訂單以后就萬事大吉,但是從嚴格意義上說,接到訂單僅僅是一次貿易的開始,一次成功的交易要等最終款到賬才算正式結束,特別是我們網商在通過網絡開發客戶時,必須保持必要的冷靜和清醒。國際貿易情況復雜,中小企業出口訂單交易金額相對比較小,一旦發生糾紛,通過國際法律途徑維權成本比較高。對上述騙局主要應以預防為主,在進行貿易合作前一定要對新的國際采購商進行必要的調查了解。
一般來說調查一個新客人具體操作方式如下。
第一:觀察和分析你的新客人
這個方法說起來有點抽象,但其實道理很簡單。在業務員直接跟采購商接觸的過程中,如果是新的客人,業務員要根據貿易經驗多去觀察和分析客人,包括客人的信件、客人對產品的專業程度,了解客人公司的情況甚至是客人個人的性格。在國際貿易中你對客人了解得越多,就意味著你有更多的主動權。
第二:通過網絡搜索引擎了解客人的相關資料
在搜索引擎中輸入對方公司的名稱,一般來說通過搜索引擎搜出來對方公司相關信息越多,同時大部分信息都是正面的,說明這個公司越正規。
第三:通過企業網站了解對方
如果一個采購企業沒有自己的企業網站,那這個采購商的實力和信用就該被打折扣。
在采購商的企業網站中具體看:企業的實景照片、發展歷史、規模和網站圖片的專業程度等,以此來考察這個公司的信用。
第四:通過朋友或者所在國的其他客人側面了解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式,比如某個國家的一個新客人要下訂單給你,同時在這個國家你也有類似的朋友或者客人,你可以通過他們側面調查和了解新客人的商業信用。
第五:通過專業的商業調查機構了解情況
在中國國內和國際上都有這樣的商業調查機構,國內的比如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等,這樣的調查需要花費一定的調查費用,但是調查的結果非常可信。雖然花點錢,但是這對于那些金額比較大的出口訂單還是非常值得的。
慎重付款
付款方式:在國際貿易中特別是第一次合作的客人,我們應盡量選擇安全性高的付款方式。中小企業外貿出口主要的付款方式分為兩種:電匯 T/T(Telegraphic Transfer)、信用證L/C(Letter of Credit)。
電匯 T/T(Telegraphic Transfer)
電匯的付款方式是中小企業目前出口付款最常選擇的付款方式。主要的特點是操作簡便,銀行手續費用低,操作靈活性強。
T/T的付款方式進一步分為前T/T付款和后T/T付款,前T/T的一般操作就是:合同簽訂后,先付一部分訂金,一般都是30%,生產完畢,通知付款,付清余款,然后發貨,交付全套單證。前T/T付款是對中小企業賣家收款安全性最高的付款方式,但是對前T/T只有小部分信用體系完全建立起來的國家才接受,比如美國等。更多買家普遍接受的方式是后T/T,即賣家收到訂金,安排生產、出貨,客戶收到單證拷貝件后,付余款;賣家收到余款后,寄送全套單證。在我們運用后T/T方式付款時,跟客人談判時有個關鍵點,那就是T/T預付訂金的比例情況。我們在談判時應該盡量爭取到比較高的預付訂金,特別是對誠信體系建立程度不高的國家。我們爭取到的預付金越高,將來發生什么問題,我們占的主動權也就越大,抗風險能力也就越強。
信用證L/C(Letter of Credit)
信用證(簡稱L/C)支付方式是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銀行參與國際貿易結算而逐步形成的。由于貨款的支付以取得符合信用證規定的貨運單據為條件,避免了預付貨款的風險,因此信用證支付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進、出口雙方在付款和交貨問題上的矛盾。
信用證的付款方式如果操作得好,比T/T付款方式安全性高,因為T/T更多靠買家的商業信用,而信用證付款靠的是銀行的信用。中小企業在出口實踐中遇到交易額比較大的新客人可以選擇運用信用證付款。在運用信用證付款的時候我們也要同樣注意以下兩個問題。
1:要注意開證的銀行信用,還有要對外匯管制很嚴格的國家特別小心,如印度等。
2:要注意信用證中的軟條款,比如在信用證中注明需要由第三方提供產品客檢證書才付款等。
T/T和信用證L/C結合使用
T/T付款和信用證付款各有優劣,我們也可以在大的訂單中把兩種付款方式結合使用,達到一個更安全的付款效果,比如30%前T/T,其他再通過信用證付款。
希望以上案例能對廣大網商朋友有所啟示,讓我們有效避免網絡騙局,同時也讓電子商務真正給企業帶來發展和騰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