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山陰縣趙國文夫婦收養殘疾兒童的事跡在當地傳為佳話奇聞。但也有人編成順口溜:“趙國文兩口傻愣,收養殘疾人何用,花錢看病又勞心,生活負擔有多重,咋看他兩口也不精。”這首順口溜體現了一種自私自利對他人疾苦冷漠的人生觀,不正與趙國文夫婦無私奉獻關愛疾苦的人生觀形成鮮明的對比嗎?

記者聽到奇聞順口溜想探個究竟。一個星期天踏進趙國文家中,首先印入眼簾的是一個熱鬧非凡的大家庭,幼兒、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年齡層次不一,夠一個加強班了,從歡樂的氣氛中體現出一種和睦關系。熱情的招呼聲過后,記者隨著趙國文的介紹一一清點家中人物:炕上爬的是三個胖乎乎的男孩,手里各拿著玩具樂呵呵的,大的不足兩歲,兩小的各一歲多,都是唇腭裂,從大同醫院做完縫合手術不久傷疤還未退。站在地上揪著趙國文衣角喊爸爸撒嬌的是7歲的男孩,也是唇腭裂,不過兩歲時就做了縫合手術,早已愈合,這男孩身體健壯又機靈,已上學了。以上四個孩子都是收養的。前三個是從棄之佛廟中抱回的,7歲的是不足一歲時從“虎口”救出的。另外坐在桌旁的一雙兒女分別是十八、二十歲,身體健康,五官端正,聰明伶俐,都在上高中。桌上擺著書,記者進屋時都在看書,可以看得出學習很用功。這才是趙國文的親生兒女。炕上另外年愈古希的兩位老人是丈母娘和姨姑母,是前段趙國文夫婦去大同給三個男孩做唇腭裂手術時專門接來關照另外幾個孩子的。還有一位在地上招呼人倒茶水的是剛跨入不惑之年的趙國文妻子,敦厚樸實,給人一種信賴感。說話間,又有一中年男子進了屋,他是向趙國文推薦一雙孤兒的,說孩子的父親入獄,母親離異,奶奶撫養無力,趙國文當即應允。趙國文面容慈祥,今年44歲,從他的所作所為中體現出一種善良心地。
當記者問起趙國文何由收養殘疾兒時,他娓娓道出自己的坎坷經歷、收養殘疾兒初始及自己的宏愿。
趙國文有三個母親:生母、奶母、養母。初中畢業后接養父班當了一名地質工人,由于自己文化水平低難以勝任技術工,生性好強愛學的他,經刻苦鉆研,工作之余學完高中課程后又考入地質大學,畢業后又回到地質隊任技術員,由于工作認真出色,被培養為入黨對象,但在一次工程驗收中,他嚴格執行標準原則而影響了頂頭上司的政績,后這位領導被撤職仍留原單位,因耿耿于懷于他而盡給他穿小鞋,于是入黨也成為泡影而調離崗位。以后又趕上下崗,此期間,妻子也相繼下崗。于是夫妻養車跑運輸。后由于不景氣,與人合伙經營了一個小賣部。一次在與一個出家的熟人接觸中發現該人收養被棄嬰兒(不足一歲唇腭裂,就是前面出現的7歲男孩),除生殖器外,遍體鱗傷,此事深深刺痛了他的心,覺得孩兒舉目無親受人欺凌,可憐至極。他決心將孩子救出。于是他一連幾天奔走公安局等有關部門,由于心情沉重,飯咽不下,水喝不下,幾次暈倒在街頭被人救起,后經市公安部門公正處理,討回公道,將孩子抱回由他撫養。他和妻子視為親人,沒奶水喂奶粉,兩歲多做了縫合手術,夫妻一直視為親生兒,從前面揪著他衣角撒嬌完全可看出親昵關系。此事流傳開來后,前年相繼有三個男嬰因唇腭裂被父母棄之佛廟中,他一個個抱回以奶粉逐漸喂他們長大,夜間與妻子不停地給孩子換尿布,喂奶粉。由于操勞過度,他骨瘦如柴,不到1.7米的個子,體重也只有90來斤,但他心里踏實,愉悅,因他救起一個個的小生命,智商并沒有問題。他說:“人身體殘缺可治療,怕的是心理殘缺。”他還用兩個多月的時間走鄉串鎮,直接或間接的了解到全縣有16歲以下的孤兒殘疾兒170多人,有的遭受白眼,有的忍受疾痛,有的無錢上學……如此深深地揪著他的心,于是他決心在有生之年干成一件大事,要為這些孩子托起一片藍天,做再生父親,讓他們享受到與同齡人一樣的歡樂,培養他們成為國家的寶貴財富,將含笑九泉,死而無憾。因此,要辦一所孤兒院和福利加工廠,以廠養孤兒。這種設想及詳細規劃得到山陰縣委陳晉才書記的贊許。目前,他正在到處籌資,將自己的房子賣掉也要實現一生的愿望。
奉獻精神令人贊許,可貴的舉動常人難以做到。這是山陰縣唯一的,朔州沒有的,山西未見的舉動。記者愿他的宏愿在政府的支持下,四面八方的援助下早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