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氏太政大臣的明石小女公子將要舉行著裳儀式,源氏命人打開倉庫取出以前從中國舶來的香料,送給院內各位夫人配制熏衣用的香劑,于是源氏府內搗制香劑的鐵臼之聲不絕于耳。各院夫人都將制香的過程藏于密室,期待品香之日能以香氣的獨特來顯示自己的高雅。在一個雨后的夜晚。空氣滋潤正宜于香氣彌散,源氏府邸試香了。庭院內燃起一只精巧的香爐,一道道香氣幽然飄散:槿姬的“黑方”幽雅沉靜;源氏的“侍從”文雅可愛,紫姬的“梅花”爽朗新鮮;花散里的“荷葉”專為夏季而制,異常芬芳;明石姬則依照宇多天皇熏衣香調制法秘傳,制成名香“百步”,馥郁的香氣異乎尋常。
這是日本文學名著《源氏物語》中關于貴族婦女制香、斗香的一段描寫,文字也仿佛沾了香氣,穿越千年時光隧道。將古遠的芬芳傳遞于我。
這千年不散的香氣啊!
在日本的京都,我有幸親自體驗了《源氏物語》的情境。那是一個香道團體,成員大多是家庭主婦。在日本,香道是一種極高雅的風習,大家席地而坐,空出中間場地,那就是表演場地啦。只見表演場地上方高懸著一塊物件,烏黑的,枕頭般大小。正不知為何物,組織這次活動的中日傳統戲劇交流促進會會長靳飛先生介紹說,這就是香木了——是芳香的植物千秋萬代之后形成的化石,產自南亞。此物極貴,1500日元一克,舉行一次香會就要花費幾萬元。
表演者全部著和服,女士邁著極其碎小的步子,與極其精細的器具珠聯璧合,掌心大小的聞香爐,纖細得像女人頭簪一樣的撥火與壓灰,同樣纖細的手指將香劑一道道點燃,點燃的過程極其程式化——撥火、壓灰,手臂像舞蹈那樣在空中停頓,于是整個過程都如同有了音樂的流動。是古琴吧,悠遠而典雅,讓香味與琴聲一同在身邊一波波蕩開,蕩開。
香味飄散起來,人變得心靜氣定。
聞香是香道表演的高潮,一種寂靜的高潮。10位觀者在表演者面前跪坐成扇形,依次聞香。將那小巧的聞香爐托于左手掌心,右手手指并攏覆于上方,以免香氣飄散,然后緩緩舉至鼻前,輕輕地去吸、去聞,如是者三。聞香畢,雙手托爐,畢恭畢敬,置于下一人膝前,下一人再如是聞香。觀者于不知不覺中受了表演者的感染,動作同樣舒緩而有韻律,這感染完全在無聲中進行著,完成著,沒有語言的指導與約束,一切都由儀式來引領。
香道還有游戲的性質。在日本,人們常以詩以歌入香道,比如“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先選出一種香叫“白帝”,第二種叫“江陵”,第三種叫“彩云”,大家依次聞過,默記這些香的味道特點,然后再從中撿出 種香來點燃,請大家辨別是哪一種。因為有我們這支“中國知名文化人訪日團”隊伍在場,表演者便也邀請我們參加。文化不同,語言不通,表演者想出一個好辦法,以不同顏色的紙包裝不同香味的香劑,粉紅、杏黃、淡紫、鴨蛋青,4種依次燃過,請觀者默記于心,然后選其中一種再行點燃。4種香氣區別極其微小,只好憑感覺模模糊糊地辨認,每種又都似是而非。是淡紫吧?嗬,居然被我蒙到了!表演者也微微地笑了,向所有猜到的人贈送香包,是她們親手縫制的,回去掛在衣櫥里,淡淡的清香便會在襟袖間繚繞。
最后一道表演也是最傳統的——伏籠熏香。一架木制的伏籠被小心翼翼地撐開,伏籠內燃起香劑,表演的女士雙臂平舉,用托盤托了一件寶藍色和服出來。音樂起,隨著音樂的展開和服也被緩緩地展開于伏籠之上。接下來的舉動充分體現了日本女性那無與倫比的細膩和耐力:表演者以膝為足,繞伏籠一圈,為和服張開左下擺;再膝行一圈,繞至伏籠右側,為和服張開右下擺;然后面對觀者,打開一把折扇置于伏籠旁,跪坐行鞠躬禮,禮畢起身,平舉雙臂奉空托盤退下,依然是極其碎小的步子。
恍惚如夢,是千年前日本貴族生活的再現吧。它卻從宮廷來到了民間,來到了這人人都在追求快節奏、高效率的信息時代。
現代生活,為衣服熏香原本簡單,市場上有的是香水、香精在叫賣,即便崇尚自然,一定要用香木,香爐、伏籠也許必不可少,那音樂、折扇,甚至膝行,所為何來?將簡單的事情復雜化,進而將復雜化了的事情程式化,而任何事情一旦升華為儀式,那事情原本的意義便退居到附屬地位,儀式本身的意義倒凸現出來。在香道中,對香的欣賞已經并非首要,對儀式所含載的繁瑣、細膩以及通過繁瑣細膩而達到的對生活精致化的欣賞卻是至關重要的。是了,精致的生活,一切優雅都采源于精致。當人們鄙夷粗俗、羨慕優雅時,那便表明他們擁有了精致生活的愿望或可能。還有哪個時代有如信息時代這樣令人們更渴望放慢腳步、享受生活,或者說更渴望讓生命的每一秒鐘都呈幾何式增長,都精致到分子、原子甚至中子狀態呢?
熱心組織了此次中國知名文化人訪日活動的東京大學教授靳飛先生告訴我,日本的香道與中國有著不解之緣。公元753年,鑒真和尚東渡將香料傳到日本;公元800年前后,平安朝的貴族們以特有的美學見解發明了“六種熏物”,香爐在當時被廣泛應用于諸如熏屋子和衣服的日常生活中;公元1200年前后,隨著武士階層的興起,香木成為戰功的獎賞,武士們用名香熏戰袍和鎧甲以抒發情懷;公元1600年前后,香道逐漸形成并于江戶中期風靡一時。富有的商人偷偷焚燒伽羅香享受權貴的感覺。伽羅香價格昂貴,普通百姓只能把對香的向往寄托在民謠和俗曲中傳唱。明治維新的全盤歐化使香道被視為陋習無人問津。直到當代,合成香料制品泛濫,傳統香才再次成為人們的需要,香道也得到人們的重新認識。目前香道有3個流派——御家流、志野流、直心流,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將古老的文化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