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昌長機科技有限公司其前身是國營長江機床廠,由于是三線建設的產物,廠區建設在一個山坳里,據說是出于國防安全的需要。廠房比較分散,都是依山而建,比較隱蔽,我們費了很大的周折才找到他。但正是這么一個地處偏遠的老企業,卻成為了湖北省企業信息化優秀示范代表。
于是我們用學習和交流的心態走進了宜昌長機科技有限公司,在與這家湖北省信息化優秀示范企業的訪談中,我們了解了中小企業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共同問題以及成功的關鍵原因。
量力而行省資金
怎樣在成本和性能之間取得平衡是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取得成功的關鍵,我總結了一下長機科技的幾條經驗。
第一,選擇相應的網絡安全等級。信息化建設中數據安全是管理者一大隱憂。因此,企業需要構建網絡安全體系,由于等級越高的安全體系其費用也越昂貴,如果企業的現實狀況不需要那么高的安全等級,則可以購買相對低級別的安全體系。
采取硬件和軟件逐步更新策略。由于硬件和軟件設備更新速度較快,不要想一次購買最先進的軟硬件以達到一勞永逸的目的。因此,企業信息系統的軟硬件應該遵循逐步購置、替換和升級策略。
第二,選擇適合自己的軟件供應商。中小企業的需求有別于大型企業,應專門尋找能提供成本低、實施容易、見效快以及符合本行業管理規則的產品的供應商。
此外,選擇供應商的標準還應包括供應商是否能幫助中小企業在有限的投資預算之內實現最佳的投資回報率;提供的產品是否具有足夠的擴展性能夠伴隨企業成長、適應企業未來的發展、直接為實現長遠的商業目標作出貢獻;還有供應商的培訓能力和售后服務等。
最后,選擇重點各個擊破。對大多數中小企業來說,由于企業規模小、資金少,這時適宜根據自身的特點和能力,找到信息化工作的切入點和重點建設內容,比如重點實施財務管理信息化系統、采購管理信息化系統、營銷管理信息化系統或者質量管理信息化系統。
基礎管理工作要跟進
信息化可以使企業的管理更加規范化、精細化、準確化,但如果企業不具備足夠的基礎數據,沒有規范的制造工藝,可能連最基本的信息化程序都運行不起來。
因此,信息化極大地考驗了一個企業的基礎管理。“我們企業制造工藝復雜,品種多,批量少,產品更新快,技術數據變換快,基礎數據管理薄弱,這些問題是我們信息化過程中要解決和克服的。”宜昌長機科技有限公司相關領導說,為此,他不斷地完善公司的一些基礎管理工作,其中基礎數據標準化和信息化管理的規范化是最主要的兩個方面。
基礎數據的準備與標準化是信息化的基礎,“有多少數據就上多少項目”是信息負責人經常掛在嘴邊的話。
基礎數據的整理是一項繁瑣而又復雜的事情,準備基礎數據之前首先要確立所有基礎數據的編碼原則;在此基礎上,要對物料、工作中心、客戶和供應商、組織結構以及工藝路線等進行全面的整理,并制定相應的編碼管理標準,并在全公司企業內部加以推廣和應用。除了基礎數據的標準化外,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正規化也是保障信息化順利實施的重要方面。信息化工作與財務工作、制造工作等一樣都應該建立規范的操作流程與操作規則,從信息化產品的服務采購、維護、安全管理和日常管理等都要有章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