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找上門的千萬巨額加工訂單多是騙局
主動找上門的千萬巨額加工訂單多是騙局。作為中小企業主,一般應首先確認樣品合格后再洽談正式合同,如果對方對整個確認環節漠不關心,只催促企業主去簽此大單的均是騙子無疑。一些企業主易受巨大利潤、預付款承諾等誘餌的誘惑而簽下合同,并且交納各種名目的前期費用,但卻忽視了合同的可履行性,所以該筆訂單的真實合法性本身就有問題!真實合法的外貿訂單也絕不可能這么草率操作。
外貿訂單洽談階段,訂做一方說得較為寬松,往往慣稱:樣品驗收合格后,將預付一筆可觀的加工費,并稱將做“司法公證”來保障,拋出諸如此類的誘餌后,卻在簽訂正式合同的預付款等環節設置重重障礙。樣品及圖紙標準往往要求非常苛刻,
服裝行業的企業遇此情況的數量尤為突出,這些訂單往往很難順利加工生產,即便加工出來了,對方也會想方設法使檢測結果不合格。
近千萬元的一筆外貿大單,僅靠電話協商價款后即要求過去簽定正式合同,既不關心企業是否有加工生產能力,也不先確認樣品,價格答應得也非常爽快,這些都非常不符合常規。待中小企業主來到對方所謂的公司處,對方往往會哄騙要你交“訂金”或履約保證金等,甚至還有的騙吃騙喝,趁企業暈頭轉向的時候趁機在合同中設置諸多讓你違約的風險條款,比如在樣品標準與檢測等環節大做文章。
承攬加工企業易受高額加工費利潤的誘惑,往往不知不覺陷入這樣的陷阱,不得不為日后違約損失自行買單。有的中小企業主在簽完這類合同之后,做出樣品送去對方公司驗收時,對方往往以樣品質量不合格、延誤履約時間導致合同無法履行為由拒絕繼續履行付款等義務。如對方認定加工方違約則其交付的訂金就不再返還,借此所謂的合法理由來終止合同,先期交納的保證金或訂金等費用一般也就打了水漂;如果樣品真的合格了,付款還會因預付款的諸多合同障礙,無法撥付到位。這時的加工方只能望單興嘆,悔之晚矣。

近兩年,一些不良外貿公司通過互聯網電子商務平臺發布虛假外商采購訂單或外貿加工信息的現象日益猖獗。有的外貿訂單騙局不直接以收取訂金或履約保證金的方式出現,而是不良外貿公司常與不誠信的律師或法律服務工作者串通起來,并以所謂的合同律師見證或合同專項法律顧問,又或專項法律服務協議的形式來行騙。不良外貿公司往往利用“外商指定的跟單律師提供法律服務”迷惑中小企業,并聲稱與加工企業是第一次打交道,需要這樣的法律保障。不良律師對合同的真實合法性一般只要求當事人自行承諾,而個別律師既不進行謹慎審查,也不進行實質的調查核實,甚至對合同也草草略過就接受合同雙方當事人的委托并簽定法律服務協議,同時收取2~4萬元不等的跟單法律服務費。這類披著合法外衣的外貿訂單投訴現象已屢見不鮮!并嚴重損害了一些地區律師的整體形象,也使外貿秩序受到一定影響。
最近一個時期,遭遇這類騙局而咨詢求助的中小企業再次增多。由于不良外貿公司一般都有真實注冊的營業執照及進出口資質作為合法外衣,并有合同這一合法形式的掩蓋,政府相關部門監管起來有不少困難,又因個別無良律師為外貿訂單欺詐披上合法的外衣,執法機關客觀上也難以查處,一些人上當后往往也有苦難言而損失慘重。
中小企業誠信經營的同時,要具備必要的商業防騙意識,注意事先防范,堅持按常規程序操作洽談外貿訂單,不可相信天上掉餡餅。如自己感覺到有疑問,可通過相關部門調查核實其真實合法性,也可咨詢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以避免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