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劑的使用一般來說,嚴格按照標準加入食品中的,大都會變成尿液正常排出體外,以保證人體的安全。不過,怎么才知道食用的食品添加劑安不安全呢?
食用的食品添加劑是否安全,一般的規則是“看標準說話”。在我國,這一標準就是GB2760《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標準是有了,但怎么會知道食品添加劑是否符合標準呢?這就是許多像通標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SGS 通標公司)上海分公司食品部理化實驗室經理趙海涼一樣的專業檢測人員的工作范疇了。
標準的地區差異
全球范圍內對食品添加劑的標準規定是不一樣的。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和世界衛生組織(WHO)規定了《使用食品添加劑的一般原則》,就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和維護消費者利益方面制定了嚴格的管理辦法,并訂出它們的ADI(Acceptable Daily Intake For Man)值,即成人每天每千克允許的最大攝入量,單位為mg/kg 體重#8226; 天。它是根據對小動物(大鼠、小鼠等)近乎一生的長期毒性試驗中所求的最大無作用量(MNL),取其1/100 ~ 1/500 而得到的。比如說,糖精鈉的ADI 值為5mg / kg,即糖精鈉的每日允許攝入量為每千克體重5 毫克,一個50 千克體重的人每日允許攝入量就為250 毫克。
除了FAO 和WHO,食品添加劑法典委員會(CCFA)每年定期召開會議,對食品添加劑制定統一的規格和標準,確定統一的試驗方法和評價方法,對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所通過的各種食品添加劑的標準,安全性評價方法等進行審議和認可,再提交食品法典委員會(CAC)復審后公布。
各國根據實際情況,對食品添加劑的分類和限定都不一樣。我國現在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為22大類1500 多種,而美國的大類僅為16 種,這個數字在日本則是30。標準的差別讓一些食品在進出口貿易中吃了閉門羹。
對流通于國內市場的食品而言,GB2760 的作用類似于國際奧委會給奧運會申辦城市制訂的條規,只有符合了條件才有資格參評。經過嚴格檢測,不符合GB2760 標準的食品將難以通過正常渠道進入市場。即便進入市場了,最后也難逃被嚴打的命運。
對癥下藥的檢測
食品添加劑種類達22 類之多,相對應的,檢測的手段也不盡相同。在檢測技術中,常見的有滴定法、比色法、薄層色譜法(HLC)、氣相色譜法(GC)、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和離子色譜法(IC)等。醫生治病,講究的是對癥下藥,在食品添加劑檢測中道理也一樣。
氣相色譜的發展應用較早,曾是防腐劑和甜味劑分析中的重要儀器手段。它的主要特點是分離能力強、檢測靈敏度高,但它的缺點也十分明顯,只能用于可氣化物質的檢測,使用領域受到了限制。
反觀高效液相色譜代替氣相色譜的普及,也順應了防腐劑和甜味劑允許使用的品種增多的趨勢。阿斯巴甜等較大分子的甜味劑被允許使用后,客觀上要求只能使用高效液相色譜進行檢測。高效液相色譜在樣品前處理上無需過多的提取和凈化,是其得到快速發展的原因。
離子色譜法通常用于分析酸型防腐劑和部分甜味劑,它的樣品前處理也非常簡單,離子色譜對于多種陰離子的分析具有其他分析方法無法比擬的優越性,可快速、準確、多任務地測定食品中的多種陰離子,是目前陰離子分析的首選方法。
從米尺到微米尺的進步
今年6 月1 日, 最新修訂的GB2760-2007 已經正式實施使用,它將代替已經使用了十幾年的GB2760-1996,并將原來互相獨立的GB2760-1996和GB / T 12493-1990《食品添加劑分類和代碼》整合在一起使用。相比較而言,這套新標準對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原則和食品分類系統等都做出了更詳盡的規定。
趙海涼將現代分析測試技術的發展比喻為“從米尺到微米尺的進步” :“如果說以前的檢測是用米尺來衡量的話,現在用的就是毫米尺甚至是微米尺。”如果說氣相色譜、液相色譜等是米尺的話,那么微米尺就是高效毛細管電泳和色譜質譜聯用的發展。
高效毛細管電泳(HPCE)是上世紀80 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的液相分析技術,它克服了高效液相色譜法試驗成本高,氣相色譜法應用面窄等缺點。僅就食品成分而言,除能被應用于食品添加劑的檢測外,它還能對無機粒子、有機酸、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游離脂肪酸與農藥殘留進行檢測。
趙海涼介紹,除了高效毛細管電泳法外,色譜質譜聯用技術也是目前食品添加劑檢測中的一個趨勢,因為聯用技術基本綜合了色譜儀和質譜儀的優點,比如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LC/MS)具備了液相色譜儀有效分離熱不穩性及高沸點化合物的分離能力與質譜儀很強的組分鑒定能力,在分離分析復雜有機混合物時十分有效?!翱梢詸z測防腐劑、色素、抗氧化劑和脂肪酸等,色譜質譜聯用儀是一種國際上先進的通用檢測器,具有定性準確可靠,檢出限高,適用性廣泛等特點。它也代表了儀器分析測試發展的趨勢。”
(感謝SGS 通標公司對此文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