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片:
mogwai-The Hawk is Howling——其實開篇曲I'm Jim Morrison I'm Dead營造的氣氛還不錯,好象是寫給大門主唱Jim Morrison的歌,非常的mogwai。但是接下來的?首歌差強人意,基本上可以知道他們是希望獲得更主流更大的聽眾群。很多好樂隊都會犯個毛病,在贏得好評之外,都想打開更大的局面,但是mogwai的水準還在,這是幸事。
Metallica——曾經是我九十年代最喜歡的樂隊,可新專雄風不再,空留下無限感嘆,推土機的轟隆聲還在,可精氣神己不在。
電影:
《黑暗騎士》——今年最好的好萊塢大片,居然拍出了《盜火線》般的神韻。一開始的視覺表現令人眼花繚亂,敘事手法,快速而又處處伏筆,酷!
書:
《電子之星》——很酷的青春小說系列,已經出到第四本——《電子之星》。日本是一個尊重青春生命的國家,雖然搖滾樂不如中國熱鬧,但其頹廢文化比中國厲害很多,這些關于青春的故事令我妒忌,我們生活的城市故事太少,太現實太單一,關于它的夜晚,10點前基本就結束了。
電視:
《歲月》——最近這一兩年比較興起懷舊的連續劇,但我真沒想到胡軍居然也參與了一把, 《歲月》的時間跨度從九十年代中到如今,也算是一個青年的社會成長史,胡軍演的真不錯,比那些他拍的狗屁大片強多了。如今很多搖滾青年也放下樂器進入社會工作,如何面對上司和同事并能自如而不喪失自我,這不是一件容易事,看《歲月》可能會令人掌握一種方法,但重要的是你的底線在哪?夏日遠去,涼秋降至,仿佛又是一個容易勾人思緒的季節。在此不禁想要引用一首博爾赫斯的詩歌,雖然自己不曾嘗試在某個寧靜的時刻放聲朗讀,但仍不失作為對一種美好情緒的推銷,祝各位于涼秋身心愉快,宛如自古文人皆有之的秉燈夜讀的雅趣。
詩如下:
寧靜的自得
(J.L博爾赫斯譯者:王永年)
光明的文字劃過黑暗,比流星更為神奇。
認不出來的城市在田野上顯得更為高大。
我確信自己生死有命,瞅著那些野心勃勃的人,
試著對他們有所了解。
他們的白天像空中旋舞的套索那么貪婪。
他們的夜晚是刀劍憤怒的間隙,隨時準備攻擊。
他們侈談人性。
我的人性在于感到我們都是同一貧乏的聲音。
他們侈談祖國。
我的祖國是吉他的搏動,幾幀照片和一把舊劍。
傍晚時柳樹林清晰的祈禱。
時間將我消耗。
我比自己的影子更寂靜,穿過紛紛擾擾的貪婪。
他們是必不可少的,唯一的,明天的驕子。
我的名字微不足道。
我款款而行,有如來自遠方而不存到達希望的人。
何謂“款款而行”?為何詩人確信“自己生死有命”,反要換個眼光“瞅著那些野心勃勃的人”呢?這些疑惑似乎是詩作意欲留給我們思索的空間。沉淀,不能付諸言語;而深刻,為經驗所化解,正如長日留痕,我們在年輕時代閱讀這些唯獨歷經不惑之年才得以涓涓流出的文字,除了善加審慎和反思,想必有百利而無一害。看看那些匆然老去的青年們,lan Curtis在訣別前寫下“When the routine biteshard and ambitions are low”的歌詞,同樣道理,在這個物欲與情欲放縱的年代,我們是否也情不自禁地走得過急過快?假如今夜我們不再奢談少年心氣,克制之美,即將應聲而出。
冷靜,經過精準的提煉,卻也有如溫文爾雅的柔情。恰似凝視著清澈的湖水,反射出內心鮮明的猙獰。假若還拔不到奢談人性和理想的高度,那么蕓蕓眾生最為基本的感情呢?在面對自己最真實情感的時刻,你是否也有著詩人一般的不畏失落的耐心?
或許不甘寂寞的人,都期望能有如此這般的浪漫胸懷吧。
音樂:非尖叫即沉默
1、Duchess Says:《Anthologie des 3 Perchoirs》專輯(2008年08月26日加拿大Alien8 Recording發行、Noise-punk)
2、The B-52s:《Funplex》專輯(2008年04月14日美國EMI發行、Dance-punk)
3、Jay Brannan:《Goddamned》專輯(2008年08月25日美國PhantomSound Vision發行、Folk)
4、Andy Burrows:《The Colour Of My Dreams》專輯(2008年06月03日英國Mercury發行、Lo-fi)
Duchess Says應該是今年最令我驚喜的新樂隊,他們身上持有兩把利劍: 一是如同Sonic Youth那樣的噪音吉他,鏗鏘亢奮;二是如同Yeah Yeah Yeahs里Karen。的歇斯底里的女聲,當然,部分歌曲還有新浪潮時期的舞曲元素。16年未出專輯的美國老牌新浪潮樂隊The B-52s的08年新專輯寶刀未老,男女雙聲部、新浪潮、跳舞朋克,這種種令我著迷的元素都一股腦在這支樂隊身上出現。《Goddamned》當中的沉靜和憂傷是2008年里少有的一陣低級暗流,Gay'slove隱匿在淺吟低唱之中,令多數人動容。《The Colour Of My Dreams》是Razorlight樂隊鼓手Andy Burrows的Solo prolect,它低調得令人心安,好像是那些有著歌唱夢想的人們抱起吉他就唱起的微小片段,樸實得就像情人的耳畔密語,也是對夢想最單純的吟唱。
影視:“哎呀,嚇死我啦!”
1、《The Big Bang Theory(生活大爆炸)》(美國CBS電視臺2007年度上映第一季,第二季回歸日:2008年9月22日)
2、《How I Met Your Mother(老爸老媽浪漫史)》(美國CBS電視臺2005年度上映第一季,第四季回歸日:2008年9月22日)
重新翻出《The Big Bang Theor》來看,第一季最后一集里男主角Shilden學中文時說得最順暢的一句“哎呀,嚇死我啦!”已然成為了我的口頭禪;爆笑過后獲知該劇第二季將在9月22日回歸,于此同時回歸的還有CBS電視臺同樣火爆的情景喜劇《How I Met Your Mother》第四季,真是令人欣喜若狂的消息啊!
近來,聲音如雜草叢生,良莠不齊;而思緒則穿梭不息,鮮有片刻停留。這樣的時間,過了多久,我亦不知。至于“四周已平靜。我仍系著安全帶坐著/等待有人冒著風雪/看我是否安然無事”這樣的句子,是他人所述。在我自己看來,那些纏繞的念頭,終究是夜晚的路燈,閃爍不明,會隨著時間推移,讓真相和前景曝光在白夜之下,同時融化掉累在心頭的積雪。
Lights Out Asia的《Eyes Like Brontide》,較前作相比,情緒更為內斂,也朝著深邃的方向前進。將以往的明亮削弱之后,此番更耐人尋味。First Aid Kit的《Plaits》卻是一個甜品,締造了夢境和美妙,而Mogwai,即便在《The Hawk isHowling》化成了猛獸的頭像,但就表現而言,并不是一味的兇猛。在保持了力量的同時,也出現了《The Sun Smells Too Loud》這般輕巧的小曲。這樣的改變,想必很多人都未曾想到。Near the Parenthesis的《L Eixample》,屬于器樂搖滾的簡約者,情緒全靠三三兩兩的撥弄達到高潮,屬于濃烈的茶,需多番品嘗,才知味道的。Kyte的《KYte》,讓人聯想到The White Birch《Come Up for Air》的封面,都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在風格上,將電音和氛圍相結合的,制造的清透世界,則像為即將來到的冬季做準備。至于Gym Class Heroes的《The Quilt》和Hollywood Undead的《Swan Songs》,跟前面的音樂大相徑庭。前者是嘻哈樂,后者為新起的說唱金屬樂團,相同的便是強烈的節奏感。這樣的反差,也得以在器樂搖滾等的統一格調中脫離,去感受旋律的直接沖擊。
閱讀和觀影,因為忙碌的生活幾近停滯。看了的幾部電影,或清淡,或明亮,但沒留下太大的印象,反倒是《夏天的尾巴》OST中阿飛西雅的配樂,頗為有意思。而背包里放著的《小人物日記》,在地鐵中斷斷續續地閱讀,始終未接近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