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在湘西群山中的洪江出人意料地時尚。
并不寬闊的街道兩側,廣告牌鱗次櫛比,街頭少女穿著時髦而得體;而新民路上更是各種時尚商品的薈萃之地,讓你不敢相信這是在湘西綿延起伏的山巒之中。
翻看一下洪江的歷史,也許你更不信,洪江人在1920年就用上了電燈;1925年就有了照相機,1929年用上了電話;1931年看上了無聲電影;1938年新加坡武術團還曾到洪江演出。
這座深山里的古城,有著怎樣的盛衰傳奇?這個雖已遲暮的美人,又有著怎樣的不老美麗?
水運年代,
曾經的紙醉金迷
隨著雄雞的第一聲啼鳴,一扇扇油亮的黑漆鐵皮大門次第打開,散落于洪江古城內的成百上千所錢莊、報館、學堂、作坊、店鋪陸續開始操持起一天的營生來,吆喝聲、叫價聲匯合成的聲浪又預示出了一天的好光景。
鞭炮聲驟起,碼頭的桅桿林立,大批的桐油、布匹、木材被裝上船,千帆競發;下游不遠的河灣里,船頭上、木排上,手持三炷香的老板對著江天虔誠跪拜。
黃昏來臨,成百上千棟窨子屋里燈火通明;酒樓、茶肆、煙館、客棧生意興隆;戲班唱著流行的京劇,引來陣陣喝彩;城區西南角余家沖,紅色的燈籠泛著脂粉的氣息。各路商客、士紳和闊少踏進各自的去處,夜色里彌散著淡淡的鴉片煙霧、濃濃的酒香或者是軟軟的歌女賣唱的小曲聲……
這是湘西古城洪江的前世生活,500年夜夜笙歌,天天如此。
洪江這等興盛,得益于它重要的地理位置。洪江位于沅、巫兩水交匯處,上扼滇、黔之咽喉,下開洞庭、長江之航道,被稱為“五省通衢”。 洪江因其得天獨厚的水運條件,將西南山區的木材、桐油、藥材由此經水道運至漢口、上海轉銷海外市場;從沿海運回的食鹽、布匹、百貨則散往湘黔桂滇邊遠山區,是大西南走向世界的第一站。幾百年來,洪江商賈云集、店鋪如林,展現在世人面前的是一幅視覺直觀的“清明上河圖”。
大大小小窨子屋,
大大小小的財富神話
徜徉在古商城幽深的小巷時,每走進一座窨子屋,總會強烈地感受到一種大開大合、天高地闊。
這些粉墻黛瓦的窨子屋,多是三進三層或兩進兩層,整體建筑飛檐翹角,面闊門敞,兼具徽派建筑風格和沅湘本土特色。站在院中,仰望那藏風聚氣、吸陽滋陰的高大天井,覺得這樣挺拔的巨宅,必須要有同樣挺拔氣度的主人才能相配。
洪江是一座地道的商城,體現在建筑形式上的明顯特征那就是設計上不拘一格,功能上商住兩用。窨子屋的門窗設計、墻基走向,多是因地就勢,從考慮實用的角度出發,注重空間的合理利用。譬如做商行用的大多是高大的三層封閉式建筑。一層是店面,高大寬敞;二樓梁密板厚,多是通達的倉庫式結構;三樓則是居家休息的地方,既可安居,又能樂業。
或是緣于商業競爭或富商攀比的心理,窨子屋的修飾往往極其雕飾之能事,便是廊階,也要一律用平整的青石板鋪成。最有特色的就是消防用的太平缸。高家書院里有一個六角形的太平缸,每一面都精心雕刻著漂亮的詩詞和生動的花鳥,缸里養魚植萍,平添了幾份風雅。據說這個造型奇特的太平缸造價不菲,當時就花了兩百塊大洋。
而洪江最舍得在房舍上花錢的,還要數大富豪劉永泰。這個當年的洪江巨富幾大行業均有涉足,什么賺錢他販什么,包括鴉片。據說當時搬運鴉片裝船的隊伍從早晨六時開始,一直持續到傍晚。鴉片賣出之后,換回一箱箱大洋,晚九時后,“全城滿是叮叮咣咣倒大洋的聲音”。
也許錢賺得太過容易,他對于花錢,有著“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豪爽”。據劉家后人回憶,當年他花巨資為自己修建了奢華的兩進三層的巨宅,單是招待客人的抽煙(鴉片)室,就足以同時容納十幾個人吞云吐霧。
然而,1934年的正月初一,一場大火把劉家的深宅大院吞食得干干凈凈。一切的奢華、絢麗和榮耀,均在大火中灰飛煙滅。聽著劉永泰的后人劉輝武給我們講述祖輩的浮華傳奇,油然想起《桃花扇》中的曲詞:“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而在古城,最恢宏、最豪華的建筑還要數會館。譬如太平宮(寶慶會館),單是由整塊巨石鏤刻的牌樓氣勢便足以撼人。早在明末清初之際,外籍商人為聯絡族誼之情、維護同鄉利益各成一幫,相繼在洪江設立會館。到民國最為鼎盛時期,洪江共接納了來自全國20多個省縣的商賈游客,會館也發展到近130家。古城的老人回憶說,當年最豪華的要數靠販鴉片起家的貴州會館,會館里的柱子都是整條巨石制成。
建國后,這些或是商行、或是巨宅、或是會館的窨子屋,每一棟都住進了十來戶人家。經過上百年風雨的剝蝕,房屋雖有幾分落寞,可也透出許多古意和神秘,讓人遐想它曾有的榮光和傳奇。
傳奇過外,
清貧的日子淡定從容
如今,古城里還有2000多戶人家,浸淫在這些有形的古跡和無形的傳奇中,延續著古城的命脈。也許是老祖宗留下的財富太稀有,也許是老百姓聽過的傳奇太恢宏,清貧的古城人家過得淡定而從容。
洪江人不容許外人輕慢洪江:一老翁坐在自家的石階上,清楚地告訴你多少年前的報紙上就把洪江稱為湘西的明珠,又叫“小南京”。另一位老翁則深信自家門前多出來的一排青石板有著不凡的來歷,一定要當地文化局長好好找人查一查。一群男男女女坐在曾是洪江首富劉岐山的私家花園里,為昨晚某家電視臺把洪江的“七沖八巷九條街”的字幕打成了“七沖八港九條街”而憤憤不平,質問“洪江的文化人怎么就不知道把把關?”
而面對外人,古商城里有著這樣一幕別處不常見的情景——家家戶戶不設防,門房大開著任由游客們進進出出,拍照也好作畫也罷,主人家絕不會有任何阻攔或絲毫不快,甚至在你有不明白的時候,還會放下手中的活計湊上來為你講解。
78歲的胡順秀1956年隨丈夫從外地落戶洪江,靠做點小本生意糊口,后被有關部門安置于汛把總署舊址。透過兩扇厚重的鐵門,這座清雍正六年(即1728年)的官府衙門,昔日的逼人富貴仍可從那破敗卻依然大氣的格局、剝落但仍舊精美的欞欄間依稀感覺到。
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曾有收藏家愿出5000元的高價購買正屋四副雕花刻草、栩栩如生的窗戶,老人一口回絕了。隨著古商城聲名的日益遠播,收購者越來越多,價碼也越來越高,卻依然沒能打動老人的心。“就這么賣掉了,往后拿什么給外人看呢?”胡順秀沒念過幾年書,可誰敢說她沒見地?
古商城里人家早已和古商城和諧地融為一體,或提著三塊豆腐兩根蔥,慢悠悠地走過頻頻按動快門的攝影師跟前;或在街角進行一場楚河漢界的激烈廝殺,無視畫家在背后的涂抹。對所有前來觀光的游客,他們表現了純樸的摯誠,總是熱情地挽客吃飯,說“客登旺家門”。
離開時,古城下起了蒙蒙小雨,人就越發舍不得離去了。
Tips
交通
去洪江需先搭乘去懷化的列車。也可以先乘坐飛機到張家界,或者先乘坐飛機到長沙再從長沙轉飛到芷江。然后從張家界或芷江轉乘火車或汽車到懷化;或者直接從長沙乘坐火車到懷化。
長沙去懷化的列車有:1606/1607(無錫——懷化);N733/N736(長沙——張家界);N702/N703(深圳西——懷化);T61(北京西_昆明);T87(北京西——貴陽);K109(武昌——昆明);2159(武昌——懷化)。硬座票價在80元以下。歷時8個小時左右。個人推薦乘坐N733或者2159。因為它們都是晚上發車次日清早到站的列車。
到達懷化后,可直接在火車站搭乘大巴或面包車去往洪江。也可以在懷化火車站乘坐19路公共汽車去汽車南站坐汽車去洪江。票價是大巴和面包車18元/人。中巴15元/人。
看點
在洪江區文化館,有兩塊“鎮館之寶”的文物,一塊據說是元代的雕版,描繪了洪江古城的繁華:河面上布滿了大大小小,鑲著門窗,有檐、有簾、有桅桿南來北往的商船,頗有“東去巨艫搖櫓下,西來小艇揚帆過”的景象;岸邊則是修飾精美的碼頭和棧橋,城內的店鋪屋舍,無不雕梁畫棟,精美至極,城內人群更是熙熙攘攘,熱鬧非凡,倒也有幾份“清明上河圖”的氣度。
另一塊則是光緒15年的《洪江街市全境圖》的木刻雕板,除卻“七沖、八巷、九條街”的古城布局清楚了然,而特別標注的水碼頭竟有28個之多,還有大量的會館,商船,店鋪……由此可以想象,當年的洪江是何等的興盛和繁忙。
住宿
洪江城內有招待所,雙人間約100元/晚。
洪江古商城內無招待所,建議住古商城老舊大院的家庭客棧,那種高大天井結構的窨子屋中的兩側廂房內,龍鳳架子床及古舊家具別有情趣。吃和住約50元/人天。
美食
當地小吃以侗族飲食最具特色,以辛香酸辣和腌制、熏制及臘食聞名。特色菜有洪江血耙鴨、通道侗家腌肉、芷江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