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有著9000年人類活動史和2600年建城史,是具有深厚文化積淀的齊魯古城,是近代中國內陸第一個自開商埠的城市。顯然,打文化牌,是濟南得天獨厚的優勢。近年來,圍繞著建設歷史文化名城,通過建設各種各樣的文化工程,濟南市確實利用文化做了大文章。
在經濟成為競爭常態的情況下,文化顯然是推廣城市的不二之選。
近年來,圍繞著建設歷史文化名城,通過建設各種各樣的文化工程,濟南市確實利用文化做了大文章。
據濟南官方透露,未來幾年,濟南市將采取六項措施打造文化品牌:一是完成泉城特色風貌景區擴建等工程,重點搞好大明湖、護城河等水景區建設,二是建設體現省會城市和歷史文化特色的標志性文化設施:三是創作生產一批文藝精品,打造文化旅游劇目《齊風魯韻》:四是設立歷史文化出版專項資金,加強泉城文化的學術研究和宣傳工作,五是實施文化發展項目帶動工程,設立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組建新型體制的現代傳媒集團和演藝集團,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六是實施文化人才培養集聚工程,加大人才引進、培養、使用、宣傳工作力度。
由此,文化將載著濟南再次騰飛。
泉文化的金色招牌
濟南是舉世聞名的泉水之都,樹好泉水這塊招牌當然是濟南文化的重中之重。
泉水文化以其獨特的個性,成為濟南城市文化和經濟發展的重要依托。濟南市把泉水文化作為戰略性資源,制定頒布了《濟南市名泉保護條例》,對芙蓉街、曲水亭街片區進行了保護性修復和整治,恢復了泮池、芙蓉泉、王府池子、曲水亭等名泉、名址。2006年全市老城改造四大工程之一的芙蓉街綜合改造順利完成。在此基礎上,濟南市相繼舉辦了“泉水文化周”、“休閑泉水游”等一系列泉水文化活動。
2008年4月24日晚,大型電視活動“傾國傾城——最值得向世界介紹的中國名城”濟南站主題晚會在齊魯軟件園鳴鑼開場。這是一場浸透著濃濃“泉韻”的演出,演出分為泉水之都、豪情濟南、萬人快書迎奧運三大部分,“泉”作為最重要的元素貫穿始終。
并且,濟南要仿照巴西狂歡節的形式,在合適的時間舉辦“泉水節”。屆時,泉水在濟南文化陣營中的作用將越來越明顯。
深挖地緣文化
任何一個城市,地緣文化都是寶藏。
在挖掘地緣文化時,濟南首先致力于打造歷史文化遺存品牌。加強對歷史文化名城整體風貌和重點文保單位的保護修復工作,依托歷史文化遺存建設形成府學文廟、華陽宮、辛棄疾紀念館、李清照紀念祠、浙閩會館、靈巖寺、四門塔、五峰山等歷史文化景點,搶救挖掘了大辛莊遺址、洛莊漢王陵、章丘危山兵馬俑等歷史遺址,其中,大辛莊遺址入選2003年度全國六大考古新發現,洛莊漢王陵、危山兵馬俑發掘成果入選2000年、2003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濟南老街老巷則是濟南又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濟南深度挖掘和有效保護地名文化,開展濟南老地名建設活動,評選公布芙蓉街等20條體現泉城歷史文化特色的老街巷,修復建設老商埠區 大觀園片區等最具濟南歷史文化特色的老街區,平移修復老建筑山東豐大銀行,保護洪家樓教堂等大量近現代優秀建筑。
今年元旦起正式施行的《濟南市文物保護規定》,新法規結合濟南特色,重點對不可移動文物作了詳細規定,尤其對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加大了保護力度。在此之前,曾被用作校舍的濟南市區現存最古老的大型古建筑群——府學文廟的修復工程也在緊張進行,并完成了主體建筑大成殿的修復工作。
這些都是濟南市以發掘利用地域文化資源為切入點,精心打造歷史文化品牌,著力推進歷史文化名城建設的具體舉措。
藝術精品璀璨
濟南市充分挖掘文化資源,藝術精品不斷涌現。
雜技《空中彩綢》、《轉臺高椅》獲6項國際金獎;兒童劇《寶貝兒》入選2005-2006年度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先后獲文化部“文華大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等20余項國家級獎項,演出突破2000場,創下全省單劇團單劇目演出之最;京劇《李清照》、舞蹈詩《沂蒙風情畫》分獲中國京劇藝術節銀獎、全國舞蹈“荷花獎”銅獎,均填補了山東省同類賽事的空白。
張繼編劇的30集電視連續劇《鄉村愛情》獲全國第十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精品工程”優秀獎、第三屆全國電視劇風云盛典最佳編劇獎和全國收視十佳電視劇獎;根據牛余和小說《姚爺》改編的數字電影《黑白往事》,已在全國各地成功上映;長篇小說《過龍兵》、《百年匪王》、《五路巷》《黑箱》,報告文學《一個女人的神話》、《那一片綠葉》等重點作品相繼發表和出版,20多部文學作品獲省精品工程獎和齊魯文學獎。
濟南市相繼推出了舞蹈詩《沂蒙風情畫》、京劇《李清照》、《辛棄疾》、呂劇《大官皮景生》、曲藝劇《泉城人家》、雜技劇《泉城寫意》、多媒體曲藝《泉城說唱》等50余臺原創劇目以及200余場專題文藝晚會。
這些融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于一體的優秀作品受到觀眾喜愛,許多劇目無論獲獎層次和演出場次都走在了全國同行業前列,并為山東填補了空白,為濟南爭得了榮譽。
樹立品牌文化形象
濟南市成功舉辦了“激情廣場·魅力濟南——濟南精神大家唱” 濟南國際幽默藝術周等大型活動,大大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和知名度。尤其是2006年、2007年連續舉辦兩屆國際幽默藝術周,國內外頂級幽默藝術大師和表演團體匯聚泉城,掀起了廣大市民參與藝術周活動的高潮。
此外,濟南連續多年組織“解讀濟南”文藝采風創作活動和名城,名泉,名土“三名”宣傳文化工程,通過歷史小說,歷史新編京劇等形式,創作了大舜、李清照、辛棄疾等藝術形象,出版了《濟南歷史人物史傳輯略》、《歷城縣志正續合編》等圖書。同時,加大近現代文化資源發掘利用,拍攝《星星之火》、《1928歷史訴說》等廣播影視作品,遠赴新加坡迎回蔡公時烈士紀念銅像,新建五三慘案紀念堂。
在傳統藝術和民間文化方面,“曲山藝海”則又是一塊耀眼的招牌。濟南通過恢復“明湖居”以及“晨光茶社”、“茗曲閣”等老字號曲藝演出場所,舉辦“濟南國際幽默藝術周”“曲山藝海震江湖”等系列活動,培養曲藝演員200多人,成為全國曲藝活動最活躍的城市之一。與此同時,濟南市的民間文化品牌創建工作也搞得如火如荼,商河鼓子秧歌5次獲全國民族舞蹈大賽最高獎,入選全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商河縣和歷下區姚家鎮被命名為“全國民間藝術之鄉”,槐蔭區閏千戶舞龍隊獲中國民間文藝最高獎“山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