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黃河路街道,人們不禁為這里各具特色、充滿新意的文明社區建設活動所吸引。一個個“學習化社區”、“美德社區”、“溫馨社區”、“法律社區”等文明社區,把分散的社會資源巧妙地聚集而形成合力,不僅為居民創造了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而且還培育出了一個個活躍而健康的經濟體。
黃河路街道轄區面積200平方公里,轄內有52個市、區、油田單位、500多家企業。由于地處東營市中心,地理位置優越,轄區總人口達到13萬人,其中暫住人口達3萬人,出現了“社會人”多于“單位人”的新型社會結構格局。
為適應新形勢的變化,建設和管理好轄區,黃河路街道從創新社區管理模式入手,大膽探索社區建設運行新機制,把政府管理與社區自治有機結合起來。
在黃河路街道,每個社區居委會都建有較為完整的社區建設組織體系和10多個辦事機構。包括居民黨支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支部等社區黨組織,社區居民委員會、社區居民議事委員會等群眾自治組織和民主議事機構,還有社區治安巡邏隊及各種文體活動協會等社團、群團組織。過去屬于街道職能部門的一些社會管理、服務職能,現在也交給社區來承擔。凡是涉及到社區黨建、群團、治安、服務、環境、文化、教育、衛生、計生等各方面的工作,均可以在社區得到落實。
近幾年來,黃河路街道又投入230萬元資金,分別為6個社區居委會建起了兼具辦公和服務功能的大樓,社區組織過去“辦公無場所、服務無陣地”的情況得以根本改變,在保障并不斷提高社區工作人員工資待遇的基礎上,街道還為他們繳納辦理了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社區開始成為拴心留人、干事創業的新舞臺。
為了實現社區資源共享,最大限度地造福轄區民眾,黃河路街道通過建立多種協調機制,形成社區“共駐共建”格局。
黃河路街道專門成立了社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各社區居委會也普遍成立了社區居民議事會、社區資源共享協商會等,同時建立相應制度和激勵機制,有組織、有計劃地協調轄區各級職能部門和社會各方面力量指導、支持、參與社區建設工作。
在街道和社區開展“一對一”包點聯手創建特色社區活動中,相關職能部門競相參與。鑫源社區創建“學習化社區”,得到教育辦公室的全程指導和幫助,錦城社區創建“法律社區”,得到法律服務中心在專業知識和技術人才方面的支持:社區的文化、體育、環境等方面的建設也得到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一些居委會反映,過去職能部門要靠硬拉硬推才進來,而現在變成積極主動地參與了。
在黃河路街道社區內部,街道統一成立物業管理公司和辦公室,將原由居委會代管的小區物業實行專業化、企業化、一體化管理,各社區居委會內設相應的物業管理協調監督處。理順體制后,由居委會牽頭,物業管理站在居委會的指導、監督下參與、配合社區建設工作,統一目標,統一步調,共同承擔起各項文明創建任務,使社區文化、教育、體育、休閑等硬件設施建設有了依托。
為將社區文明創建工作引向深入,黃河路街道讓一個部門確立一個重點社區聯系點,參與各社區居委會開展的創建“特色文明社區”活動;引導各社區根據不同實際情況,發揮各自優勢,創立一個重點“品牌”項目,作為提升社區文明建設的突破口。
現在,黃河路街道“特色社區”建設亮點紛呈,初步形成了“一社區一品牌”的格局鑫源社區根據社區內學校多、教育資源豐富的特點,以“社區學校化、學校社區化、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為目標,深入創建“學習化社區”。他們利用轄區人才、學校、物業三種資源,開展各類社區教育活動,社區居民既是學生,也是老師,時時處在學習之所,人人生活在學習之中。錦城社區根據商戶多、外來勞務人員多的特點,圍繞“服務”這一主題,設立了24小時“服務熱線”,為外來工提供生活、法律等方面的幫助和服務,讓生活在這里的居民心中時時感到溫暖,社區處處充滿溫馨情趣。
黃河路街道“特色社區”的創建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服務居民”的思想。每個社區品牌特色的確定,都是根據轄區自身的自然條件和人文實際,在社區居委會的倡議下,通過入戶走訪調查、召開居民代表座談會等形式共同商定的。因此,居民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很高,越來越多的居民打開家門,走出家庭,融入社會,參加各種社區服務活動、文體活動和公益活動,形成了“社區為我著想,我為社區奉獻”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