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先生說濟南: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8943;#8943;在喚醒之前,她驕傲地沉睡——這不是一個平庸的城市,這里有9000年的歷史,幾乎保存了中國最好的孔孟文化。或許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日積月累中,保守的思想慢慢滲透進了濟南的骨髓。

于是,曾經,她像被粵菜、川菜夾擊的魯菜一樣,一席風華卻少人問津,然而又固執地踱著自己緩慢的腳步。在群雄并起的省會城市里,她背靠省會的背景,占據了山東第二城市的交椅,卻一度顏色灰暗,尷尬地生活在人們懷疑的目光中。所以,人們對濟南的評述,老是沉浸在記憶里——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一城山色半城湖;家家泉水,戶戶垂楊……
但是,如今,如果你仍然這么認為,那么,你就大錯特錯了。因為這一切已經改變。
2008年的濟南,無疑是個城建年。2008年濟南的城建投資600億元,是濟南城建史上投資最大的一年。
然而,高潮雖在今日顯現,手筆卻在前幾年就已埋伏。2004年,濟南城建投資407億,同比增長了27.4%,已經連續兩年列全省第一;2005年,濟南被確定為第十一屆全運會承辦城市,城市建設急劇提速,迎全運會重點推進項目計劃投資就350億元;2006年,濟南出臺建設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此后5年城建總投資將達到2000億元。
按照濟南的規劃,到2010年,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將達到330平方公里,人口將達到340萬人,“一城兩區”東西兩翼帶狀發展的“大濟南”框架將基本形成。于是,在十一運來到前夕,濟南迎來了轟轟烈烈的城建潮。
2008年的濟南城建項目,可謂琳瑯滿目:奧體中心年底竣工、京滬高鐵濟南西客站全面開工、大明湖拆遷改造、小清河綜合治理、濟南首條BRT開通#8943;#8943;在城市建設的巨幅投資下,濟南城市面貌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作為泉城特色標志區的重頭戲——大明湖的擴建工作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舜井街的拆遷工作也在有序地開展。整個以泉城特色為重點標志的7項城建工作將在2009年交上一份讓市民滿意的答卷,泉城濟南的城市文化色彩將更加濃烈。
京滬高鐵濟南站(濟南西客站)是京滬高速鐵路的五個主要客站之一,預計將于2010年前建成投入使用。濟南西客站將規劃建設成為集高速鐵路、長途客運、公共交通三位于一體的綜合交通體,總建設規模約20萬平方米。西客站建設將與濟南城市的交通樞紐地位通盤考慮,相應建設長途客運汽車站、快速公交系統、出租車站場。
小清河綜合治理工程是濟南市迎全運會重點建設工程之一,計劃2009年6月底前完成,總投資40多億元。小清河綜合治理工程是一項歷史性工程,濟南市曾不止一次地治理過小清河,但是這次綜合治理,從策劃到實施都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對全市乃至全省小清河流域意義重大。搞好小清河綜合治理,不僅事關迎接十一運會,更有利于生態自然環境的提升。
2008年初,BRT作為濟南首次嘗試的快速公交系統,在歷經眾多市民的期盼后終于粉墨登場。經過站臺相繼完工、調試、模擬運行、北園一號線開通后,濟南公交系統步入了BRT時代。
當然,還有備受關注、也在如火如荼進行著的圍繞重大會展活動和山東承辦十一屆全運會的濟南國際會展中心片區配套設施建設,奧體中心及東部新城建設,包括競賽場館、政務中心、道路與環境、設施與管網、經營性商品房五大任務的土地征用與開發建設等。
然而,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獨具濟南特色的棚戶區改造。

濟南在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的努力中,逐步探索出一條棚戶區改造與地產業發展結合、改善民生與擴內需保增長統一的新路。這一“濟南模式”倍受稱贊,全國不少地方前來參觀學習。
2007年4月,濟南市政府就推進棚戶區改造做出詳細部署,力爭3年內基本完成棚戶區的改造。為加大推進力度,市政府專門成立了濟南市舊城改造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中共濟南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建國親自擔任,中共濟南市委常委、副市長殷魯謙和副市長鄒世平擔任副組長。
截至目前,濟南市38個集中連片棚戶區中的24個已經動遷,已啟動8個項目共78萬平方米的回遷安置房建設,其中4個項目2008年底前完成主體工程。
數字背后有文章,“濟南模式”里藏真金。從棚戶區改造起步時,眾多房地產開發商就積極參與。2008年前3季度,濟南市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210.4億元,增長49.8%,高出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25.7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投資169.1億元,增長47.3%;90平方米以下15.8億元,增長71.0%。
與此同時,城市居民的居住條件不斷得到改善,成為居民居住消費快速增長的重要體現。2008年前3個季度,濟南市人均居住支出為960.95元,同比增長16.2%。其中人均住房支出為474.26元,增長23.8%;人均水電燃料支出452.24元,增長13.9%。居民居住環境進一步改善,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20.18平方米,增長2.4%。居住支出的增長,拉動居民消費提高了1.5個百分點。
在全國想方設法拉動內需的現實下,濟南的棚戶區改造有了更大的意義。“當前,抓好城市建設,抓好房地產業,既是以嶄新的面貌迎全運會的迫切需要,更是改善民生、拉動內需、促進發展的重要舉措。”中共濟南市委書記焉榮竹如此強調。這表明中共濟南市委、市政府進行棚戶區改造及保障性住房建設的決心不變、力度不減。
隆冬時節,濟南正以更有效的保暖措施和良好的精氣神戰勝經濟寒冷。如果說“棚戶區改造與地產業發展結合,改善民生與擴內需保增長統一”的“濟南模式”讓省會經濟遭受金融危機的危害降到了最低程度,那么在“經濟寒冬”過后,“濟南模式”必將會煥發出更加強勁的活力。
濟南棚戶區改造雖然來得遲一些,但畢竟來了。這不僅讓人想到天津。天津市近十年的危陋平房改造,不僅沒有拖住經濟發展的步伐,反而成為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的帶動力。這種行棋的次序,精妙的安排,為天津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用一位天津市委領導的話是“冒了很大的風險,當時感覺就像要捅一個馬蜂窩”,但歷史上制約天津發展的最棘手的難題就此解決,終于到了放量的時候了。”
11月17日,濟南揮出3600億投資大手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濟南也將迎來“放量的時候”。
Urban Construction of Jinan
This year is indubitably the urban construction year for Jinan. The investment in the urban construction of Jinan this year is 60 billion yuan which is the biggest investment in the history of Jinan’s urban construction.
According to the planning, in 2010, the constructed area of the central area of Jinan will hit 330 square kilometers and the population will hit 3.4 million. The “One City, Two Regions” framework for urban construction of Jinan has been basically established.
The urban construction projects of Jinan this year are: The Olympic Center Stadium will be completed by the end of the year; the construction of Beijing-Shanghai High-speed Railway Jinan West Railway Station has started; demolition and renovation work at Daming Lake; treatment of Xiaoqing River; and the first BRT opened. Jinan is changing greatly with the great investment in urban constr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