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教科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2年級下冊第3單元第5課。
教學目標:
1.通過故事增長見識(了解動物蹄、爪的不同作用),懂得看問題、做事情要從自身的特點出發,不能盲目學樣。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認識9個生字和部首“革”,會寫10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
1.讀懂貓媽媽所說的話,知道小貓咪穿鞋子的原因。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特別是理解文中的對話。
3.學會書寫10個生字和部首“革”,注意“鼠”、“再”等的寫法。
教學流程:
一、談話激趣,設疑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的語文課,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幾位好朋友,你們高興嗎?
生:高興。
師:好,現在就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把它們請出來吧!(教師出示課件。)誰來說說今天老師請到了幾位好朋友???它們都是誰呢?
生:老師請來了5位好朋友,它們是小貓、黃狗、大公雞、小麻雀和白鵝。
師:讓我們再一次以熱烈的掌聲對它們表示歡迎吧?。ㄕ坡?。)請大家仔細觀察大屏幕,聰明的同學們,今天有一位好朋友最與眾不同,你知道它是誰嗎?為什么?
生:是小貓咪,因為只有小貓咪今天穿鞋子了。
師:現在你有什么疑問嗎?
生:小貓咪為什么會穿上漂亮的鞋子呢?它穿上鞋子后又發生了什么事?結果又怎樣?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5課《小貓咪穿鞋子》。(板書課題。)請同學們仔細看老師板書,大聲齊讀課題。(齊讀課題。)如果再加上一點自己的感情來讀這個課題就更好了,我們再來試一次好嗎?(再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受
師:小貓咪穿鞋子,究竟怎么回事?請同學自己讀課文。要注意借助拼音讀準生字的字音,要讀通每個句子。有困難可以與老師、同學交流。(生讀課文。)
師:老師請一名同學來讀課文,其他同學要注意傾聽,然后評一評讀文的同學讀得是否準確、流利。誰想讀?(指名讀課文。)
生:我覺得小旭讀出了小貓咪的可愛。
生:我覺得他在讀貓媽媽的話時,態度再親切一些就更好了。
師:同學們聽的可真認真??!請同學們再自由讀一遍課文,畫出自然段,并說一說,小貓咪為什么要穿鞋子?
生:我認為小貓咪看人們都穿鞋子,他很羨慕,所以他想穿鞋子。
生:小貓咪看見人們穿鞋很漂亮,它很羨慕,也想像人們那樣穿著鞋走來走去。
師:羨慕?你羨慕過別人嗎?
生:我曾經羨慕過小敏,她媽媽給她買了一條漂亮的裙子,我想,如果我也有那樣一條漂亮的裙子,那該多好??!
生:我很羨慕小穎,因為他學習很優秀,我如果能那樣就好了。
師:這樣的心情就是羨慕,現在你們能體會到小貓咪羨慕別人的心情了嗎?誰能給大家表演一下。
(生表演。)
師:你表演得真像?。哪愕哪樕衔覀兛吹搅肆w慕的表情。
師:小貓咪好不容易找到了四只鞋子,穿在了腳上,它感覺怎么樣?
生:它很好奇。
師:請同學們用既羨慕又好奇的語氣在小組內讀一讀第1自然段。
三、品讀課文,自主感悟
師:小貓咪找到鞋子了,它會怎么樣?
生:它很高興。
師:那該怎樣讀它的話呢?
生:用愉快、興奮的語氣讀。
師:讓我們試著用這樣的語氣來讀一讀小貓咪的話吧。(同桌練讀。)
師:小貓咪都給誰看了它的鞋子?你能用一句話概括地說嗎?
生:小貓咪給大公雞、麻雀、白鵝和黃狗看了它的鞋子。
師:下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一下。(出示課件。)
(1)公雞、麻雀、白鵝、黃狗的話應該怎樣讀?
(2)聽了其他小動物的回答,小貓咪的心情是怎樣的?我們應該怎樣讀這一段話呢?
師:試著在小組內練習讀讀這些話。(小組內分角色練讀。)
師:哪個小組愿意給同學們讀一讀,我們比一比哪個小組分角色朗讀得最流利,最有感情。
師:聽了剛才幾組同學們的朗讀,誰來說說哪個小組讀得好?好在哪里?哪個小組還應該在什么地方努力。
生:第一小組讀得好,因為他們組朗讀得有感情,配合得好。
生:我認為第三組讀得好,因為他們讀出了小貓咪羨慕、好奇的語氣。
四、拓展延伸,總結升華
師:小貓咪穿的鞋子很漂亮,為什么后來又不穿了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的最后兩自然段,再次在小組內交流一下,看哪一組能找到答案。
生:我們組認為小貓咪的腳心好像醫生的聽診器,能知道地面上有沒有動靜,穿上鞋就感覺不出來了。
生:我們組認為小貓咪如果穿上鞋子就捉不到老鼠了。
師:這個信息小貓咪是從哪里得到的?
生:是媽媽告訴它的。
師:那媽媽的話應該怎樣讀?
生:和藹、親切。
師:誰能用和藹、親切的語氣來讀媽媽說的這段話呢?(指名讀。)
生:老師,什么是聽診器呢?
師:你真是一個善于思考的好孩子?(實物演示醫生的聽診器,介紹聽診器的功能。)
師: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小實驗,誰愿意當個小醫生,來給同學們看病?
(生進行實驗。)
生:我能聽到我同桌的心跳。
生:我也聽到了。
師:下面老師來扮演貓媽媽,誰愿意扮演這些小動物和老師合作來為大家表演一下啊?
(生帶頭飾分角色表演。)
師:通過今天小貓咪穿鞋子的故事,你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
生:我知道了公雞、麻雀、白鵝、黃狗和小貓咪爪子的作用。
生:我知道了小貓咪的爪子就像醫生的聽診器一樣,能夠感覺到地面的動靜。
生:從小貓咪的身上,我懂得了無論做什么事兒,都要根據自己的特點,不能盲目地學別人。
師:為了檢驗同學們是否真正地了解了我們的好朋友,我們來做一個練習。(出示大屏幕。)
(1)公雞穿上鞋子,就不能( )土找蟲子吃了。
(2)麻雀穿上鞋子,腳趾就( )不住樹枝了。
(3)白鵝穿上鞋子,( )不方便了。
(4)黃狗穿上鞋子就( )得慢了。
(5)小貓咪穿上鞋子就( )地面的動靜了。
師:你還知道哪些動物的爪子有什么作用?
生:老鷹的爪子可以抓住小動物。
生:狗熊舔自已的爪子可以解餓。
師:你們知道的可真多啊!有興趣的同學回家還可以收集一些有關貓的謎語,并簡單介紹一下貓的其他特點,下堂課咱們再來匯報。課后你們也可以把這個可愛的小貓咪的故事講給你們的爸爸媽媽聽好嗎?下課!
評析:這篇教學設計從“大語文觀”著眼,教學目標定位準確,教學流程清晰明快。體現了教科版教材的特點:在聽說讀寫整體推進的前提下,優先發展閱讀能力,著重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通過讀、議、想、說等活動,讓學生在親歷實踐的過程中學習、感悟、積累,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綜觀本設計具有如下特點:
1.依據教材,超越模式:本篇教學設計按照“定向激趣——自讀交流——感語要點——拓展實踐”的基本流程。依據童話故事的特點,把重點放在理解課文內容和角色特點的把握上,把“自讀交流”分解為初讀、品讀、演讀幾部分,引導學生理解文意,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進而完成由文到理的意義建構過程。
2.以生為本,平等“對話”:本篇教學設計從關注學生的發展需要出發,處處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主動性。如:導入中的看課題質疑,角色扮演都由學生自主定位,教師給學生提供了自我發現和自我發展的平臺,使學生、教師、文本三者間的信息交互通暢,實現了三者間的平等“對話”。
3.以讀為本,關注過程:本篇教學設計的導入環節通過質疑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課中又通過變換形式讀,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以讀代講,以讀促思,使學生獲取不同的情感體驗。最后,明白道理,增長見識,對學生以后的閱讀實踐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