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服務農業、農村、農民,是我們永恒不變的主題。為了廣大讀者朋友全面、廣泛地了解農經資訊和國內外農經市場信息,促進生產,搞活流通,《農村百事通》根據形勢的發展和讀者的需求,充分發揮不同媒體的網絡優勢,與中央電視臺七頻道《每日農經》欄目攜手共辦《央視農經》。我們將把《每日農經》欄目每天播出的主要內容選登出來,希望對讀者朋友的生產經營有所幫助。
11月19日
線辣椒的長處 線辣椒,學名叫循化紅線辣椒,它又細又長,像線一樣,所以叫線辣椒。循化紅線辣椒的主要特征是:“三彎一鉤”,即椒果果身具有三個弧線型螺旋度,椒果末端有一個小彎鉤。
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是我國唯一的一個撒拉族聚集區,是國家級重點貧困縣,線辣椒是當地種植業的特色產業。除了銷售鮮辣椒以外, 當地人還將一部分線辣椒曬干,曬干后的辣椒每公斤可以賣到12元,比市場上普通干辣椒每公斤多賣2元左右。目前,循化縣每年可產線辣椒2339萬公斤,除了銷售鮮椒以外,還被加工成辣椒面和辣椒醬。(聯系電話:0972-8896919)
蓬萊水貂賺薄利 據了解,2007年貂皮價格普遍處于下滑狀態,一般在250~300元錢一對,而山東省蓬萊市的水貂皮卻賣到了380元一對,原因之一就是蓬萊水貂是當地養殖戶引進的國外良種雜交繁育、不斷改良的品種。除去品種優良,養殖戶給水貂的食物搭配合理,根據水貂生長周期的不同,變換比例,定時足量,使水貂長得皮厚毛亮,個頭大。
為提高效益,當地還開展了貂皮加工,大大提高了水貂皮的附加值,而蓬萊當地貂皮加工的蓬勃發展也讓水貂多了一個出路。盡管2007年全國的貂皮價格大幅度下滑,但蓬萊的水貂養殖戶仍然保持了一定的利潤空間。(聯系電話:0535-5978015 13863871088)
11月20日
個頭兒小的太湖雞 太湖雞是太湖一帶的土雞良種,它的個頭雖然不大,但是肉質非常鮮美,一直很受市場歡迎。太湖雞的適應性、覓食力和抗病力都比較強,食性也比較雜,特別能消化青飼料,把它們放養在果園、山林間吃雜草活蟲,既可節省飼料,又提高了雞的品質。
在注重產量的年代,太湖雞因為體型小、生長慢而退隱山林,可在注重品質的今天,體型小、生長慢卻成了它重返市場的優勢。目前,太湖雞已被推廣到江蘇、浙江、安徽、寧夏、山西等地。(聯系電話:0510-85502466)
皮毛里的財富 近幾年皮革市場一直看好,但從2007年開始,皮革的價格一路走跌。遼寧省大連市的普蘭店市城子坦鎮發展特種養殖已有很多年,鎮上的居民80%都經營特種養殖,養殖戶2007年的養殖效益還可以。
俗話說,物以稀為貴,他們養殖的品種是稀有的優良品種,所以不用擔心沒有市場。另外努力降低成本,開展循環經濟,加上在當地政府為養殖戶成立的養殖協會的幫助下,當地2007年的養殖效益依然還可以。(聯系電話:13940801118)
11月21日
百元一只的大青蟹 鋸緣青蟹不僅兩個鉗子大,個頭也很大,一只螃蟹足足有半公斤重。鋸緣青蟹是一種珍貴的海洋蟹類,一直以來以天然捕撈為主,由于苗種數量有限限制了青蟹在市場上的供應量。對鋸緣青蟹蟹苗進行規模化培育,是科技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支持的一個重點項目。雖然鋸緣青蟹進行人工育苗不是一件容易事,但在科技人員的努力下,鋸緣青蟹蟹苗人工繁育取得了成功。
培育成功的蟹苗抗病能力強、成活率高、商品性好,得到了養殖戶的喜愛,蟹苗培育成功,不僅在產量上有了保證,而且養殖戶的效益也有所提高。(聯系電話:0779-2052295)
這里的貉皮多賣近百元 2007年裘皮市場行情走低。其中,貉子皮比2006年同期相比下降了80%。普通皮最低跌至100元一張。但河北昌黎的交易市場卻不冷清,主要是因為當地貉的品質好。據了解,2006年行情好,很多地方的好種貉都當商品貉賣掉了,而昌黎不僅把最好的種貉留了下來,還進行了改良,提升了當地烏蘇里貉的品種品質。多元化的市場,需要多元化的品種,昌黎在貉子的品種上做足了文章,來應對裘皮市場的行情風險。
貉的適宜生長溫度在零上25℃到零下12℃之間,雖然昌黎本地不產貉,但昌黎卻正適宜貉的生長,養殖量占到了河北省的35%,越來越多的貉在當地安家落戶。(聯系電話:0335-2512588 13803388179)
11月22日
這里的加工好賺錢 在裘皮服裝的加工中,一般都是采用整塊的水貂背毛制作成衣。由于貂尾皮毛的面積小,通常都是當做廢料處理,但在河北省陽原縣卻有很多碎料加工的車間,無論多么小的一塊廢料,經過工人們一加工就變廢為寶了。
由于2007年皮毛的行情并不太好,很多地方原材料的價格比2006年跌了將近一半,所以皮革制品的價格也在原有的基礎上下調了30%。但皮革制品的降價,反而拉動了消費。2007年皮毛價格下跌,養殖戶的效益下降,但加工環節卻迎來了利潤豐厚的好時光,目前陽原縣僅靠碎皮加工的效益就已經達到了10億元。(聯系電話:0313-7512042)
40元1公斤的黑花生 山東省惠民縣種植基地里種的是黑仁花生。黑仁花生富含黑色素,能夠提高人體的免疫力,是中老年人的保健食品。惠民縣特殊的沙土、黑色素的的高營養,加上出廠前嚴格的把關,加工后的黑花生每公斤賣到了40元的高價。好品質就有好的銷路,黑花生不僅吸引了國內的消費者,還招來了國外的客商。
11月23日
透過市場看養殖 進入2007年以來,狐貍、貂、貉等特種動物的毛皮價格大幅下跌。2006年能賣六七百元一張的皮子,2007只能賣到三四百元,有些地方的價格更低,一張皮子只能賣到200多元,價格是2006年價格的三成。
貂皮現在并不是真的供大于求,價格低只不過是市場自然調節的結果,目前價格低對于生產廠家來說是買入貂皮的好時機。而貂皮的價格高低很大程度取決于前一年的貂皮服裝銷售情況。養殖戶目前賣掉皮張只能是保本甚至賠錢,不如等到來年價格上漲再出售。但2008年的行情誰也不能確定,所以養殖戶們心里也沒底。
特養屬于高風險的行業,大家不能因為市場行情好、價格高就一哄而上,也不能因為市場低迷、價格低就一哄而下、跟風拋售,而應該在了解市場行情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合理養殖,只有這樣,才能獲得較好的收益。(聯系電話:0419-8560168)
11月26日
酸蘋果也賺錢 澳洲青蘋是一種優質鮮食蘋果,銷往歐洲高檔市場。另外,它還是一個比較好的加工性品種。它的酸度比一般蘋果生產的濃縮果汁酸度高出1度。澳洲青蘋屬于近年在國際市場上很走俏的高酸蘋果,這種蘋果最大的特點就是酸度高,所以它的價格就比一般的用作果汁原料的蘋果高出許多。
除了顏色不同之外,澳洲青蘋價格也比一般果汁貴,這是因為它的口味和酸度特別適合歐洲人的要求。澳洲青蘋對環境的要求不高,它除了對生長地域沒有一般鮮食蘋果那樣嚴格的要求以外,對日照和晝夜溫差的要求也不高。另外,它也不需要像鮮食蘋果那樣對果樹進行精心地疏花疏果,甚至果實不用特意套袋生長。因為它的果形、果個和顏色都對榨汁不構成影響,因此種植澳洲青蘋給農戶們帶來了很好的收益。(聯系電話:029-87322679)
“水中人參” 茭白有清熱、止渴、調節腸胃功能的功效。加上茭白中含有豐富的水分、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成分,所以在重慶有“水中人參”的美名。無污染的環境,加上標準化種植,讓練塘鎮的茭白以口感好在華東地區著稱,種茭白也富了練塘鎮的農民。
茭白葉沒被利用時在當地是令人頭疼的垃圾,現在卻成了編織的好材料,加上茭白葉天然的綠色和淡淡的清香味,編織產品在國外很有市場。練塘鎮茭白一年收兩季,從頭到腳都賺錢,當地老百姓覺得種這“水中人參”的效益不比種人參差。(聯系電話:021-59253718 13818512333)
11月27日
豆渣變成香餑餑 羊角豆干是重慶最富有特色的小吃之一。在羊角鎮,家家都有做羊角豆干的傳統。隨著羊角豆干產業的發展,當地人發現在國際市場上豆渣制品比傳統的豆干制品還要受歡迎,于是陸續開發出了絲豆腐、豆翅等豆渣食品,從而讓一份大豆掙到了兩份錢。經過加工利用的豆渣食品不僅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給加工企業帶來了商機,而且為農戶帶來了效益。隨著豆渣食品的走俏,以前沒什么大用處的豆渣也有了用武之地。(聯系電話:023-77751677 86553152)
“合為貴”的五彩米 在安徽省鳳臺縣顧橋鎮,人們把紅香米、黑珍珠、紫香糯、綠香糯、銀香米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稱“五彩米”。綠米、黑米、紅米都屬于糙米,黏度差,白米是糯米,要適當增加一些,不僅能襯托出彩色米的色澤,做出的米飯口感也好。不僅如此,五色米的配比比例是針對人體的營養需求確定的,它富含人體必需的八種賴氨酸和多種維生素,銅、鐵、鋅、硒等微量元素含量也比普通大米高2~3倍。
配比到一起的“五色米”不僅讓消費者倍感新鮮,也從中配出了增值賣點。目前,“五彩米”的種植加工已經成為顧橋鎮增收的一個特色產業。和其他地方不同的是,這樣的產業需要當地各部門的相互合作。顧橋鎮立足當地大米產業的整體效益,統一規劃水稻種植品種,統一加工銷售,為當地農民增收500多萬元。(聯系電話:0554-8391488 13500579468)
11月28日
平常的水果不平常的價 北京順義張鎮趙各莊村果業協會種植戶為了讓蘋果的品質提高,他們成立了果業合作社,完全使用有機肥,產量雖然減少了,成本提高了2倍,但效益也大不一樣。他們出產的蘋果不僅好吃,而且對人體也非常有益,憑借著這一點,他們的蘋果也比從前賣得快多了。同樣的品種,在3年前,果農們的蘋果667平方米(1畝)收入只有2000~4000元,現在,由于改進了種植方式,讓平常的蘋果產生了不平常的效益。(聯系電話:010-61491167)
深山橘子紅 杭州黃沙塢栽培橘子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了,現在當地的老橘樹嫁接了無核的溫州蜜柑新品種,合作社定期組織農戶學習科學栽培方法,搞生態栽培。當地的橘子雖然地處深山,但卻靠品質打出了名堂,全村種了50多公頃柑橘,每年給全村帶來2000多萬元的收入。(聯系電話:0573-6510395 13655737669)
(查詢以上節目信息可撥打本刊電話:0791-6615241或中央電視臺七套《每日農經》欄目電話:010-62141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