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我們村的兩家農戶為了耕作方便,在2005年雙方自愿達成調換承包地的協議。2006年6月一方提出反悔,雙方遂產生糾紛。一方認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農業承包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承包方案未經發包方同意,轉讓承包合同、轉讓或互換經營標的物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轉讓、轉包、互換行為無效”。雖然雙方自愿達成協議,但沒有按法定程度辦理,因此應該認定協議無效。另一方認為,根據《農村土地承包法》的規定,“通過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依法采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者其他方式流轉”,換地行為合法。請問,該換地行為究竟是否合法?
河南 孟鞏
孟鞏讀者:
雙方調換承包地,實際上是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互換。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互換,是指雙方為了方便耕作,將雙方各自耕種的承包地交換給對方耕種的行為。從表面上看,互換的是土地,實質上是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交換。需要明確的是《物權法》和《農村土地承包法》均對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互換作了明確規定。《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采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者其他方式流轉,當事人雙方應當簽訂書面合同。采取轉讓方式流轉的,應當經發包方同意;采取轉包、出租、互換或者其他方式流轉的,應當報發包方備案。也就是說,如果雙方自愿互換土地承包經營權,應當先簽訂合同,并到土地發包方進行備案。否則該互換雖然是雙方自愿的,但不產生法律效力,也就是說未經備案的承包互換合同是無效的。需要說明的是,《物權法》和《農村土地承包法》專門對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互換和轉讓作出自愿變更登記的規定,即土地承包經營權采取互換、轉讓方式流轉,當事人要求登記的,應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申請登記。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也就是說,當事人簽訂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互換或者轉讓合同,并且已經發包人備案或者同意的,該流轉行為就在雙方當事人之間產生了法律效力,而不強制當事人進行變更登記。但是,如果不進行變更登記,可能損害不知情的其他人,因此,法律規定,未經登記,不得對抗第三人。即如果不登記,產生的法律后果將可能對土地承包經營權互換人不利。因此,土地承包經營權互換人為了更好地保護自己的權益,辦理土地承包經營權互換變更登記比較妥當。
北京 李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