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黃龍病是危害我國廣東、廣西、福建柑橘產區的主要病害,在江西南部、云南、四川、浙江等省的局部地區也有發生。
黃龍病的癥狀是初期病樹出現黃梢和葉片斑駁型黃花,隨后病梢的下端枝條和樹冠其他部位的枝條陸續發病。在進行田間鑒定時,根據葉片的黃化類型即可作出比較準確的診斷。黃龍病樹上葉片的黃化有三種類型,即斑駁型黃花、均勻黃化和缺素狀黃化。斑駁型黃化表現在葉片生長轉綠后,從葉片的主、側脈附近和葉片基部開始褪綠黃化,黃化部分逐漸擴大形成黃綠相間的斑駁,最后全葉黃化。均勻黃化一般出現在柑橘夏秋梢葉片在轉綠老熟過程中停止轉綠而顯淡綠色,繼而全葉褪綠呈均勻黃化。缺素狀黃化主要表現為葉片的主、側脈附近保持綠色,葉脈間葉肉黃化,類似缺鋅、缺錳等缺素病狀。此外,病樹上還會出現病葉變厚、枝梢變短、葉變小、枝枯等癥狀,出現花多而結果少、果實變小、畸形(斜肩)果、紅鼻果(即果實尚未著色時果蒂部先變為橙紅色)和根系腐爛等病狀。該病病原為類細菌,可以通過嫁接傳染,苗木擴散,在田間則通過柑橘木虱傳播。秋季采果前后是病樹典型癥狀表現最明顯的季節,是進行該病普查的最好時期。柑橘黃龍病雖然無法治療,但是只要我們認真對待,切實做好如下幾項工作,就可以有效地把它控制住,將其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避免造成成片毀園。
1.加大宣傳力度,使橘農都知道該病危害的嚴重性,都能掌握黃龍病田間診斷技術。
2.政府有關部門應組織專業技術隊伍對柑橘產區進行普查,把防治工作當做攻堅戰來打,進一步加強檢疫工作,杜絕病區的苗木外流,建立無病苗圃,向生產者提供合格的無病苗木。
3.加強病園的改造工作。對輕病園要堅決挖除病株,對重病園可逐步做好更新改造工作。對新發展的果園必須種植無病苗木,注意隔離種植,種植好果園防護林,防止柑橘木虱遷入。
4.加強對柑橘木虱的防治。防治柑橘黃龍病的關鍵是消滅柑橘木虱,這是控制黃龍病傳播的主要措施。根據柑橘木虱發生規律,一是重點抓好冬季清園,消滅柑橘木虱成蟲;二是狠抓柑橘樹各次梢嫩芽期的前后防治,分片統一圍殲,可選用魚騰酮、苦楝素、苦參堿等植物性農藥,或機油乳劑以及低毒、低殘留農藥,如吡蟲啉、溴氰菊酯等,以便在柑橘園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保護好四星瓢蟲、七星瓢蟲、龜紋瓢蟲等柑橘木虱的天敵,使柑橘木虱的防治符合無公害柑橘生產的要求。(江西 朱文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