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術要點
本技術是在準確掌握灰飛虱田間消長動態與帶毒率的基礎上,抓住灰飛虱遷入秧田的高峰期及大田灰飛虱低齡若蟲的高峰期,適時采用高效低毒藥劑防治稻田灰飛虱,達到控制條紋葉枯病發生與危害的目的。應采取的主要技術措施為:
1.防治麥田灰飛虱,壓低稻田蟲量基數
結合三麥穗蚜防治,應用吡蟲啉藥劑,667平方米(1畝)用純藥3克左右,防治麥田灰飛虱,壓低麥收后遷入秧田的灰飛虱蟲量,減少秧田危害概率。
2.利用藥劑浸種,控制灰飛虱傳毒
水稻浸種時,用10%吡蟲啉1000倍液或5%銳勁特30毫升浸稻種4~5公斤,浸種48~60小時,對控制秧苗期灰飛虱傳毒效果達50%左右,可以大大減輕秧田防治灰飛虱的壓力。
3.防治秧田灰飛虱成蟲、若蟲,控制苗期危害
在灰飛虱遷入秧田高峰期或秧苗3葉期,667平方米用10%吡蟲啉30克或5%銳勁特50毫升進行秧田噴霧,消滅傳毒灰飛虱成蟲和若蟲。在灰飛虱蟲量高發年份,第一次防治后應隔5~7天進行第二次防治。同時盡量做到集中、統一、連片防治,確保防治效果。
4.狠治大田灰飛虱若蟲,控制水稻成株期危害
大田栽插后,在灰飛虱卵孵高峰期至低齡若蟲高峰期,667平方米用10%吡蟲啉30克進行噴霧防治,并根據田間蟲量開展1~2次防治,保證防效。
5.推廣種植抗病品種
種植抗病品種,能減輕病害發生程度,減少農藥的使用量,并通過塑盤育秧、肥床旱育秧等育秧方式,以及機插稻、直播稻、小苗拋栽等避蟲栽培措施,降低秧苗期灰飛虱遷入量,從而控制病害發生。
二、注意事項
一要把握好防治適期,治理好秧田保大田,重點掌握在水稻栽插后灰飛虱卵孵高峰期至低齡若蟲高峰期進行防治。
二要提高吡蟲啉用藥量,尤其是防治灰飛虱成蟲,667平方米用吡蟲啉純藥量要求不少于3克,確保治蟲效果,減輕病害發生。(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孟河鎮農業服務站 鄭杏明 郵編:21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