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本村緊靠國際風箏都——濰坊的優勢,山東省昌邑市都昌街道王耨村30名婦女利用農閑時間為一家風箏廠加工風箏,每人年均收入9000元左右,成為人們奔小康路上的一道亮麗的風景。
王耨村距離風箏都——濰坊不到20公里,這里出產的風箏天下聞名。咱能不能圍繞風箏這一產業增加一些經濟收入呢?如果真能的話,那該多好啊。去年初,王耨村村民袁素芳就針對這個問題開動了腦筋,她到濰坊一家風箏廠考察,與廠里簽訂了風箏加工合同。她們這種做法操作十分簡便可行,廠里提供用料,大家根據設計要求,用縫紉機縫制。廠里按風箏品種不同付給加工費,沒有一絲一毫的風險。袁素芳騰出自家的3間堂屋供姐妹們使用,30名姐妹利用農閑時間集中在這里加工風箏賺錢。平時,忙完農活,姐妹們便聚集在這里,大家一邊忙活一邊說笑,甭提干得有多舒心。袁素芳和姐妹們重質量講信譽,加工出的風箏全是響當當的一等品。現在她們的加工業務越來越多,一些風箏加工廠還爭著上門與她們聯系“放活”,姐妹們的收入也越來越高,大家可神氣啦。“忙完土地種完田,輕松收入近萬元。發家致富奔小康,心隨風箏傲藍天。”村里的人們對袁素芳和姐妹們贊嘆不已。(山東省濰坊市峽山區太保莊鎮政府 王懷香 馬春智 郵編:261325)
點評:您可能不是住在濰紡旁邊,也不會制作風箏。但袁素蕓她們利用身邊資源的這種思路,卻是不管我們住在哪兒都值得學習的。趕緊想想吧!好活計、好財路說不定就會被您想出來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