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由于鵝自身的經濟價值,加上鵝飼料來源廣,價格便宜,飼養成本低,養鵝是項投資少,風險小,效益好的項目。今后我國養鵝業必將飛速發展,前景廣闊。本期焦點欄目特刊登對中國農科院畜牧研究所劉五岳教授的訪談,期望能給發展鵝產業的農民朋友帶來收獲。
問:養鵝生產目前市場情況如何?
答:目前國際市場鵝產品供不應求,鵝肉是低膽固醇、低脂肪的美味保健食品,在法國鵝肉是雞肉價格的3倍,東歐一些國家鵝肉是雞肉價格的2倍。在法國有一種說法是“窮人吃雞,富人吃鵝”。國際上其他鵝產品價格也較高,如鵝肥肝每噸3.5萬~4.5萬美元,鵝羽絨每噸7萬~7.5萬美元,鵝胸肌每噸3500美元。但是,發達國家發展養鵝有一定難度,無論是土地資源還是人力資源都限制了其養鵝業的發展。一些養禽專家評論,中國入世后,鵝產品將是中國畜禽新產品出口的主打產品。
國內鵝產品市場潛力較大,近幾年全國養鵝數量約3億只,距全國13億人口平均每人每年一只的水平還差得很遠。今后應在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同時,不斷開發國內大市場。
問:養鵝一直被認為是傳統副業,目前農村面臨產業結構調整,養鵝業在這一次產業結構調整中扮演什么角色?
答:養鵝業在目前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中占有重要位置,是當前增幅和效益都較好的畜禽項目之一。主業和副業本是相對的,原來的副業如果成為經濟支柱產業,是主要經濟來源,就可變為主業。但不是說所有農村、農民都去發展養鵝,而是要充分發揮各地區的優勢,根據各地條件發展相應的項目,環境條件好、飼料來源廣,有充足的青綠飼料、青貯飼料、農副產品或有養鵝基礎、有市場的地方可以發展養鵝項目,形成專業戶、專業村,甚至專業鄉縣,農民應抓住歷史機遇發展養鵝業,邊養邊學,克服暫時困難或度過開頭難關,堅持就是勝利。
問:養鵝市場前景很好,好多人也想養鵝,但不知怎樣發展?
答:今后發展養鵝不應該再是一家一戶的小生產,產品只圍饒周圍小市場轉,應該進行產業化規模化的商品生產。走出一條規模化養殖、集約化生產、企業化管理的產業化發展之路。通過龍頭企業,在農民與大市場之間架起橋梁,把分散的小生產與統一的大市場銜接起來,使養鵝生產形成規模,實現品種標準化、生產專業化、管理規范化、服務社會化。使千家萬戶的鵝產品獲得比零星進入市場更大的經濟效益。
問:以上講到我國養鵝業必將飛速發展,而且要實行產業化生產,那么會不會出現鵝產品滯銷、鵝場關門的局面?
答:銷售問題是影響畜牧業發展的關鍵,養鵝業也是一樣,一定要解決好產品的銷售問題,所以在養鵝大發展之前就要考慮這個問題。從現在開始就要進行鵝產品的深加工工作,而且要不斷深入開發產品的深加工和不斷開發新產品,這樣才能充分挖掘鵝體的價值,不斷增產增值,才能使養鵝業持續穩定發展,鵝場才會越辦越好。
鵝產品加工意義十分重大,養鵝業不能停留在活體或胴體、羽絨、蛋等簡單產品的銷售上,要不斷開發新產品和產品深加工種類。近幾年來雖然開發了幾種新產品,如鵝肥肝、鵝裘皮、鮮鵝骨泥醬等,但肥肝生產還處于試生產或小批量出口階段,鵝裘皮尚未正式批量生產出口,鮮鵝骨泥醬處在研制階段尚未正式生產,鵝血、鵝膽的醫用價值尚在研究階段。其實鵝肉可以加工出好多產品,如各種風味的罐頭、香腸、肉餡、肉松、肉干及烤串等。鵝油制做糕點,還有肥肝醬、鵝血香腸及蛋黃醬等。把羽毛加工成羽毛扇、羽毛球也可增值不少。不斷開發鵝體的價值,大有潛力。
問:好多農民想養鵝,現在有哪些品種適合農民朋友?
答:我國鵝資源豐富,列入全國家禽品種志上的就有12個,還有一些變種,比如揚州、四川、吉林新培育的揚州鵝、天府鵝和長白鵝等。適合農民養的鵝種很多。具體養什么品種,應根據當地鵝種、飼養、消費習慣和條件來決定。如廣東省習慣飼養當地灰鵝獅頭鵝、烏宗鵝、馬崗鵝等肉質好的鵝,可能和當地習慣用灰鵝送禮圖吉利有關。安徽喜歡養雁鵝、皖西白鵝,雖然產蛋少,年產蛋僅30~40個,但種鵝分3~4個產蛋期,可四季產蛋、孵化、生產肉鵝。江蘇習慣飼養太湖鵝,產蛋較多(年產蛋60個以上),仔鵝2公斤左右上市,肉質較嫩。東北喜歡養豁眼鵝、籽鵝,年產蛋均在100個以上。浙江飼養浙東白鵝,可四季產蛋、孵化、生產肉鵝,60日齡體重可達3.5公斤。湖南飼養溆浦鵝,雖然年產蛋量較少,僅為30個左右,但出肉率高,半凈膛率為87.3%~88.6%,60日齡體重3公斤以上,肥肝產量較高,可達600克。四川喜歡養四川白鵝,產蛋、產肉、產毛性能均衡,是一般規模養殖的首選品種,年產蛋60~80個。新疆由于氣候特殊,他們養伊犁鵝,粗放飼養,大多白天飛走自己覓食,晚上回來補料,是我國鵝種中唯一由灰雁進化來的鵝種。此鵝如改變飼養環境條件,生產性能潛力較大,粗放飼養年產蛋10~20個,1987年伊犁牧校曾引入豁眼鵝雜交,其后代在舍飼條件下年產蛋可達130個以上。是今后養鵝生產中良好配套素材。總之,各地根據環境條件,習慣和鵝種便利等因素,發展養鵝生產。一般小規模養鵝,在當地銷售仍可按上述飼養品種習慣發展養鵝生產。但今后養鵝生產應逐步走向產業化商品生產,生產要有規模。養什么品種,要看生產目的和經濟效益來選擇鵝種。如以生產肥肝及肥肝醬為主,則應飼養獅頭鵝、溆浦鵝和法國的朗德鵝或其雜交種,如專門生產鵝肥肝出口,應以飼養朗德鵝為主。如以生產鵝肉為主,則應用雜交鵝,如太湖鵝♀×四川白鵝♂(或皖西白鵝♂、浙東白鵝♂),浙東白鵝♀×萊茵鵝♂(德國引進),豁眼鵝♀(籽鵝♀)×萊茵鵝♂(或朗德鵝♂、皖西白鵝♂),伊犁鵝♀×萊茵鵝♂。也可用四川白鵝純種生產肉鵝。
問:想引種鵝,采取哪種方式,怎么引種好?
答:引種有兩種方式:一是直接引進雛鵝,二是引進種蛋。但是不管哪種方式,都要考慮引種安全,要了解引種地區種鵝生產及衛生防疫情況,要從無疫病地區引種,種鵝要打過預防針免疫過的,飼養管理、公母比例要合理,保證種蛋受精率和孵化出雛率及雛鵝健康。如準備長期飼養,則應自繁自養,加強種鵝群的選育、配套工作。
問:如果引種蛋,鵝蛋與雞蛋孵化有什么不同,農民朋友是否能掌握孵化技術?
答:鵝蛋孵化與雞蛋孵化的相同點是:種蛋保存期最好不超過7天。其不同點是:一、孵化期不同,鵝蛋為30天,雞蛋為21天。二、鵝蛋孵化后期要晾蛋,因為鵝蛋大、且脂肪含量高,孵化到18天后胚蛋脂肪代謝加強,產熱量越來越多,多余熱量要散發出去,因此從孵化第18天后每天要晾蛋兩次,上下午各一次,每次約30分鐘,蛋溫晾至36.6℃左右,晾蛋結束后要向蛋面上噴灑30℃的溫水,以促進胚蛋降溫和增加蛋面濕度。三、孵化溫度比雞蛋低1~2℃。鵝蛋孵化溫度:1~6天為37.8℃,7~12天為37.5℃,13~18天為37.2℃,19~28天為36.9℃,29~31天為36.6℃。孵化機內相對濕度:前期為70%,中期為55%,后期為60%。農民掌握起來很方便,現在多使用全自動孵化機,只要先用孵化機電控系統定好溫、濕度,看守孵化機防止停電事故,孵化18天后堅持每天晾蛋就行了。
問:養鵝用什么飼料,有什么標準?農民操作是否方便?
答:養鵝用的飼料與其他畜禽用料品種一樣,大部分農民家里都有。能量飼料為玉米、高粱、大麥等,蛋白質飼料為各種餅類,礦物飼料為骨粉、石粉、貝殼粉和微量元素、食鹽,動物飼料為魚粉、血粉、肉骨粉,還有糠麩、草粉、維生素。我們國家尚未制定鵝的營養標準,其標準主要參照美國、法國和前蘇聯的鵝營養標準。其中美國和前蘇聯的鵝營養標準較高,法國的鵝營養標準較低。(有關養鵝技術請留意養殖欄目。)(中國農科院畜物研究所 劉五岳 郵編:10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