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種介紹。狍為鹿科反芻草食珍貴經濟動物,學名矮鹿,黑鼻,黑眼,白嘴唇,大耳朵,白屁股。公狍生茸長角,母狍無角,夏為栗紅色短毛,冬為棕褐色厚長毛,成狍體重40公斤左右,頸長,尾極短。狍全身是寶,經濟價值很高。狍肉鮮嫩味美,營養價值高,總氨基酸含量比牛肉高4.7%,而膽固醇比牛肉低33.8%,優質肉比牛肉高3%~5%,比羊肉高10%~20%,具有補氣暖胃、化濕祛風、滋陰補陽等功效,號稱“瘦肉之王”,中外馳名,古有“食狍肉成仙”的傳說。封建社會狍是貢品,新中國成立后狍是外國人青睞的高檔野味,外貿以48~60元/公斤高價收購出口換匯。到20世紀70年代后期,昔日“棒打狍子,瓢舀魚……”的自然景觀已不復存在,外貿也無貨出口。狍皮是高級裘革兩用原料皮,可制作高檔皮衣。狍心、血、腎、鞭、骨等均有特殊補身益壽、治病保健功能。目前國內外市場狍產品是空白。為了滿足市場需求,保護野狍資源,“野狍馴化飼養技術”已納入國家科技發展項目。
二、圈舍建造。狍的跳躍能力很強,俗稱草上飛。人工養狍必須建2米高的圍墻,防狍受驚逃竄和被人偷竊。狍圈依圍墻而建,分棚舍和運動場兩部分,每對種狍的飼養面積應在6平方米以上,寧大勿小,以利狍運動撒歡。棚舍可用瓦或水泥板搭建,也可用稻草、麥秸或山草搭棚,供狍帶雛乘涼,喂食產羔。圈墻高1.5米,可用磚石、水泥板,也可用竹木、樹枝條加鐵絲網等圍成,在一側或正面留門,方便飼養管理。地面留有一定坡度,防雨天積水,可用粗砂或三合土、磚鋪地面,不要鋪水泥地面,以免狍滑倒。
三、飼養管理。人工養狍冬季以各種作物秸稈粉和干樹葉為主,搭配少量胡蘿卜等塊根飼料。其他季節以青飼料為主,各種青草、樹和灌木的嫩枝葉、青綠秸稈等都可采用。糧食和副產品(主要有玉米、麥麩、米糠、餅粕等)作精料。農家養狍,飼料幾乎不用花錢,飼養成本很低。
人工養狍夏喂3~4次/日,冬喂2~3次/日,日糧中粗飼料為主,占80%左右,精料為輔,占20%左右。精料粉碎成粗粉與草粉混合飼喂,1~2次/日,青飼料2~3次/日,每次投料量以二次飼喂時有少許剩余為度。切記狍是貪吃動物,愛吃的飼料應定時少喂,以免消化不良,發生胃腸疾病。狍飲水無規律,要24小時有清水供應,以利狍隨時飲用。圈舍要每天清掃,定期消毒,保持飼養環境安靜、清潔衛生。
養狍飼料品種應多樣化,以滿足狍的生長發育需要。“狍吃百草不生病”是有科學道理的。“百草”中有很多是能提高狍抗病力、增強免疫力的中草藥。因此人工養狍也應有針對性地采集這類中草藥添加喂狍,預防疾病。禁止用霉變飼料和畜禽添加劑喂狍,以確保狍的自然本色和狍產品的天然綠色有機品質。
四、狍的繁殖。幼狍14.5月齡進入發情配種期,母狍每年發情一次,多集中在8月末和9月中旬左右,交配期1~2天,發情特征不明顯。成對公母同圈飼養,可由其自然交配。若公母狍分圈飼養,以試情為準。進入8月下旬開始用公狍逐個試情,一般是將母狍投入公狍圈內,若母狍溫順親熱地與公狍接近,公狍追逐母狍,母狍小跑一段后站立不動,翹尾接受公狍爬跨交配,說明母狍已發情,進入交配期,應在當天早晚各交配一次。如果母狍躲避公狍,拒絕公狍爬跨,說明還沒有發情,應及時將母狍送回圈。
狍妊娠期278天左右,每年8~9月交配,翌年6月產羔。幼狍出生后5分鐘左右就會吃奶,2周齡左右即能采食鮮嫩青飼料,2月齡斷奶。狍年產一胎雙羔,多者3~4羔,公母各半。幼狍5月齡左右,體重可達15公斤,各方面已發育較成熟,此時天氣轉冷,即可出售運輸。過早引種,幼狍發育不健全,容易造成損失。(彩圖參見77頁圖10)(遼寧 薛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