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彼得·圣吉在《第五項修煉》中提出學習型組織的概念后,Training(培訓)便成為一個非常流行的英文詞匯,社會上提供各類培訓的咨詢公司也如雨后春筍迅速成長,企業培訓師成為本世紀最具發展前景的高薪職業之一。如果說一部電影可以捧紅一個明星,那么,“一課成名”對于培訓師來說,也并非天方夜譚!
但是,企業客戶是絕對挑剔的,給培訓師打出高分也絕非易事!上好一堂課,有幾個必備的條件不能不具備:
首先是培訓內容貼合企業實際需求,做到選題正確,對癥下藥。要做到這點,需要做大量的培訓前調查、訪談。其次,要將參訓人員作為目標受眾群體仔細研究,否則就有“對牛彈琴”之嫌。最后,課程的時間安排要恰當。如果時間安排短了,培訓師可能會講不完、說不透,學員一知半解、霧里看花。如果時間安排長了,不僅浪費時間,還會讓學員產生抵觸和不耐煩的情緒。
內容選準了,聽眾來對了,時間定妥了,但如果不能牢牢地抓住聽眾的注意力,將知識、理念“轉移”到學員的頭腦中,培訓師就只能功虧一簣,讓前面的一切努力付之東流。那么,怎樣做一個讓學員們睜大眼睛、永不生倦的培訓講師呢?請看下面的方法,讓我們一起克服學員們的培訓倦怠癥!
適時安排休息,煥發學員精神
人的精神和思想集中一段時間就會產生疲勞。未成年人往往在15-30分鐘。成年人往往為1個小時。如果達到120分鐘,聽眾就會感到疲勞。所以,針對成人學習的培訓,通常2小時休息一次比較合理。比如8:00-12:00的課程,在10:00就應該安排15-20分鐘的休息,大家可以活動一下筋骨,補充些小點心,讓咖啡和茶的香氣舒緩一下緊張的神經。培訓師可以在休息時段放一些輕松的背景音樂,也順便和學員聊上幾句,及時收集一下反饋信息。
相反,如果在培訓中讓學員們過度疲勞,甚至施以沉重的壓力,就會讓學員們提前進入倦怠期,影響培訓效果。一次,一家企業組織中層管理人員到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參加為期兩天的培訓。在三個多小時的舟車勞頓后,大家來到培訓基地。吃過晚飯后,學員們按要求來到培訓教室,開始進入培訓的準備階段。培訓師先為學員分了組,告知大家這兩天的培訓主題、培訓的時間安排。隨后,雖然各個小組當晚可以自由活動,但要完成兩個任務。“任務”是抽簽拿到的,題目不同,但都有一定的難度,而且需要在次日培訓開始便匯報任務完成情況。學員們哪敢怠慢,趕在當晚完成了這兩個任務,有個小組甚至在凌晨時分才睡。次日的作業展示很成功,但在接下來兩天的緊張培訓中,大家始終沒能恢復元氣,只能疲憊地應付著老師的思想灌輸。培訓結束后,學員們除了依稀記得晚上完成的兩道難題外,對這次培訓所學幾乎忘得一干二凈。試想,如果那天晚上不是完成兩道難題,而是讓大家在晚飯后欣賞一下夕陽西下的美景,在度假村里散散步,再美美地睡一覺,次日就會精神抖擻地去聽課了。
集體趣味活動,告別午后倦怠
既然培訓免不了要經歷“午后時分”,就一定要在這個時段(一般在13:00-14:00期間)策劃一個趣味性強、最好是可以活動手腳的活動。比較“老套”的是全體起立,統一朝左或右轉后雙手搭于前一人的肩上,為對方揉揉肩。另一項通用性比較強、寓教于樂的午后活動是“生日隊列”,即全體學員集中站成一個隊列(可根據場地特點,一排、兩排,或拉成圓圈均可),不說話,不出聲,以最快的非語言溝通方式如手勢、動作等,讓大家按各自生日(月份和日期)的序列從1月1日排到12月31日排好。等隊列排好后,從第一個到最后一個出聲地自報生日,看中間是否有錯誤的排序。這個活動鍛煉非語言溝通能力,也能體現團隊合作的精神,活動過程中還能觀察出有領導天分的組織者和決策人。而對培訓來說,最重要的是可以消除午后的迷糊和哈欠。
看懂各種身體語言,有針對性地加以化解倦怠
如果課堂上有人心不在焉,有人交頭接耳,甚至有間歇的鼾聲響起,這說明你的課堂已經無法“聚氣”了。你需要在短時間內判斷出原因所在。是內容略顯枯燥,還是你的講解過于乏味?或者是你為了趕時間,沒有給大家休息?如果是最后一個原因,你就盡快告一段落,給大家放松一下。而通常的原因在于前兩者。在講課前,針對相對枯燥的講義,你可以準備一些視頻或音頻教材穿插其中,既生動又易于理解。比如關于決策過程的課程,可以找一些有關決策的歷史題材的影視片花來做襯托。難怪有人說:“一堂好的課程不是臨場發揮出來的,而是充分準備出來的?!?/p>
如果你的學員已有很長時間沒有發言了,而你培訓的內容又給了他們啟發,作為成年人的他們自然會交頭接耳,情不自禁地發表高見了。所以,建議你在啟發式的講解后一定要把話語權交給學員,讓一些學員過把“發表高見”的癮,而你則需要掌控好時間,對方一旦跑題,就立即巧妙地打斷??傊?,一定要看清倦怠的信號,并有針對性地加以化解。
鼓勵學員參與,提升學員關注度
成年人作為受訓學員,其特點是:他們具有豐富的知識和閱歷,愿意與他人分享并汲取他人經驗。在教學過程中,有經驗的培訓師會以多種形式來鼓勵學員參與,而不是始終自己演獨角戲。只有這樣,成人學員才會緊跟著培訓師的思路,不斷深入思考。而鼓勵學員參與的形式主要有:
1、提問式。適時拋出問題,針對個人回答的往往是提開放式問題,針對全員的、希望得到大家認同和反饋的往往是封閉式問題。培訓師通過分析和總結學員的回答來引出自己心中的論點。
2、讓學員朗讀講義中的重要部分。如果培訓師的講義理論性很強,又缺少生動的案例來襯托,學員的關注度就會下降,思想就容易分散。為了渡過這個“關口”,作為培訓師的你可以讓學員朗讀部分講義。如果時間允許,最好讓其中一兩名學員在朗讀完后,講一下自己的理解。說不定,他們自己身邊就有很好的案例,不僅可以引發其他學員的共鳴,還可以升華你的論點呢。這就是雙贏——既填補了你的案例空白,又帶動了學員的積極思考。
3、小組討論與發言。在教學過程中,當培訓師講完一個要點后,為了考核大家的理解程度,可以給出題目或案例,組織小組討論。每個小組在討論后選擇代表上臺發言。由于接受能力和理解上的差異,每個小組的答案都是不同的。當所有小組發言結束后,培訓師就可以從不同角度來深化學習要點,而小組不同的答案就成了“舉一反三”的例子。如果小組討論的答案是唯一的,那么可以用掌聲鼓勵一下最先答出的小組,以便活躍教學氣氛??傊晒Φ男〗M討論會將你的培訓推向一個高潮。
4、可以用“故事”來吸引你的學員。好的培訓師也是故事大王,做不到滿腹故事,你就很難在課堂上出彩。但切忌故事泛濫,它只是你傳授內容的點綴,且與你的培訓內容寓意一致、真實貼切。既是故事大王,就一定要聲情并貌,要激情滿懷,要抑揚頓挫,要讓在場聽眾屏息聆聽。這樣的故事才是畫龍點睛之筆,而不是嘩眾取寵之作。
看來,要想上好一堂課,你不單單是個培訓師,還是一名編劇,是一名道具師,是一名導演。你先寫好了劇本,布置了所有的道具,接下來還要導演這部“戲”。你要讓你的演員在演出的過程中始終毫不懈怠,始終專注于表演,那你就成功啦!
作者為上海航星機械集團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
本文編輯 胡海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