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位于魯西南大平原的山東單縣縣城,向西南行10多公里,越過黃河故道大堤,便來到一片煙波浩淼、景色誘人的水鄉——浮龍湖。
浮龍湖南臨黃河故道,屬歷史上黃河沖積形成的半自然、半人工湖泊,東西狹長約12.5公里,南北寬2.5公里,年蓄水量1億立方米,水源充足,水質優良。冬日地凍三尺不見冰凌,夏日涼風習習不見蛙鳴。據《禹貢》、《史記》等古書記載,古孟潴早在夏代即已形成,湖面遼闊,水勢滔滔。至盛唐時依然蘆葦成片,草木繁茂,狐兔出沒。
相傳龍王三太子看中此湖,經常離開東海到這里游玩,所到之處烏云翻滾,大雨傾盆,平地積水,黃河暴漲,附近村民深受其害。仙人呂洞賓趕來降了龍王三太子,救了百姓。為了感恩,人們就把湖取名為縛龍湖,后來又改為浮龍湖。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族弟李凝曾為單縣主簿。天寶三年(公元774年),李白被逐還鄉,在洛陽與杜甫相識,后又與杜甫、高適一起暢游梁、宋一帶,過著飲酒論文、追鷹逐兔的閑逸生活。李白在《秋獵孟潴夜歸觀伎》詩中寫盡了古代名湖的繁盛和文人雅士的放達,作為不朽名篇千古傳頌的同時,也成為孟潴原址于斯的佐證。
駿發跨名駒,雕弓控鳴弦。
鷹豪魯草白,狐兔多肥鮮。
邀遮相馳逐,遂出城東田。
一掃四野空,喧呼鞍馬前。
歸來獻所獲,炮炙宜霜天。
留歡不知疲,清曉方來旋。
浮龍湖以其風光綺麗而聞名遐邇。這里蘆葦叢生,碧波萬頃,沙鷗翔集,魚躍蝦跳。從春到秋,湖上是一望無際的蘆葦蕩,碧波上的打魚船,爭相斗艷的荷花,飛騰戲水的小鳥,以及蜿蜒蛇行的千里長堤,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風景畫。而今的浮龍湖已是一座風光秀麗的現代游樂莊園了。根據單縣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浮龍湖旅游區包括浮龍湖、月亮灣、黃河故道濕地、國有林場以及湖岸圍合的范圍,總開發面積50平方公里,其中水面25平方公里。旅游區設置中部商業文化區、西部濱水休閑旅游區、東部水上運動區、南部生態景觀體驗區4個區域。
進入浮龍湖龍潭水寨的大門,沿垂柳掩映的湖中長堤,很快就來到了魏飛龍紀念亭。魏飛龍曾名魏占彪,又名魏振亞,單縣浮崗鎮魏家寨人,是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邊區抗日游擊隊第一支隊副司令員。抗日戰爭時期,在山西省的大同、陽高一帶,魏飛龍這個名字可謂是家喻戶曉,百姓聽了翹指稱贊,敵人聽了聞風喪膽。1938年,在山西六棱山下的落龍山,魏飛龍率部與日寇決戰,不幸以身殉國。浮龍潭——魏飛龍——落龍山,冥冥之中,頗具幾分傳奇色彩。
從紀念亭住東,有一片寬闊的水域,這便是龍潭水寨的水上運動區。游人閑來踏水而行,穿梭于蘆葦叢中,歡聲笑語不絕于耳。如果你覺著這樣還不過癮,別著急,聽——汽艇馬達的轟鳴聲已經響起,汽艇在浪花翻滾的水面上飛馳而過,可以讓你盡享游湖之趣。
龍潭水寨景區內盤膝而坐的彌勒佛,體態莊重自然,充滿神韻。繞過彌勒笑佛,便來到龍潭水寨的垂釣區,這里蘆葦叢生,荷花連片,草豐水肥,水流潺潺,撒餌垂釣,其樂融融。
到浮龍湖旅游,一邊感受美麗的風光景致,一邊品嘗別有風味的地方小吃。這里的菜肴都是用湖里自產的魚蝦鱉蟹精制而成,味道鮮美,沒有任何的污染,是清一色的純綠色食品。在龍潭水寨與月亮灣相連接的位置有一座賞荷亭,亭高約20米。登高望遠,但見游艇穿梭,野鴨戲水,啾啾鳥鳴,陣陣荷香,讓人目不暇接,心曠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