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火車站27座時鐘后墻的暗窄通道里,12歲的男孩雨果一直過著不為人知的秘密生活。孤兒、守鐘人和小偷──雨果以為自己終將以這三重身份悲慘地生活下去,甚至再也無法踏出這座車站。除非,他能修好那個會寫字的機器人……幾經周折,雨果終于修好了機器人。但是,機器人并沒有像他想象的那樣,寫出父親留給自己的任何字。失望之余,他卻突然發現,機器人展示給他更為離奇和復雜的信息。機器人最終寫了什么?這里面為何有這樣多的巧合?不要以為故事到這里就結束了,其實,它正是另一個故事的開始,而由此引出更復雜、更驚人的秘密。雨果的命運也隨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魔術、電影、夢想……構成了這個復雜神奇的懸疑故事。
這本書呈現方式的奇特更讓人過目難忘。它結合了繪本和小說的雙重特性,超過300頁的連續插圖,運用電影鏡頭般的推進營造戲劇的張力效果,用書特有的翻頁重現電影的剪接,讓讀者隨其特有的圖文拼接將自己置身于敘事之中,讓整本書看起來像是部小型的動畫電影。更奇特的是,這本讓電影與繪本兩相逢的奇妙之書,耐人尋味地將表現主義電影先驅喬治·梅里愛大師 (George Melies)的真實生平故事和電影劇照穿插于書中。喬治·梅里愛在從事電影工作前,先在父母親經營的制鞋廠工作,后來把工廠的股份賣給兄弟,買下魔術劇場,成為魔術師,他曾親手制作魔術用的機械裝置和拍攝電影的攝影機,這些事實都和小說后半段梅里愛自述的生平吻合,而魔術和機械裝置也同時成為小說的重要主題,將那個表演藝術與魔術融入電影的年代,在懸疑推理的敘述中驚喜地呈現。
讓我們靜靜的翻開這本神奇的書。燈光由暗轉黑。銀幕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