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是國際原油走勢氣勢如虹,顛覆歷史的一年。從年初低點,一路飆升,幾乎未作停息,快馬加鞭,直逼100美元大關,途中在8到9月期間受次級債危機,有10美元幅度調整外,國際原油一直保持著非常強勁的走勢。從NYMEX原油期貨連續合約從年初低位50.4美元開始反彈,至2008年1月達到100美元,幾近翻漲一倍。北海BRENT原油與WTI原油走勢如出一轍,完成了闊步躍進,但漲勢稍弱于WTI原油走勢。
2007年雖然美國次級貸款危機波及全球經濟的發展,但美聯儲的降息政策和向市場注入流動性資金減緩了經濟的衰退的風險。同時,中國、印度等新興國家的經濟高速度增長給世界經濟帶來了強勁動力。總體上,2007年全球GDP增長統計依然保持在5.2%的水平,較上一年僅降低了0.3個百分點。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于2008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顯示,2008年全球GDP增長將與2007年持平。其中中國、印度等新興發展中國家經濟將依然繼續維持高速增長。據估計中國和印度GDP增長將達到10.5%和8.4%。不過,市場仍對信貸危機存有憂慮,歐美和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存在衰退的風險,預計歐元區和日本2008年GDP將出現小幅下滑。對于美國,憑其經濟實力和體制完善及自我調節能力,將會繼續維持低失業率,促進美國私人投資和居民消費增長,因而美國經濟經過一段時間調整之后,2008年仍將保持穩步增長。
據最新美國能源信息部統計數據顯示:預計美國今年第一季度原油需求平均為2100萬桶/天,比去年同期上升1.1%。與新年開始的強勁需求相比,美國去年第四季度的原油需求弱于預期,數據顯示,美國當時的原油需求修正后被下調0.5%,至2082萬桶/天,僅比2006年同期上升0.3%。不過,EIA警告稱,相對于2007年的需求水平,經濟增長放緩將會削弱美國2008年和2009年的精煉油需求增幅。EIA預計,全球原油市場2008年仍將可能將持穩,然后在2009年溫和放緩。該機構認為,截至2009年底,全球剩余產能將從目前的不足200萬桶/天增加1倍至超過400萬桶/天的水平。EIA發布的數據顯示,預計美國2008年原油需求平均為2096萬桶/天,比2007年上升1.1%,2007年的年增幅為0.2%。該機構對中國的原油需求預期保持不變,中國的原油需求量僅次于美國,居全球第二。EIA表示,預計中國2008年第一季度原油需求平均為783萬桶/天,比去年同期上升5.4%,中國2007年第四季度的原油需求上升5.8%,為797萬桶/天。該機構還預計,中國2008年原油需求平均為812萬桶/天,比2007年上升5.7%,2007年增幅為5.6%。數據還顯示,預計全球2008年和2009年原油需求均將增加160萬桶/天,2007年的原油需求增幅為100萬桶/天。
而從供給角度看,2007年石油產量增長0.262百萬桶/日,至84.860百萬桶/日,其中,俄羅斯及里海地區增長的幅度最大,增加0.482百萬桶/日,而OPEC出現了0.305百萬桶/日的減產,至34.99百萬桶/日。OPEC的剩余產能今年維持在220百萬桶/天左右,預計2008年增加至250萬桶/天。OPEC上半年產量低于市場需求,其僅在11月1日開始增產50萬桶/天,OPEC的決定十分謹慎,其主要擔心是美國次貸危機影響經濟增長和原油需求。然而,OPEC增產短期內未能抑制油價,市場整體供應吃緊的局面近期內也不可能改變。對于2008年非歐佩克產油國的供應量預期將較2007年增長90萬桶/天,低于早前市場的預期。其中,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等國石油產量的增加將會大大抵消一些國家(包括墨西哥、美國、英國、挪威和埃及)的石油減產量,俄羅斯以及前蘇聯一些國家的石油增產量合計將占到非OPEC總增產量的一半。但是,非OPEC石油供應量增速仍將低于全球石油需求量的增速。
原油期價在走完了快速飆升的2007年后,已面臨2008年的嚴格抉擇??v觀上述,2008年基本面的宏觀形勢分析可以看出:今年,供給與需求的基本面仍處于趨緊態勢,并未得到明顯的改觀,供給的實質性增加僅來自于非OPEC國家,但幅度有限,占有石油供給絕大份額的OPEC國家無意大幅增產,而完全歸咎于美元的貶值和投資基金的炒作。在這種實質性供求無法改善的前提下,未來原油的價格一定會刷新高點,只有價格足夠讓OPEC國家滿意為止,才有可能回落。在二季度產量的供給提升后,原油會有深幅回調的過程。等到原油進入夏季旺期時,有可能會再迎來新的上漲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