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華人都有一個共同的家,她的名字叫“中國”。如今,一個“精神層面”上的“家”即將在山東啟建。這個“家”濃縮了中華民族5000余年的悠久歷史,被稱為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她即是中華文化標志城。
中華標志城是一項旨在增強中華民族文化凝聚力的國家宏大文化建設工程,得到中央和社會各界的重視與支持,得到海內外同胞的熱烈響應和廣泛認同。2007年10月,國家發改委正式向山東省下發《關于中華文化標志城項目有關意見的通知》,對加快該項工程規劃建設提出明確意見,要求抓緊開展中華文化標志城創意規劃方案的征集和論證工作。隨即,中華文化標志城規劃建設工作在孔孟之鄉濟寧市正式啟動。
2008年3月1日,山東省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面向全球發布中華文化標志城創意規劃方案征集公告。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全國政協副主席周鐵農,中共山東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建國,中共山東省委副書記、省長姜大明,山東省政協主席孫淑義等出席。
出席新聞發布會的還有,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翟衛華,中央外宣辦、國務院新聞辦副主任王國慶,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主任李海峰,中國僑聯主席林軍,建設部特邀顧問、兩院院士周干峙,中央黨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邢賁思,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主席高占祥,西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索朗卓瑪,全國人大常委、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名譽副主席曾憲梓,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運載火箭研究院研究員朱森元,以及中聯部、國家發改委、教育部、科技部、財政部、建設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國務院臺辦、國家漢辦、香港特別行政區駐京辦、澳門特別行政區駐京辦等部門和單位的領導;海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和華人華僑代表;山東省副省長黃勝,以及山東省有關部門和濟寧市的領導,共計300余人。
出席新聞發會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華文化標志城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許嘉璐表示,希望標志城能夠通過現代化的手段,生動、有趣地再現優秀傳統文化,體現中華民族的創造力,促進中華文化與時代精神相結合。
中共山東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建國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了“中華文化標志城建設顧問”、“中華文化標志城專家咨詢委員會”、 “中華文化標志城山東省規劃建設委員會”組成人員名單。季羨林、文懷沙、吳良鏞、曾憲梓、韓喜凱等被聘為“中華文化標志城建設顧問”;許嘉璐任“中華文化標志城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周干峙、邢賁思、王修智任副主任;姜大明任“山東省中華文化標志城規劃建設委員會”主任,王仁元、王敏、李群、黃勝、郭兆信任副主任。
中共山東省委副書記、省長、中華文化標志城規劃建設委員會主任姜大明說,這一工程的建設,對于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凝聚力;集中展示中華文明的輝煌成果和文化魅力,彰顯中華文化血脈和靈魂;感召和凝聚全球華人,促進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推進民族文化創新,促進世界文化交流和多樣性文明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發布會上,姜大明對中華文化標志城總體輪廓進行了描述。他說,標志城的目標是,規劃建設體現中華民族核心價值觀、核心精神理念、核心道德信仰的東方文化圣城和共有精神家園。創意規劃的重點是,以孔孟故里為依托,充分考慮泰山文化背景,精心保護和利用現有歷史文化遺存,規劃新建體現中華文化的物化載體,展示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展示全國各民族、各地區、各領域豐富多彩、璀璨奪目的文明成果,展示千百年來中外文化交流融匯的歷史畫卷。
發布會由中共山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山東省中華文化標志城規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李群主持。西藏自治區政協代表、港澳臺及華僑華人代表、69位項目發起院士代表等分別致辭。中共濟寧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孫守剛宣讀《共同守護全民族精神家園倡議書》。
中華文化標志城建設區域為曲阜和鄒城兩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及其之間的九龍山區,面積300平方公里。在總體布局上,將規劃形成曲阜、鄒城、九龍山三區一體、有機聯系的文化區域空間,對區域內歷史文化資源進行有效保護、整合與提升。在建設實施上,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相結合,面向全球華人公開征集創意規劃,形成全民族共同參與、共同設計、共同建設的局面。
此次發布征集的主要內容是:中華文化標志城總體創意規劃、主建區總體創意規劃和首建項目創意規劃方案:創意規劃策劃、思路、構想和建議。要求創意規劃方案有文化內涵,有總體構思,有建設形式,充分體現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取向與審美追求,集古典美與現代美、民族性與世界性、莊重感與親和力于一體,成為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的集成之作,成為設計藝術精湛、文化內涵豐富的經典之作,成為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傳世之作。
征集活動設特等獎1個,獎勵人民幣200萬元;一等獎3個,各獎勵人民幣1 00萬元;二等獎6個,各獎勵人民幣50萬元;三等獎9個,各獎勵人民幣10萬元。征集日期從今年3月1日到9月1日。所有征集文件及相關要求全部存放在中華文化標志城官方網站。對中華文化標志城創意規劃和建設作出重要貢獻的團體和個人,將在中華文化標志城內刻碑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