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人”把企業搞得很亂
有兩位企業高管兼管理研究者在談到一些非常著名企業所存在的問題時,得出一個結論:很多企業被搞糟的一個主要原因,是這些企業招了太多的聰明人。
眾所周知,在這個最后的競爭就是人的競爭的時代,企業的人才是最后的資本,企業唯恐沒有人才,特別是聰明人。企業的高管一定是既決斷又聰明的,他們當然也不能容忍愚鈍而沒有見解的人作為下屬。中層經理要聰明,基層崗位也要盡可能招聘到優秀的人才。這兩位具有豐富企業工作經驗的行家說,其實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他們說開個管理會議,如果與會的都是很聰明的人,那就再糟糕不過了。這些人都會看到復雜問題的不同方面。你需要的是精力充沛、興致高昂、行事果斷的人。他們精明 點不怕,怕就怕他們太聰明。大公司只需要一兩個分析能力過人的大腦就可以了,除此以外,越聰明越壞事。
聰明的人大多數都有兩個特點。一是看問題敏銳,在很多情況下這是優點;二是喜歡把自己的見解貢獻出來,也可以理解為具有表達、表現欲。其實不獨是聰明的人,一般的人都有這種表現自我、實現自我的基本欲望。而且所有人也正是由于其出色的表現才被他人認可的。然而聰明人喜歡表現這個特點常常會演變為一種消耗,當不同的人對問題給出自己的解決方案時,往往會引發提案者之間的全方位“戰斗”——競爭。這種戰斗的大部分努力對于原來要解決的問題是沒有貢獻的。也許兩個方案的妥協折中就是問題的最優解,但是他們卻各不相讓,使出渾身的解數試圖壓倒對方,有時候雙方誓死捍衛自己方案的完整性、純潔性,甚至發展為企業的內部戰爭。
一項調查研究顯示,傳統的學術成功和商業成功間并無關聯,英國最頂尖的企業經理共同的地方并不是他們的果敢或者是杰出,而是他們都面臨閱讀困難。比如英國托特納姆熱刺足球俱樂部主席艾倫·休格和Virgin集團負責人理查德·布朗森就都有閱讀困難,而且兩個人都沒有大學畢業。過去我們總是認為,搞科研和教學是比做企業更高級的職業,要求的素質也高于企業,能在科研教學領域干的人,都是智商較高的人,在企業里馳騁肯定沒有問題。我們通常認為學校里的尖子生不去企業,是他們覺得企業里乏味,所以瞧不上眼。事實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他們在企業界“跑得最遠”的地方也就是麥肯錫,不過麥肯錫和企業界還不完全是一回事。
“聰明人”把管理者搞得很累
公司對付不了聰明的腦袋,或者說公司不需要聰明的腦袋,至少不需要太多的聰明腦袋。管理專家說,只要公司管理不失常,那么公司是否庸人充斥,就不那么重要。聽說印第安人不需要特別聰明,選酋長也不選特別聰明的人,看來還不只是印第安人有這問題。高智商者的一些特點:他們能夠獨立思考,他們喜歡抽象思維,他們能夠客觀地看待數字,他們忌恨欺騙,他們喜歡有不同意見。這些特征不僅對企業的工作無益,甚至有可能是缺陷,妨礙他們在大公司里的提升。管理學者露西·凱拉韋(Lucy Kellaway)提供了兩例個案,發生在其朋友身上的故事,都印證了高智商者不適合在企業工作的判斷。這兩個人都拿到了牛津劍橋的一等獎學金,他們在企業界的職業生涯開始都很出色,15到20年過去了,兩個人的狀態都很糟糕。
第一個朋友給一家很大很成功的美國企業做事,他要給董事會寫一份報告,要報告的問題很復雜,很微妙,所以他也寫得很復雜,很微妙他的上司是個頭腦簡單的人,把他的報告給打回來了,說按照公司政策,最多只能總結三點出來。上司說他太有創意,太能分析,還是不要事情搞得這么復雜為好
如果復雜對企業來說是個問題的話,意見不統一的問題就更大了,第二個個案就屬于這一類,她在一家成功的英國公司擔任某高層職位最近,她參加了高層管理人周末的聯誼會,這種聯誼會上說的無非都是些鼓舞士氣的廢話。作為一個高智商的人,她覺得,用這種方法來安排本屬于自己的時間,非常不妥。不過,她還是抑制住了自己的想法,埋頭填寫一份很長的調查表
“嘲諷是我最喜歡的幽默方式。”其中的一個調查問題中說。她按照簡·奧斯汀(Jane Austen)的傳統,給這一句話打了個表示同意的勾。可惜啊,她的答案錯了。企業不能容忍嘲諷,嘲諷太過分,太有威脅性。公司不會炒她魷魚,不過公司嚴正告訴她,如果她不認真反思自己的幽默感的話,她就該另謀高就。
多元化不是企業本性
盡管企業口口聲聲說要多元化,但實際上,企業在思想上是非常不多元的,而且越來越單一。如果你太聰明、太叛逆、話太多,估計你就沒有什么前途。面對激烈的競爭和對抗,組織的協作越來越重要,同時過多的信息使得這種協作和步調一致越來越困難,因此組織真的需要像軍隊一樣,執行,服從,再執行,再服從。企業在選擇員工的時候,存在一個最大的誤區,就是希望得到能夠“跳離條框思維”(think out of the box)的人才。“跳離條框思維”是英文中最讓人頭痛的短語之一。條框在哪里?條框是什么?有條框有什么不好?事實上,企業倒是希望大家一直呆在條框里。企業要求大家一致,不僅僅是對公司的規劃看法一致,還要求個人的感覺也整齊劃一。希望獨到見解,希望標新立異,基本上可以說是葉公好龍。
公司基本上是不歡迎暢所欲言的高智商者的,他們的境遇會隨著他們的出色而越來越差,但會由于他們逐漸適應企業的文化而有所改善。企業里不需要且排斥持不同意見的人。其實從來就不可能有持不同意見者會在一個企業里長存。在過去所謂的獨裁專制企業時代,企業至少還明確告訴大家,不要持不同看法。如果你說出些老板不贊同的話,他還會沖你發火。雖然這并不利于自由思想,但好歹還很坦率。如今,如果你膽敢對老板不認同,他多半會給你“小鞋”穿。
如今,企業歡迎標新立異,自由發揮,甚至改革,但是這可不是常態。一旦那些聰明人真正有了自己的想法,就會遭到排斥。除非是老板或者利益集團的一時之需,在這種情況下你需要很快和他們融為一體,一個不好聽的名字叫做“賣身投靠”,否則的話馬上就是“過河拆橋”、“卸磨殺驢”等形容詞等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