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產地分布。金華豬是中國著名地方優良品種,其頭部和尾部為黑皮黑毛,故又稱兩頭烏。它產于浙江省金華地區的義烏、東陽和金華三個縣,現已推廣到浙江全省20多個市、縣和省外部分地區。種豬數量,據產區3個縣統計有5萬多頭。
2.外型特征。金華豬體型中等偏小,毛色遺傳性比較穩定,毛色除頭頸和臀部、尾巴為黑色外,其余均為白色,故有“兩頭烏”之稱。在黑白交界處有黑皮白毛的“暈帶”。耳中等大小、下垂,額上有皺紋,頸粗短,背微凹,腹大微下垂,臀較傾斜,四肢較短,蹄堅實,皮薄毛稀。乳頭多為7~8對。
金華豬按頭型可分為“壽字頭”和“老鼠頭”兩種類型。“壽字頭”型豬分布于金華和義烏等地,個體較大,生長較快,頭短,額部有粗深皺紋,背稍寬,四肢較粗壯。“老鼠頭”型豬分布在東陽等地,個體較小,頭長,額部皺紋較淺或無皺紋,背較窄,四肢高而細。
3.主要優點。金華豬以皮薄、骨細、肉質好,肌肉顏色鮮紅、吸水力強、細嫩多汁、富含肌肉脂肪,適宜腌制火腿和臘肉而著稱。金華豬的鮮腿重6~7公斤,皮薄,肉嫩,骨細,肥瘦比例恰當,瘦中夾肥,五花明顯,以它為原料制作的金華火腿,是中國著名的傳統熏臘制品,為火腿中的上品。這種火腿皮色黃亮,肉紅似火,香烈而清醇,咸淡適口,色、香、味、形俱佳,且便于攜帶和儲藏,暢銷國內外。
4.繁殖性能。金華豬具有性成熟早,繁殖力強,繁殖年限長,優良母豬高產性能可持續8~9年,乳頭數多、泌乳力強、性情溫馴、母性好和產崽多等優良特性。經產母豬每窩產崽14.22±0.31頭,仔豬育成率高達94%。小豬在70~80日齡開始發情,105日齡左右達到性成熟,6月齡即可配種生產。適應性好,耐寒耐熱性強,耐粗飼。
金華豬在每公斤配合飼料含消化能12.56兆焦、粗蛋白質14%和精、青料比例1∶1的營養條件下,在體重17~76公斤階段,平均飼養期127天,日增重464克,每公斤增重耗消化能51.41兆焦,可消化粗蛋白質425克,75公斤體重屠宰,屠宰率72.55%,瘦肉率43.36%。
5.開發利用。以金華豬作母本的二元雜交能明顯地提高肥育豬增重速度,降低飼料消耗。尤其是大約克×金華豬、漢普夏×金華豬、杜洛克×金華豬、長白豬×金華豬的雜種后代日增重提高25.71%~38.25%,飼料消耗減少10.3%~13.06%,瘦肉率提高5.93%~8.90%。長白豬×蘇白豬×金華豬,大約克×蘇白豬×金華豬三元雜種豬的效果優于二元雜交,日增重分別達614克和698克,瘦肉率比純種金華豬提高5%~9%。特別是與長白豬雜交的后代提供母本(長金豬),雜交優勢更為明顯。(浙江加華種豬有限公司 陳昂 郵編:3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