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麥免耕栽培優點
多年多點試驗示范證明,小麥免耕栽培技術具有省工省時、輕簡省力、節本降耗、培肥地力、增產增效等優點,較常規種植一般每667平方米(1畝)可節本增收8%~10%。
1.節本增收。免耕小麥田不用耕不用耙,一般每667平方米可節約翻耕費80元,省工2~3個。秋播期間,秋收、秋種、秋管的勞力、畜力、機械的矛盾相當突出,采用小麥免耕栽培技術方法簡單、操作輕便,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
2.搶種增效。特別是遇到連續陰雨天的年份,稻田不能及時翻耕,實行免耕,就搶到了季節,確保了一季小麥的收益。
3.肥土增收。采用免耕稻草覆蓋還田,使土壤有更多的腐殖質形成,保持了良好的土壤團粒結構,為作物提供了充足的養分來源,不僅有利于當季小麥增產增收,而且有利于下茬作物持續增產增收。
二、小麥免耕栽培關鍵技術
根據小麥生長發育的特點,小麥免耕栽培技術應注意將常規技術與先進技術組裝配套,切實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的技術關:
1.把好開溝整廂關。稻田大多處在低洼澇地,排水困難,地下水位高,土壤含水量大,通透性差,影響小麥根系正常生長發育,因此應切實做好排漬防澇工作。要適墑開溝整廂,按廂寬3.5米開溝整廂,整理好廂溝、圍溝、腰溝,做到溝溝相通,排灌暢通。若遇到干旱天氣,土壤墑情差,播種前應灌水保墑,以利于種子萌芽。
2.把好化學除草關。麥田雜草種類較多,要選用安全對路的除草劑,嚴格把握用藥劑量,劑量過大,對小麥易造成藥害;劑量過小,防除效果差。根據雜草發生的特點,重點防治冬前草害。其方法是:在小麥播種前1天,每667平方米用200~500毫升百草枯,兌水75公斤,防除田間雜草;苗期每667平方米用精惡唑禾草靈50毫升加苯磺隆20克,兌水50公斤,或精惡唑禾草靈50毫升加3.6%甲基碘磺隆鈉鹽·甲基二磺隆可15毫升,兌水20公斤,防除雙子葉雜草和單子葉雜草。噴施除草劑時田間必須無水。
3.把好適量播種關。適量播種是苗勻、苗壯、高產的基礎。在適期播種的前提下,要改大播量為適量播種,一般以每667平方米播種8公斤左右為宜,最多不要超過12公斤。出苗后一旦發現出苗不勻,在3葉期時應及時疏苗、補苗、間苗,使麥苗分布均勻。同時,要大力推廣“鄭麥9023”、“鄂麥18”、“鄂麥23”等主導品種,推廣包衣種或藥劑拌種。在播種前曬種1~2天,然后每公斤種子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2克拌種,隨拌隨播,切忌白種下田。
4.把好配方施肥關。在小麥生長發育全過程中,要掌握小麥的需肥規律,做到缺什么肥補什么肥。應采用配方施肥技術,堅持“以農家肥為主,以化肥為輔”的原則,重施有機肥,配合施用氮、磷、鉀化肥及微肥,不宜選用碳酸氫銨作底肥,以防肥料揮發和灼傷種子,并要注重適時根外追肥。免耕小麥前期水、肥充足,一般長勢較好,但中后期水、肥供需矛盾突出,加之根系較淺,吸收地下養分受到限制,容易出現葉片發黃、早衰的現象。為解決好早衰的問題,一般要看苗巧施拔節肥,667平方米施尿素4~5公斤或復合肥5公斤加鉀肥3公斤,促健壯生長,以防倒伏;抽穗揚花期要重視施葉面肥,結合病蟲防治,每667平方米用0.5~1公斤尿素加0.2公斤磷酸二氫鉀兌水40公斤噴施1~2次防早衰,以利提高千粒重和結實率。
5.把好稻草覆蓋關。播種后要及時蓋草,要求草不成砣,地不露白、不露籽,667平方米蓋草200公斤左右。蓋草時要做到一撒、二勻、三補缺,確保覆蓋物均勻。稻草覆蓋后,要用水噴濕,以利于稻草腐爛。
6.把好病蟲防治關。免耕小麥由于稻茬沒有耕翻入土,田間稻茬赤霉病殘留的基數較大,侵染麥穗數量較多,發病率往往高于耕翻麥田,加上免耕小麥田早發優勢強,郁閉封行早,田間濕度大,有利于中后期各種病菌的發生與蔓延。因此,對免耕麥田病、蟲的防治要高度重視,及時做好測報工作,并注意清除田邊雜草,減少中間寄主,適時做好藥劑防治工作。(湖北省農技推廣總站 柯利堂 郵編:43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