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點
“TD夭折論”的炮制者不僅有一種“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心理,更有盼望“TD夭折”的野心。
最近,路透社網站上發了一
則“中國自主研發3G標準TD-SCDMA(下簡稱“TD”)或中途夭折”的通訊。剛看到標題時,心里一驚,3G牌照已經進入發牌“倒計時”, TD又怎么“夭折”呢,難道路透社將報出什么驚人內幕?懷著忐忑的心,我仔細地把這篇通訊讀了一遍。
總結此篇通訊,推測TD將夭折的論據有三: 其一,TD推廣遇到了不少技術障礙,推廣進度緩慢; 其二,許多全球手機及電信設備制造商,對推廣TD熱情不高,大合同多被3家中國行業巨頭——華為、中興和大唐電信取得; 其三,中國移動瞄準4G,已著手為TD-LTE鋪路。
文中引用的事實和數據,大多在公開媒體能看到,并沒有驚人的內幕消息。在精心地、有邏輯地羅列了這些“事實”后,未經深入分析和廣泛采訪,路透社就得出了“TD或將夭折”的驚人結論。
不可否認,TD在推廣過程中,確實遇到了一些技術問題,這是任何一項新技術和業務在應用初期都難免的。但中國不可能“因噎廢食”,就此放棄投了巨資、還未正式啟用的TD。
再說,中國移動要發展4G,這是件著眼未來的好事,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國移動就會放棄TD。不然,先前做測試、鋪網絡的投資就打水漂了?眼下在各地做的TD推廣工作也都白干了?至少我從沒聽哪個中國移動的有關人員說“TD是花錢做著玩的樣子貨”。
而以TD在全國布局緩慢為由,說中國移動要放棄TD,就更可笑了。別忘了3G還沒有發牌,各運營商都在跑馬圈地,就算是被“TD夭折論”鼓吹者看好的WCDMA和CDMA2000,在中國各地的布局也是按部就班地一點點推進。如果想表達TD的推進不如WCDMA和CDMA2000,也需要更深入、確切的事實根據。
我不禁要問,一向標榜客觀的路透社怎么會犯如此低級的錯誤?我很難還原“TD夭折論”策劃和炮制的過程,但是我寫的是一篇評論而非通訊類的新聞報道,那就不妨學著“TD夭折論”的做法,也推測一番。
如果排除對產業認識不足的原因,采用空穴來風的手段,炮制如“TD夭折”這樣有刺激性的負面報道,無外乎兩個利益出發點: 一是“吸引眼球”,二是替有利害關系的群體打壓競爭對手。
如今,在媒體商業化大潮的推動下,一些曾被主流媒體不屑一顧、有失職業操守的手段,也多了起來。在北京奧運會期間,就曾有某西方媒體玩了一回“戲法”,先是在比賽結果出來前,搶先發出“中國隊失利”的報道,而后又迅速地從自己的網站上拿掉了這條消息。“TD夭折論”的誕生也不能排除這種可能。
而正如“TD夭折論”文中所說,許多全球性的手機及電信設備制造商并沒有從TD產業中獲得什么利益,“大合同多數都被中國行業巨頭取得”。我們有理由相信,“TD夭折論”的炮制者,不僅有一種“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心理,更有盼望“TD夭折”的野心。首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