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大家都在討論冬天的到來,但對于民族軟、硬件產業而言,我看到的卻是春天,緊接著還將是炎熱的夏天!”在日前舉行的2008年中國IT兩會上,中聯部信息辦副主任任錦華當眾如是說。任錦華在10多年的信息化實踐中,知難而進,始終堅定不移地推進國產化。他的判斷,自有他的理由和依據。
我也曾經在11月24日的專欄討論《4萬億當中的IT機會》。之后發現,很多讀者對此頗感興趣,尤其是文末關于“民族軟、硬件企業將在政府主導下,開展新一輪的技術攻關和市場突破”的看法。現在看來,這一話題顯然還值得追蹤探討,因為中央和國家相關部門的政策、舉措,仍在密集地推出和落實之中。前不久,中央出臺了關于當前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10項措施。其中有兩項措施尤其值得IT從業者關注。一是其中的第六項措施: 加快自主創新和產業結構調整。重點支持自主創新和高技術產業化,加快產業技術進步,大力發展服務業。二是其中的第10項措施: 加大銀行信貸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
為什么要特別強調這兩項措施對于IT業的重要性呢?一是它們明確了自主創新的技術領域將得到明確的資金支持,因為30年改革開放的經驗告訴國人,市場并不能換來技術,尤其是核心技術。二是意味著,在推進民族軟硬件產業做強做大的過程中,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資本的重組不可避免,并且面對著前所未有的政策契機和資金環境。最近國家各相關部委的一系列重要動作,已經清楚無誤地顯現出若干端倪。
11月10日,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核高基”重大專項2009年課題申報指南。近1個月以來,我看到、聽到身邊的很多信息化用戶、軟硬件企業和科研院所,都在積極“組隊”,踴躍申報。國家發改委12月4日宣布,今年新增1000億元中央投資中,用于支持自主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化的16億元投資計劃已全部下達。給予支持的自主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主要包括: 建設知識創新三期工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國家工程實驗室建設和改造項目、高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加快建設下一代互聯網項目、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公共創新平臺建設及產業化項目等。
自主創新的意志空前堅決,資金扶持的力度前所未有。全球金融危機中,民族自主創新迎來前所未有的新契機。作為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重要途徑,民族軟硬件產業大規模重組必將上演。它們有的將以松散的聯盟方式,在技術創新和市場開拓中共同進退; 有的則將以資本重組的方式,進行技術積累和規模擴張,對市場做出更為凌厲的反應。中國IT自主創新的“諾曼底登陸戰”,就此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