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蔣星煜同名小說改編,宋光祖、呂佳、賀亦佳編劇,上海戲劇學院附屬戲曲學校制作演出的新編京劇《諸葛亮招親》,無論內容還是形式都給人以美的享受、理的啟迪,被許多專家和觀眾認為是近年來上海戲曲舞臺上少見的充分尊重戲曲本體、發揮戲曲唱念做打表演特色的一出佳作。
《諸葛亮招親》表現的是不以貌取人、不重門第和妝奩的愛情觀。這種愛情觀在當時講究門第和“郎才女貌”的時代,誠屬難能可貴,更可貴的是它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依然具有現實教育意義。
對絕大多數觀眾來說,諸葛亮就是《失空斬》、《借東風》里那位羽扇綸巾、雄才大略,多少有點仙氣甚至“妖氣”的一代名相——這成了觀劇思維定式。而《諸葛亮招親》中的諸葛亮,在胸懷大志的同時更多了一份兒女情長的人情味和可親可愛的青春感。
在劇中,諸葛亮的可親可愛主要表現為他對異性知己阿丑的追求,表現在重品格、重志趣而“不求門第與妝奩”的愛情觀。
阿丑是漢代沔南名士黃承彥之女。黃承彥曾對諸葛亮說:“聞君擇婦,家有丑女,黃頭黑色,而才堪相配?!秉S發、黑膚,這樣的姑娘在現代社會可能非常時髦,但在當時卻絕不符合美女標準。劇中喜劇性地交代了諸葛亮與阿丑之間相戀相愛的過程,尤其在第四場通過與阿丑的交往,諸葛亮認識到阿丑身上所具備的優秀品質,發現阿丑雖是女流,卻是熟讀經史、才華橫溢、心靈手巧、心憂天下,是個“奇女子”。因而,諸葛亮唱出“亭臺回首無人影,一絲牽掛入心胸”的肺腑之言,表達了對阿丑的愛慕。
當然,諸葛亮的選擇惹來了許多世俗的議論?!度龂尽ぶT葛亮傳》:“時人認為笑樂,鄉里為之諺曰:‘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丑女’?!比欢聦嵶C明諸葛亮選擇阿丑為妻是正確的,他出山以后屢建奇勛,官至蜀漢丞相,這些成就,若沒有阿丑對家庭的照料和對子女的教育,是不可能取得的。諸葛亮的選擇,同樣值得今天的青年男女思考。
《諸葛亮招親》的藝術表現同樣不乏可圈可點之處。首先是唱詞優美,富有詩意并深寓哲理、飽含意境,達到了既寫景又抒情、情景交融的境界,很好地抒發了人物的內心情感。如諸葛亮第一次上場所唱:“一桿鋤滿床書高臥南陽,更喜得草堂內爐暖茶香”,簡約優雅、恰如其分地交代了諸葛亮的志向和品格。又如第四場阿丑所唱:“赤地千里雞犬泯,殘骸野草共枯榮。淚添九曲黃河盛,恨壓三峰華岳沉”,則抒發了阿丑心憂天下的情感。
其次,《諸葛亮招親》的舞臺表演充分尊重了戲曲本體。全劇給演員以極大的表演空間,充分展示了他們唱、念、做、舞等多方面的才華。而楊淼、牟元笛坤生乾旦的安排,給人以耳目一新的特殊觀感。
楊淼嗓音剛健清亮,唱念鏗鏘動聽,扮相清秀,臺風穩健大方?!翱春壤菬熎鹛鞊u地動”、“見書信不由我心中惆悵”等大段唱腔,被她唱來回腸蕩氣、酣暢淋漓、跌宕起伏、韻味十足。尚派男旦牟元笛扮演阿丑,充分展示了尚派風格,唱做俱佳。他充分運用戲曲身段、水袖來表現和刻畫人物情緒及性格,如“夢境”一場以扎實的“圓場”和“轉身臥魚”等身段表現阿丑押送“木牛流馬”,藝術地再現了阿丑的大智大勇。另外,當阿丑聞聽諸葛亮登門拜訪時,牟元笛設計了水袖舞蹈,運用水袖上下左右翻落、抖動旋轉等技巧,完美地展現了阿丑的喜悅之情。
其三,全劇的音樂悅耳動人。作曲高一鳴設計的唱腔流暢動聽,既保留了京劇傳統流派唱腔的韻味-又根據劇情和人物性格的需要采用了一些新的唱腔。如第六場諸葛亮與阿丑的對唱就借鑒了傳統戲《坐宮》中的對唱,但人們聽來絲毫不覺生硬。而諸葛亮所唱“原來是黃府女才英”中的“原來是”采用“嘎調”,寬亮悅耳,配合劇情和人物心情,可謂恰到好處。
新編京劇《諸葛亮招親》開演前夕,導演何雙林對該劇做了“以優美動聽的唱腔、細致入微的表演去打動人心”的藝術和市場定位。從演出情況看,確實達到了這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