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你說什么我聽不懂》以喜劇形式表達了愛國的主題。觀看這部戲時,筆者感覺很輕松,不時發(fā)出一些笑聲。
《你說什么我聽不懂》確實具備了一些喜劇的形式要素,主要表現(xiàn)在四個方面。其一是性別反串——由男演員扮演的丫鬟大娟留著男人發(fā)式,涂著猩紅唇膏,穿著女式綢襖綢褲,忸怩作態(tài),撒嬌撒潑,女主角宋珍妮則以一身長袍馬褂亮相。其
二是利用對比將人物特征進行夸張——男主角的父親王老爺瘦小干癟卻聲音宏亮,外貌冬烘卻思想開放。其三是運用誤會制造矛盾——男主角王士清沒有看出宋珍妮的真實性別,誤以為自己愛上了一個男人,是個同性戀。其四是引入當今流行娛樂符號,獲取觀眾認同——清秀聰慧的女主角宋珍妮在躲避洋人追捕時給自己取的化名,竟是當今娛樂界最著名的“大嘴”宋祖德。
通過以上約略介紹,可以發(fā)現(xiàn)主創(chuàng)人員在怎樣博取觀眾笑聲方面動了一番腦筋,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不過,由于該劇在其他方面的不足,使這些笑料也僅僅達到了讓觀眾一笑了之的效果,而留給觀眾的回味卻很淡,缺乏內涵的厚度和情感的飽滿度。
愛國是話劇《你說什么我聽不懂》的主題。一般來講,愛國的主題是不太適合搞笑的,因為稍有不當便會使人產生對國家不尊重的感覺。主創(chuàng)人員走了一步險棋,避免了這種危險。男主角王士清是清末一個小鎮(zhèn)富商的兒子,他空有一腔愛國熱情,卻不知如何救國,只是一味地抵制洋人和洋文。對于父親讓他學習洋文到美國做生意的安排,他堅決反對,并趕走了10個被父親聘來的洋文老師。后來,他在宋珍妮啟發(fā)下轉變了觀念,認識到可以利用洋文學習外國先進技術的道理。而且,他還用剛學到的洋文把宋珍妮從洋人手里救了出來,雙雙飛往美國。全劇抓住王士清狹隘的愛國觀大做文章,對此進行了譏諷。這個切入點是觀眾可以接受的。但可惜的是,該劇既沒有把人物的狹隘推向極致,也沒有將人物的內心沖突與社會環(huán)境結合起來,更沒有展示這種狹隘的愛國觀對其個人命運的影響,而只是將戲份滯留在學不學洋文這個層面上,這就會讓觀眾感到戲的內涵的單薄。
由于這種主題設置的局限,就產生了全劇缺乏戲劇動作的毛病。從表面上看,觀眾似乎很容易找出貫穿全劇的主要戲劇動作——王士清學洋文。但這個動作,不是真正的戲劇動作。
在戲劇中,戲劇動作不僅僅是演員的一種形體表達,而是由人類的潛在欲望、需求和要求所激發(fā)的行為。在劇中,觀眾看到了王士清激烈的動作、大聲的呼喊,卻基本找不出王士清內心潛在的欲望和需求。
當王老爺聽聞美國某地某組織來華招募人員赴美經(jīng)商,非常心動,讓兒子突擊學習洋文去美國撈金時,王士清堅稱自己非常愛國,拒習洋文,趕走了父親為他聘請的10個洋文老師;而王老爺要將女扮男裝的宋珍妮趕出家門時,王士清卻出于愛國熱情堅決收留了她;當宋珍妮試圖教他學洋文時,王士清又出于愛國熱情要將她驅逐;當宋珍妮的一番教導使他有了根本性轉變后,王士清走上了“科技救國”的道路。在這整個過程中,主創(chuàng)人員沒有表現(xiàn)一些問題——王士清的這種狹隘的愛國觀,源自于哪里?在一個小鎮(zhèn)富商的家庭中,為什么會有這樣一個熱血青年?他和當時社會上的愛國力量有什么關系?作為一個游手好閑的人物,王士清的這種狹隘的愛國觀是不是他偷懶的借口?
由此,筆者認為,雖然演員夸張的形體動作貫穿全劇,但實際上這部戲的戲劇動作是缺席的。這種缺席,使得全劇無法有效地組織起各種力量的沖撞,無法充分展現(xiàn)人們通過行動的彼此影響。王士清與父親之間的沖突、跟宋珍妮之間的分歧,宋珍妮跟洋人之間的對立,這些都是點到為止、時續(xù)時斷的。至于那個丫鬟大娟,在這些人的沖突中更是無所作為,成為一個為搞笑而搞笑的人物。如此一來,一部戲中最重要的東西——情感聯(lián)系,包括劇中人物之間的感情聯(lián)系、劇中人物和觀眾之間的感情聯(lián)系也無法得到充分釋放和體現(xiàn)。觀眾看到的,只能是父親對兒子的恨鐵不成鋼,兒子對父親的一味反抗,而大娟則毫無例外地被所有人嘲弄。就連戲中的愛情,都因其突如其來和毫無波折而顯得波瀾不驚。缺乏糾葛的人物關系,自然不會產生復雜的戲劇變化效果。作為劇中人物情感的投射對象,觀眾對復雜情感表演會有復雜的感受,對于簡單的情感表演就只能有簡單的感受了。
由此,《你說什么我聽不懂》缺乏戲劇張力成為必然。戲劇張力是蘊含在劇中人物的沖突之中的,是人物之間沖突不斷升級的結果。要使一部戲劇具有戲劇張力,就應讓劇中主要人物的每一次行動都能促使另一個人物作出反應,并且加以抵抗,而不是尋求一種解決方法。而全劇在展示沖突時,顯然是把重心放在“噱頭”上,并沒有對角色之間的碰撞給予充分重視,更沒有意識到該想辦法讓沖突升級,以此來推動劇情的不斷向前發(fā)展。事實上,這部戲的沖突在前半部分只是停留在王士清學不學洋文這個層面上,到了后半部分幾乎沒有了。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王士清學洋文這個問題在戲進行到一半的時候就已解決,接下來問題是王士清是不是應該愛上一個“先生”?王士清怎樣從洋人那里把宋珍妮救出來?這兩個問題,似和“學洋文”有點聯(lián)系,卻不是王士清和父親沖突的升級,也不是王士清和宋珍妮的沖突,更談不上和大娟有什么關系。這樣的處理,只是在故事層面上完成了這部戲,但觀眾卻幾乎沒有被引發(fā)出什么內心的感慨。
從海報和網(wǎng)上宣傳看,《你說什么我聽不懂》的定位是爆笑劇。也許,主創(chuàng)人員正是將重心放在引發(fā)笑聲上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處理;也許,創(chuàng)作人員是本著改革的精神故意放棄了傳統(tǒng)話劇的創(chuàng)作原理,但作為觀眾,我們還是希望看到既好玩搞笑又有較厚實內涵以及飽滿情感的話劇。
僅有笑聲是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