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紹興路9號,這是臺灣昆曲曲友最為熟悉的大陸地址——因為它是上海昆劇團的所在地。在老曲家徐炎之夫婦、夏煥新、焦承允等前輩指導下,眾多臺灣曲友學唱習演,在40年間業余演出了約十余出戲,為昆曲婉轉細膩的唱腔、典雅優美的身段所深深著迷。
上世紀80年代后期,兩岸開放交流,大陸昆劇演員的精湛表演為臺灣曲友贊嘆不已。尤其是“上昆”演員陣容強大,行當整齊,是臺灣曲友最熱愛的劇團之一,可以說,每位“上昆”一級演員都擁有眾多臺灣“粉絲”。
1990年夏,賈罄園組織“上海昆劇之旅”,邀請臺灣曲友、教授、學生四十余人參加。他們觀賞了“上昆”10場精湛演出,大家情緒極其高昂,一致認為優美的昆劇藝術應在臺灣繼續傳承、發揚。于是,眾人推舉曾永義出面向臺灣文化建設委員會爭取經費。1991年3月昆曲傳習計劃開始,由曾永義和我主持、執行。2000年10月傳習計劃圓滿結束,我們在十年間培養了四五百位昆曲愛好者、四五十位演員和文武場樂師。教授他們的教師,大多為大陸杰出昆劇演員、樂師,其中“上昆”演員更占多數。
昆曲傳習計劃結束后,以其中優秀藝生為主成立了臺灣昆劇團,我擔任團長,繼續學習與演出,同時邀請大陸杰出演員前來教學并作師生聯演。其中較大型的制作有“風華絕代——昆劇名家匯演”,2005年在臺北新舞臺演出5場;“蝶夢蓬萊”1997年在臺北城市舞臺及中央大學演出5場;“美意嫻情”2008年在臺北城市舞臺及中央大學演出4場。每場演出,都近滿座,甚至出現一票難求的情況。許多觀眾認為,這些演出不僅是自己一生中難忘的,而且是臺灣昆劇活動史上不能忽略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