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幾乎無人知道郵政還能配送農資消費品下鄉,而今天,北京、山東、河南、江西、天津、甘肅、河北……越來越多的省市已家喻戶曉:農資搭郵車進萬家,農民足不出村就可以通過郵政渠道買到質優價適的種子、化肥、農藥和日常用品。到目前,已建成農村物流配送點八萬余處,行政村覆蓋率達到95%,基本實現一村一點。
廣西雖然不是最早開展郵政農資經銷配送的省份,但卻是全國推廣范圍較大的地區之一。
據了解,自從2001年廣西郵政公司在全區范圍內涉足農資分銷配送業務以來,目前已經有接近5000個郵政農資配送服務點,基本上遍及廣西全區。分銷配送的農資種類,也從原來單一的種子,擴展到了肥料、農藥、飼料等多個品種。
不過,郵政部門經營農資,畢竟存在“先天不足”的劣勢。由于專業知識上的欠缺,郵政部門的農資配送人員很難給農民提供技術上的指導,加上所經營的產品品牌有限,可供農民選擇的產品也不多。對此,廣西郵政公司與北海噴施寶有限公司開展了合作,以期利用公司在農化服務上的優勢,彌補自身經營的不足。
銷售網點已近5000個
同全國其它地區一樣,廣西郵政開始涉足農資經銷配送業務,也是從種子配送業務起步。后來由于網點的鋪開,單一經營種子配送已經很難滿足市場的需要,于是其他農資種類的經銷也逐漸開展。
“剛開辦這項業務時,困難重重。”原廣西郵政物流公司總經理唐勝渭介紹,“不要說農民不太相信郵政能夠經營農資,就連很多郵政的職工都在懷疑自己能否勝任。”
不過,郵政部門由于有著與生俱來的網絡優勢,可以直接深入田間地頭進行農資的配送,短短幾年時間,這項業務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據廣西郵政物流公司一位負責人介紹,全區各地在對原有的網點資源進行改造的基礎上,建成了以縣級郵政配送部門為配送中心、鄉鎮郵政支局為配送站、村級服務點為配送點的三級配送網絡。并且每個配送部門都配備了若干個專門的“投遞員”,把農戶所需要的農資產品送到家門口。
這位負責人稱,完善的網絡是廣西郵政經營農資配送的最大優勢,他還把這個網絡形象的比喻為“蜘蛛網式”網絡。據介紹,目前整個廣西已經擁有了將近5000個專門的郵政農資配送服務點,遍布全區大部分市縣。
發展遭遇專業服務“瓶頸”
不過,郵政部門經營農資配送,固然有網絡上的優勢,但是由于是“半路出家”,也存在專業技術上的不足。由于不能給農民提供實用、及時的技術指導,廣西有些地區的郵政農資配送業務目前發展得依然比較緩慢。
而且,由于郵政部門經營的農資產品的品牌較為單一,不能給農民提供更多的選擇空間,加上價格相對偏高,都是阻礙其繼續發展的因素。
在廣西木薯生產大縣武鳴的一家郵政農資配送點內,記者看到,貨架上擺放的商品寥寥無幾,門庭也是相當冷落。但是鄰近的一家掛著“農技服務中心”牌子的農資銷售門店卻是人來人往,不斷有農民前往購買化肥、農藥等商品。
當地的一位農民稱,他之前也到附近郵政的農資店看過,但是他咨詢的一些木薯防病、防蟲知識營業員也回答不上,一些以前用過的農藥產品在這家店里也買不到,因此只好又到以前的農資店去購買。
另外,深入田間進行農資配送也讓郵政部門的一些員工產生怠工情緒。據了解,在廣西柑桔大縣恭城的郵政局今年進行的一次招聘中,報名的人數比較少。一位廣東某高校的畢業生說,本來以為進入郵政部門是不錯的,但是一聽說是要去“賣農資”,他當即就退出了應聘。
與公司合作補技術短板
為了彌補自身的這些不足,近年廣西郵政公司與全國最大的葉面肥生產商之一北海噴施寶有限公司展開了合作。通過郵政的網絡,噴施寶給農民提供農資產品,而郵政借助企業的技術優勢,給農民進行專業服務。
北海噴施寶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王祥林也對這個合作比較看好。他表示,郵政作為農資生產企業和農民之間的橋梁,可為農資產品的配送,提供網絡服務和末端營銷支持。企業與郵政的強強聯合,不僅能很好地為“三農”服務,而且,利用這一聯合渠道,還能有力防止假冒偽劣農資產品的出現。
而噴施寶公司的業務經理和技術人員,也在廣西各地給一線的郵政職工進行了業務培訓,講解產品知識,傳授市場開拓技巧,使一些原來對農資市場不熟悉、對農資配送工作信心不足的郵政職工增強了信心。
這種合作模式的成效很明顯。據統計,到目前為止,廣西全區郵政部門共為農民配送種子9000多噸,配送葉面肥等其他農資產品2000多噸,配送范圍覆蓋了自治區90%的行政村。而有關人士也透露,廣西郵政部門也將加大力度,準備今年在農資的經銷配送業務上再爭取有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