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翁建平
本刊校園記者:焦 陽 潘宛青 李天原 吳子近
小編我的手邊放著一本書,《星座小王子2008星運事件簿》。
誰不想多少預知一下自己在新年里會有什么樣的“運氣”呢?我自然也不例外。剛翻開書想要好好研究一下的時候,卻看到了這樣一則新聞:
一位叫胡雨婷的13歲武漢初一女生,有感于“星座”在同學中大行其道的現象,專門花了一個多月時間調查采訪,還在那些“占星”網站上一次次輸入驗算,最后得出結論:所謂的“星座”不過是一種“洋迷信”,一種“美麗的謊言”。
既然是“迷信”、“謊言”,為什么我們生活在科技發達的21世紀的一代,還會有那么多人關注、相信甚至迷戀它呢?它難道一點道理也沒有嗎?
我們決定耍一次“陰謀”。
一次關于星座的試驗或“陰謀”
試驗地點:
諸暨浣江中學、紹興袍江中學、舟山定海六中
試驗對象:
隨機抽取的146名初中生
試驗方法:
我們的記者從關于星座的權威網站上下載了一份《星座與性格》的資料(簡稱A卷),上面分別描述了各個星座的性格特征,同時特意準備了另一份《星座與性格》(簡稱B卷),故意把各個星座的性格特征描述“張冠李戴”,比如把射手座的安到雙子座頭上,把巨蟹座的安到白羊座頭上……然后在同學們不知情的情況下把大家分成兩組,將兩種不同的問卷分別發到他們手中,只需要被調查者回答一個問題:以上描述的你所屬星座的性格特征和你的實際情況相符嗎?
試驗過程:
一聽是關于星座的調查,在座的幾乎每位同學都興奮起來。看得出,大部分同學都對星座懷有濃厚的興趣。大家都認真看著各自的“星座性格”,默默地思索著。忽然,有兩個分屬不同“小組”的女生互相交談起來,眼睛瞅著對方手中的問卷。不好,要露餡了!情急之下,記者板起了面孔:“雖然不是考試,但請大家不要交頭接耳……”

“答題”結束了,同學們意猶未盡,開始熱烈地討論起來,有同學已經迫不及待地要求留下那份《星座與性格》,想要好好“研究”一下。當記者公布“實情”,教室里頓時一片驚愕,隨即炸開了鍋:“啊!”“我們上當了!”“騙子!”“陰謀!”記者抱著答卷倉皇逃竄……
試驗結果:
讓數字來說話吧——
意外嗎?無論看到“真實版”還是“亂排版”的《星座與性格》,絕大多數同學的感覺都是“大部分符合”或“一半符合一半不符合”,而認為“完全不符合”的都是極少數,兩組的情況幾乎一模一樣。
現在,你還相信星座嗎?
星座背后的科學道理
林莉是杭州外國語學校的心理老師,是深得學生們喜愛的“知心姐姐”。一段時間,林老師總是被問到一些相似的問題:“星座書上說的那些是不是真的,到底有沒有科學道理啊?”
每次得到林老師否定的答復后,同學們總是要反問一句:“那為什么我感覺它說得很準啊?”
林老師也開始研究星座,然后,發現了星座背后的秘密——
“我究竟是個什么樣的人?”上了中學以后,很多同學開始越來越關心這個問題。小時候,我們對自己的評價主要來源于老師、父母和同學,進入青春期以后,“自我意識”開始覺醒,內心的變化和矛盾沖突空前地豐富起來,于是就會特別渴望了解自己。正好這時候,星座用一種簡單明了的方式給了我們一種“解答”,這正是同學們為什么如此關注星座的原因。
那為什么很多人會覺得“準”呢?實際上這是一種“巴納姆效應”。
上個世紀初,隨著電影業的興起,不少馬戲團紛紛倒閉,唯有巴納姆馬戲團生意紅火,團長巴納姆說他們演出的節目經過特別編排后,包含每個人都喜歡的成分,因此深受大眾歡迎。
仔細看,星座也是這樣,它對每種性格和“運勢”的描述都包含你希望聽到的話。同時,它的很多“性格分析”中,其實說的是每個人都會有的心理現象。比如,它說你有“雙重性格”,其實絕大多數人的性格都不是單方面的,特別是青少年,本來就處于性格形成時期,有“雙重”乃至“多重”性格再正常不過了。再比如,它說你“天性自由,不喜歡被約束”,其實誰愿意被約束呢?但在你看來,它就像是“說到了心坎里”。
不可小瞧的是,星座還有很強的暗示作用。當你急需了解自己的時候,星座告訴你你的性格是怎樣的,那么你就很容易受到暗示,不自覺地朝這個方向發展下去,于是就會越來越覺得它“準”了。
哦,星座原來是這么回事!知道了這個道理,我們仿佛就可以從此對這個“迷信”和“謊言”置之不理了……可是,事情真的是這么簡單嗎?又有多少同學能面對這美麗的“迷信”和“謊言”一點也不心動呢?我們的校園記者走到同學們當中,聽他們講述——
我和星座不得不說的故事
——我是這世界的十二分之一
主人公:巨蟹座女生雪兒
我最好的朋友是那本雜志。每個月的那幾天,我都會跑到學校外面的那個報刊亭,去尋找它的身影。每次見到它,我都迫不及待地翻到星座的那幾頁,于是世界變得神奇起來,翻動書頁時帶起的輕風也格外的溫柔。會有什么樣的事發生?它們真的會發生嗎?這樣的世界讓我期待,讓我不再暗自落寞。
曾經覺得自己是個被拋棄的女孩。九歲那年,爸媽離婚了,我被判給了爸爸。爸爸給我買最好看的衣服、最好吃的東西,但他不能給我太多時間,他總是很忙,他給我一把鑰匙,讓我自己回家。好久好久,我覺得自己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來。其實同學們也沒什么關注我的理由吧,我沒有漂亮的外表,也沒有出色的成績,不會玩,也不喜歡說話……除了我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但這有什么好炫耀的呢?我像一顆水珠,落進大海就蹤影全無。
直到遇到它。就像一個橙色的熱氣球,帶我飛離灰色的城市,看到多彩的世界。它告訴我,我外表堅強,內心柔軟;它告訴我,我有一顆堅持到底、不離不棄的心;它告訴我,我從來都不缺少一雙發現美好的眼睛。是的,那就是我,雖然平凡,但也獨特,雖然是一顆普通的水珠,但也蘊藏著太陽的光輝。
有時候,我也到網上去看巨蟹座的運程,想象這時候有多少蟹蟹在和我同時看這相同的一頁。我知道,我是這世界的十二分之一,我并不孤單。
[林老師的點評]
雪兒外表平凡,內心深處卻不甘平凡。她的生活遭遇讓她在生活中少了一些被關注的目光,其實她更加需要一種被肯定的力量。實際上,星座書正是喚醒并釋放了她潛意識里被壓抑的東西,那就是對自己的認同和欣賞,以及對這個世界的認同和欣賞。這何嘗不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的?我想跟雪兒說的是,學會悅納、欣賞自己很重要,但我建議你更大膽、更主動地到現實世界中去尋找生活的意義,用更積極的方式去感受自我的價值。
水瓶和獅子的友情
主人公:水瓶座男生HERO
每天早自修,我們班的同學都會輪流到講臺上去做“一分鐘演講”。那天,正好輪到海。他一上臺就說:“今天,我要說的是班里的一個同學。這個同學特別愛看書,每個周末都會往書店跑,一呆就是大半天……”我知道,他說的就是我,于是興致勃勃地往下聽。可是,越聽越不對勁——他開始講我在書店只看不買,遇到好看的書就抄下來。不是因為我小氣,而是因為我家里不富裕。我承認,他說的都是實情,可這些我只告訴過他一個人,我不想讓別人知道,怕別人笑我窮,他怎么可以這樣!我越聽越火,當他說到“大家猜猜這個同學是誰”的時候,我終于忍不住,噌地站起來,從后門沖了出去……
這下,大家都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我和海的友誼也完了。
“冷戰”在繼續。這時候,一本雜志上的“星座友情指數”吸引了我。我是水瓶,他是獅子,我一查,可不得了!書上說,在星座學上水瓶和獅子是“對宮”,兩者的固執和自我,加在一起就會出現“各執己見,不肯放手”的死局。獅子的自信往往讓他不顧對方的感受,而水瓶的一時沖動也很容易毀掉友情。看來,天注定,我們是沒救了。
海是我上中學以后結交的第一個朋友,是無話不說的朋友,我們每天低頭不見抬頭見,現在不只是尷尬,心里也空落落的。
但星座書上還有一句話:要學會體諒彼此的想法,要勇于道歉。是啊,我當時是不是也讓他下不來臺呢?正苦苦思量著怎么道歉才好,海先來找我了:“那天我真沒想到你有這么大的反應……后來還是有人提醒我,像你這種水瓶座的人特別重隱私,對不起……可你小子也沒跟我說這是隱私啊!”“哼,自以為是,獅子!”說著我當胸給了他一拳。和好如初。
[林老師的點評]
當我們有了“自我意識”的時候,也往往變得“自我中心”;而只有走出“自我中心”,學會“換位思考”,學會為他人著想、從他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我們才能處理好人際關系,才算是真的長大了。HERO和海的故事,絕不僅僅是“水瓶”和“獅子”的事,而是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必學的一課。
我們仨
主人公:雙魚座女生小雙
男生聚在一起總愛聊籃球,而女生呢,總喜歡聊聊星座。我、姍和潔,就是因為星座走到了一起。
剛分好寢室的時候,我們彼此都不熟悉,第一次過集體生活的我,一下子有點不知道怎么和這些將要和自己朝夕相處的陌生同學交往。某個無聊的中午,睡我下鋪的姍從抽屜里拿出一本星座書,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這吸引了同樣是星座迷的我。我們邊看邊談論,很快潔也加入進來。三個傻里傻氣的女生就這么熱絡起來。
我是雙魚,姍是獅子,潔是巨蟹,我們都熱衷于把班里的同學和老師按星座分類,用星座解釋他們的行為,這讓我們對周圍發生的事常有著近乎一致的看法。比如班主任每次在班里說起他的那句口頭禪“我和你們打賭”的時候,我們三個都很默契地相視一笑:瞧,射手座的“賭徒本性”又露出來了!
天有不測風云。初二的時候,我們三個竟同時喜歡上了一個男生,這讓我們的關系變得微妙起來,彼此多了些客氣,卻少了許多親熱。最后,忘了是誰提起來的,說那男生是水瓶座的。大家心照不宣地去查“星座配對”,卻發現我們三個和水瓶座男生“最終都沒有好結果”。這結果反而讓我們都松了一口氣,于是重新達成統一戰線:水瓶勿近!
[林老師的點評]
不少學生跟我說,其實我也不信星座,但還是喜歡看,因為這是同學間的共同話題。在這里,星座起到了一種溝通載體的作用,女孩子的友誼因為星座的暗示而更加堅固。至于那一場“情感危機”,我相信就算沒有星座的幫助,她們為了彼此間珍貴的友情,也會做出同樣的選擇。星座只是給了一個理由,讓她們可以比較輕松地放下“包袱”。
天生一對
主人公:天秤座女生莫莫
那本雜志上已經第十二次說了,天秤和雙子是天生的一對。
當我發現自己喜歡上A君,那個高三的學長時,我甚至不能確定他是否知道我這個人。我通過各種關系打聽到他的QQ號。一天,終于等到他上線。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那么,就從星座開始吧。“星座,我?雙子。”電腦屏幕上跳出他回過來的五個字。我的心一下子要蹦出來,一時間不知道說什么才好。“怎么了?你是誰?”QQ滴滴地響著,我想說我是暗戀你的人,可是打上去卻是:“沒什么,我是初二的,你的校友。”隨著一個“哦”,對話到此結束,而我依然久久不能平靜。
班里開始傳出“緋聞”,關于我和B君。五月末,B君親自來請我參加他的生日PARTY,我禮貌地找個借口回絕了。等等,五月末?他也是雙子?宿命?巧合?還是一種悲哀?
我熱心的好友婉轉地向A君轉達了我對他的心思,被他一句“我要集中精力考大學”淡淡地推了回來。而我和B君的“緋聞”也在時間的流逝中煙消云散。
再次翻開雜志,第十三次看到,“雙子和天秤將永遠在一起”。沒錯,永遠一起,用互相遺忘的方式,呆在同一個地球上。
[林老師的點評]
世界上有60億人,但只有12種星座,難道說世界上只有12種性格的人?當你把“緣分”寄托在星座上時,恰恰說明屬于你的那顆愛情之果還是青澀的,還沒到摘的時候。
寫在后面的話
小記我翻看著這些以及更多與星座有關的故事,時而開心,時而感動。星座是什么?它是一種有趣的游戲,讓生活多彩,只是不能沉迷;它是一碗溫暖的泡面,在你找不到營養餐的時候,暫時為你消饑解餓;它更是一道走進你內心的門,但你還要自己找到那條通往自我和整個世界的路。
多少年過去以后回頭再看,你可能會驚奇地發現,那些與星座有關的故事,其實都是一段段與青春有關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