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焦作市各級計生協會以穩定低生育水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以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己任,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以拓展服務、生育關懷、建設和諧計生為主題,以鄉級協會計生救助公益金和村級協會便民服務網絡兩大新的載體為主,不斷推進“救助貧困母親”活動的開展。2007年,全市102個鄉(鎮、辦事處)共募集計生救助公益金572.58萬元,救助計生困難家庭2524戶,發放救助金83.04萬元;新建救助貧困母親脫貧項目點267 戶。
2008年元旦、春節期間,全市縣、鄉兩級計生協會共慰問、救濟、救助各類計生困難家庭3779戶,發放救濟救助資金84.85萬元。
長效機制確保活動取得實效
對“救助貧困母親”活動,在各級協會重視下,每逢母親節堅持開展此項活動,將此項活動納入年度計生協會工作主要內容。該市解放區和博愛縣分別募集資金建立了“救助貧困母親”專用賬號。2006年以來,各級協會把“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與“生育關懷行動”有機地結合起來, 充分發揮鄉級協會計生公益金的作用。
建立計生公益金制度,保證“救助貧困母親”活動取得實效。該市縣鄉計生公益金募集救助活動的開展,得到了各鄉鎮黨委政府的重視和社會各界的支持,2007年,全市平均每個鄉鎮計生公益金籌到5萬元以上。各縣區、鄉鎮、辦事處針對轄區計生貧困母親家庭的不同情況,積極開展救助活動。 溫縣計生協開展了“金秋愛心助學圓夢” 活動,對各鄉鎮本年度子女考上大學的計生困難家庭進行摸底,對其中最需要幫助的困難家庭啟動計生公益金愛心救助,副縣長、計生協會會長孫菊梅和副會長任洪高等領導為每位大學生送去1000~2000元的資助金。
認真做好計生困難家庭情況調查。他們組織全市各縣區、各鄉鎮(辦事處)計生協,對計生困難家庭情況開展了調查,并登記造冊。經初步調查統計,全市獨生子女病殘人數共有280人,獨生子女與計生雙女戶單親家庭1804戶,獨生子女父母病殘家庭1052戶。
實施項目帶動,幫扶計生困難家庭脫貧致富。該市以小康工程基地為載體,針對農村計生貧困母親家庭實行“結對幫扶”,幫助她們發展種植、養殖、經營等致富項目。全市已建立計生小康工程基地129個,免費培訓農業科技知識等13萬人次,通過找項目、供資金、幫技術、結對子,使3100余戶農村獨女、雙女家庭獲得生產經營項目。山陽區太行街道辦華盛社區孫紅由于下崗,生活困難,街道計生協得知情況后,為孫紅送上救助金 1000元,幫她開辦了一個早餐點,并與轄區工商、稅務、衛生部門多方聯系協調,辦理了相關證件和減免了各種稅費,社區主任武成松還與孫紅結成了一對一幫扶對子,幫她解決經營中遇到的問題。
與計生優質服務相結合,送知識、送體檢關懷母親健康
開展送健康免費體檢活動。該市各級計生協從“關懷育齡群眾健康”出發,各縣(市)、區計生協與人口計生委結合舉辦康檢優質服務月活動,為育齡群眾開展送健康免費體檢活動。利用計劃生育服務車,組織醫務人員巡回鄉鎮、深入村街,開展免費普查普治婦科病等健康服務。博愛縣確定每年的5月份為免費體檢月,開展了以“為計生家庭送健康”、“關注心血管疾病、關愛計生家庭”、“關愛女性、關注乳腺疾病”為主題的免費體檢活動。體檢費用在計生事業費中列支,縣級負擔20%,鄉級負擔80%。
開展生殖健康知識培訓。針對廣大育齡群眾生殖保健知識缺乏、生殖健康意識淡薄的現狀,各鄉鎮辦事處、村和社區計生協每年組織貧困母親和育齡婦女進行生殖健康知識培訓,滿足她們求知求健康的需求。解放區七百間街道辦計生協通過舉辦講座、放錄像和座談會等方式,向群眾宣傳生殖健康等知識,依托社區生殖健康服務陣地,免費為育齡群眾進行生殖健康檢查,2600余人次。對查出各類不同程度的生殖系統疾病的對象,他們均及時給予了治療或就醫指導。
落實救助獨生子女家庭救助機制。《焦作市救助計劃生育困難家庭試行辦法》自2003年頒布實施以來,焦作市規定每年對獨生子女及其父母發生傷殘、死亡的,由市、縣、鄉(鎮)三級財政按照3:4:3的比例標準給予一定的資金救助。2007年救助獨生子女及其父母發生傷殘、死亡的家庭195戶,市本級支付救助金共計18.54萬元。
不斷完善有利于女孩及其家庭的優先優惠政策。 該市市、縣兩級各有關部門、各鄉(鎮、辦事處),根據部門職責和轄區實際情況,普遍出臺了一項以上有利于農村獨女、雙女戶家庭的優先優惠政策,編成冊子,發放到群眾手中。各級主管部門出臺相關優惠政策和辦法已達840余項,內容涵蓋了種植養殖、夏收秋收、農作物種子、經營管理、就醫購藥、享受低保等,開辟了“綠色通道”。
心與心溝通、面對面交流、零距離服務
為實現基層協會和廣大群眾心與心溝通、面對面交流、零距離服務,全市搭建起村級協會為民服務的平臺, 已有80%的村(社區)建立計生協便民服務網點;規范經常性的便民服務內容和服務承諾,統一制作版面,印發宣傳折頁和服務名片,對外公布便民服務人員聯系方式,形成覆蓋鄉村,街道社區、樓院的便民服務網點,圍繞群眾在生產、生活、生育和健康等方面的需求開展服務。
2007年全市鄉、村級計生協會便民服務點累計接待咨詢、求助9萬余人次,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辦實事辦好事6萬余件,涌現出許多感人的事跡。如今群眾有困難不出村、不出街道社區,就能得到幫助和解決,叫響了“有困難,找協會”的服務品牌。武陟縣、孟州市等縣(市)各級協會組織計生協會志愿者服務隊,堅持開展義務理發、修理電器、修理農機、指導農業種植養殖技術和關愛留守兒童等服務活動。基層協會便民服務的開展,成為構建和諧計生的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