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了,妻子要生下孩子,丈夫卻執意不肯——婚姻出現了裂痕。無奈之下,妻子決定訴諸法律,討要生育權。而丈夫也在不能說服妻子改變決定的情況下,希望能通過法律保障自己的權利。保障了妻子的生育權,無疑將違背丈夫的意愿;而維護了丈夫的權利,妻子的權益就得不到體現,這么一個現行法律無法解答的難題如何面對?
艱難的結合
2004年5月中旬的一天晚上9時許,中學女教師劉鳳玲急匆匆走出校門。劉鳳玲,24歲,一年前剛分到這所學校,負責初中二年級的英語教學任務。
眼看就要中考了,近段時間的每天晚上,她都要在晚自習課上輔導那群被學校和家長們寄予厚望的孩子們。今天晚上接連講了兩節課之后,劉鳳玲感到十分疲憊,她只想早些回到家中,好好睡上一覺。
家離學校不遠,穿過前面那條馬路就到了。由于回家心切,劉鳳玲沒顧得上觀察一下來往車輛,快步走到了馬路中央。這時,一輛貨車急速駛來。由于事出突然,加之眼睛被燈光晃了一下,劉鳳玲不知所措地愣在了原地。說時遲,那時快,就在來不及剎車的貨車司機猛按喇叭即將撞到她的時候,一雙有力的大手忽然從背后把劉鳳玲扯了回去。幾乎在一瞬間,貨車伴著刺耳的剎車聲從劉鳳玲剛才站的地方碾過。
驚魂未定的劉鳳玲這才看清了那雙大手的主人——一個身材高大的年輕人。年輕人叫劉天明,平頂山人,鄭州一家廣告公司的職員。剛和同事吃完飯準備回家的他,目睹了險情并及時救了劉鳳玲一命。
為了感謝對女兒的救命之恩,3天后的一個晚上,劉鳳玲的那位曾經是苦出身,但如今已家產過百萬的總經理父親提出要宴請劉天明。沒想到的是,劉天明婉言謝絕了。沒能回報恩人,深感不安的劉鳳玲開始不斷通過電話向劉天明表示謝意。由于不斷的接觸,劉天明逐漸對這位家境殷實但卻樸實無華的姑娘產生了好感。很快,他們便墜入了情網。
看出了女兒的感情苗頭之后,父親搬出了各種理由,希望她不要再與劉天明來往,但均遭到了劉鳳玲的反對。2005年6月,兩個堅信愛情的年輕人,在鄭州北郊一個都市村莊的一間簡陋的民房里,在十幾位好友的祝福聲中,筑起了自己的愛巢。
兒子不幸夭折
白天上課,下班后忙著給丈夫洗衣做飯,劉鳳玲極盡所能地照顧著家庭、維護著愛情。而深愛著妻子的劉天明更是辛勤地工作著,他要用自己的努力來報答妻子的信任。2006年2月初,劉天明在妻子的鼓勵下,和另外兩個朋友共同辦起了廣告公司。而就在公司成立之后不久,又一個喜訊傳來——妻子懷孕了。同年11月,在一陣象征生命降臨的啼哭聲之后,一個足有9斤重的大胖小子來到了人間。
和所有的父親一樣,劉天明把全部的愛都給了這個襁褓中的兒子。然而,命運似乎偏偏要打擊這位癡情的父親。
2007年5月中旬,孩子突然出現了呼吸不暢的癥狀。當夫婦倆心急火燎地把孩子送到了醫院的時候,這個可愛的小生命已永遠停止了呼吸。醫生的診斷是:先天性腦組織不健全。
兒子的死給劉天明夫婦的打擊是致命的。
自從孩子死后,劉天明再也無心顧及公司的事,整天精神恍惚,目光呆滯。而作為母親的劉鳳玲更是終日以淚洗面。足足3個月,他們那原本充滿了歡笑和溫馨的家庭變得冰冷。
在這段噩夢般的日子過后,劉鳳玲明顯感到了丈夫的改變——一向關懷體貼的丈夫變得整日不言不語;從不抽煙的他開始整天煙不離手;很少喝酒而且每天回家吃飯的習慣也改了,時常酩酊大醉甚至經常徹夜不歸。
劉鳳玲知道丈夫的痛處——他不敢回家,他怕想起可愛的兒子。
再懷孕,夫妻反目
“一切的根源都在孩子,丈夫太愛孩子了。怎么才能讓丈夫恢復自信?”同樣承受著巨大痛苦的劉鳳玲,開始尋找丈夫解脫的辦法。反復思量后,劉鳳玲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再生一個孩子,彌補丈夫內心的創傷。2008年2月底,她第二次懷孕了。
手握著化驗單,懷著一種說不出的復雜心情,劉鳳玲在醫院門口撥通了丈夫的手機。但當她鼓起了勇氣說出了自己懷孕的事情后,卻聽到丈夫的爆發……
夜里11點左右,喝得醉醺醺的丈夫回來了。看著醉得不省人事,嘴里不停地喊著“兒子”的丈夫,劉鳳玲淚如雨下。
第二一大早,當劉鳳玲醒來時,丈夫已走了,床頭上留給她一張紙條:
對不起,原諒我的失態。
第一個孩子有先天性疾病,第二個孩子說不定也會有同樣的問題,會給我們的家庭、親人帶來更大的打擊,我真的很怕……我不想再要孩子了,我們都承受不了這樣的打擊……
醫院在馬路對面,劉鳳玲就在馬路的另一側呆呆地站著。
她知道,自己只要走進那扇玻璃門,半個小時后,她就將徹底結束一個關于孩子和痛苦的噩夢。但那又是一個生命啊!我如果把第二個孩子的生命扼殺了,還配做一個母親嗎?不!我要說服天明,我們需要這個孩子。
可談話再次不歡而散,劉天明甚至沒等她說出“孩子”二字就沖動地砸壞了手邊的煙灰缸。他用一種少有的絕情口吻告訴劉鳳玲,如果她堅持要生下孩子,他寧愿離婚。一怒之下,劉鳳玲回到了娘家。
狀告丈夫,討要“生育權”
“當初,我真的只是想再生個孩子來沖淡他心頭的陰影。當天明提出不要第二個孩子時,我也曾想去醫院,但我真的不忍心那么做。”采訪中,說到此處,劉鳳玲淚光盈盈,“但最讓我想不到的是他的態度,他不僅用離婚來逼我,而且整個人都變了。我知道他一直在為第一個孩子傷心,我何嘗不是?難道作為一個女人,我連生個孩子的權利都沒有嗎?”
“作為一個妻子,我該做的都做了。既然婚姻已經到了這一步,我也無話可說,但我會盡力保護好這孩子。”2008年5月初,在咨詢了有關法律界人士之后,劉鳳玲決定通過法律讓丈夫劉天明負擔起自己在懷孕、分娩、哺乳期間應盡的責任,并果斷地向法院遞交了起訴書。
2008年6月12日上午,記者見到了已辭職在父母家靜養的劉鳳玲。
談起自己狀告丈夫要求生育權一事,她淚濕了眼眶:這也是迫不得已。他作為父親,深愛兒子的行為令人感動。但作為一母親、一個女人,我也只是在要求我該得到的權利。
2004年6月28日下午,記者費盡周折,終于見到劉天明。
“為了這個家,為了我,她付出太多了。可我不明白,她為什么會選擇在我的心理承受能力還沒完全恢復的情況下就要第二個孩子。這種時候,我真的接受不了。再說,第二個孩子會不會也出現同樣的問題?如果真的又出現問題該怎么辦?”說完,這位表面堅強的漢子也止不住淚濕眼眶:“我真的很喜歡孩子,可我怕呀!她為什么要逼我?”
生育權如何保障
本文中劉天明夫婦提到的生育權問題該如何處理?記者就此門采訪了有關人士。
河南省婦聯的一位負責人認為,作為一個相對的弱勢群體,我國的《婦女權益保護法》專門就婦女的生育權問題作出了規定,即婦女有按照自己的意愿決定生育或者不生育的自由。也就是說,劉鳳玲有決定自己生育與否的權利。
法律界人士則認為,生育權對于夫妻雙方來說,應該是平等的。雖然法律規定了“婦女有按照自己意愿決定生育或者不生育”的自由,但并不意味著丈夫就不能反對。如果一味以《婦女權益保護法》來衡量生育權,那必然是對丈夫權利的輕視。
那么,根據我國現行法律的規定,是否意味著男性生育權難以保障?專家認為,生育權是一種特殊的人身權,是基于合法婚姻關系而存在的,夫妻雙方的權利都應受到保護。如果像劉天明夫婦那樣,都要求各自的權利,最終的結果只能導致家庭的破裂。因為在現行的法律基礎上,要想同時保障雙方的權利是無法實現的(文中人物為化名)。
補記:2008年7月24日下午,記者得知,劉天明也于不久前就男性生育權問題咨詢了律師,并表示,如果妻子執意要生下孩子,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他也不排除通過法律的手段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